旋转型油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28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型油阻尼器,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填充有油的腔室且一端开放的阻尼器主体;一个可旋转地装入阻尼器主体中的转轴;一个插入阻尼器主体中的第一分隔板,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形成一对阀孔和一对油通过的圆弧形油通路,在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两侧形成的与油通路连接的深度逐渐减小的圆弧形的槽;一个安装在所述第一分隔板顶面上的第二分隔板,在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一个油路;安装在所述阻尼器主体内部用于开/关所述一对阀孔的止回阀;和一个安装在所述阻尼器主体上用以密封的盖。当开/关阻尼器主体时,该旋转型油阻尼器在各个阶段中产生不同的阻尼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型油阻尼器,并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在一旋转体的各个旋转部分设置不同的阻尼力而使使用者容易地开/关旋转体的旋转型油阻尼器。
技术介绍
通常,旋转型阻尼器通过控制开/关盖、罩或门过程中的关闭力,而用于防止旋转体例如钢琴或Kimchi冰箱的盖、罩或门迅速关闭。常用的旋转阻尼器分为使用弹性件如弹簧的弹性件型旋转阻尼器和使用粘性流体施加阻尼力的旋转型油阻尼器。如韩国专利申请公开88-14508所披露,弹性件型旋转型阻尼器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可旋转地插入该壳体且一端伸出的轴,以及一个安装在壳体和轴之间的弹性件,以向轴施加一阻尼力。这种弹性件型旋转型阻尼器在向前和向后两个方向上产生阻尼力,如果仅在一个方向上需要阻尼力,则不能使用这种阻尼器。随时间的推移,弹性件如弹簧的弹力改变,所以弹性件型旋转型阻尼器不能保持目标阻尼力。弹性件型旋转型阻尼器在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产生阻尼力。如果只在一个方向上要求阻尼力,则不能使用这种阻尼器。弹性件如弹簧的弹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这样弹性件型旋转型阻尼器无法保持目标阻尼力。另外,如美国专利5,635,655中所公开,一种常用的旋转型油阻尼器包括一个具有一个两端开口的腔的中空壳体;一个可旋转地插入在壳体中的枢转单元,该枢转单元的一端伸出,并具有一个从其设置在腔室内的部分径向伸出的凸起;一个与所述枢转单元的凸起接合作用并以其贴靠壳体内周表面的外周表面工作的可移动阀,;一个从壳体向内伸出阻挡可移动阀的旋转的止挡件;用于封闭壳体的两端的封闭件;以及填装在所述腔中的粘性流体。并且,在可移动阀的两个侧壁上形成具有不同的横截面积的流体通路,在凸起上形成具有比上述流体通路大的横截面积的流体通路。当在凸起的旋转中由凸起和可移动阀分开的腔室中一侧部区域处的粘性流体通过由凸起和可移动阀形成的流体通路流向另一侧部区域时,流体通路起粘性流体流的阻力因素的作用,因此该旋转型油阻尼器可获得阻尼力。理想上,凸起和可移动阀的两个部分都必须贴靠两个封闭件的内侧表面,从而粘性流体不能从它们之间流过,而是流经凸起和可移动阀的液体通路。但是,凸起与可移动阀的两个部分是径向地布置、旋转并贴靠在两个封闭件的内侧表面,从而不能使用O形环。因此凸起与可移动阀的两个部分以所需的预定公差直接贴靠在两个封闭件上并旋转。因此,粘性流体在凸起与可移动阀的两个部分与两个封闭件的内侧表面之间的两个区域向内泄漏不可避免。当粘性流体在凸起与可移动阀的两个部分与两个封闭件的内侧表面之间的区域间流动时,根据可移动阀的流体通路的横截面积设定的阻尼力不能精确地产生。此外,曾经提出一种方法,通过加大凸起和可移动阀的横截面积,从而忽略凸起和可移动阀的两个部分与两个封闭件的内侧表面之间的粘性流体的向内泄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流体通路的横截面积加大,不能获得大的阻尼力。为了提高阻尼力,必须扩大阻尼器的整体尺寸。如韩国专利208,746中所公开的那样,在常用的旋转型油阻尼器中,在壳体中形成第一与第二压缩室,在第一和第二压缩室之间加工出液体流经的通路,形成一小齿轮单元接收室以与第一压缩室接合,在第一压缩室中容纳有第一柱塞,关闭一通路控制孔以覆盖第一压缩室,在第二压缩室中容纳有一个第二柱塞与一个弹簧,固定一个控制螺纹件以封闭第二压缩室,在小齿轮单元接收室中容纳有一小齿轮单元,以将该小齿轮单元与第一柱塞的一个齿条接合,且在小齿轮单元上安装一个杆件。但是,常用的旋转型油阻尼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压缩室,这增加了整体尺寸。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压缩室中分别安装柱塞。部件的数量增加且使制造过程更为复杂。此外,在常用的旋转型油阻尼器中,在盖的整个开/关部等中都必须产生阻尼力。在阻尼力施加部,总是产生同样的阻尼力,这使得盖的开/关相对困难。而且,该盖不能完全开/关。在以上阻尼器中,各组件是在注射油之后被组装至阻尼器,从而造成组装过程中油的泄露。因此阻尼器的组装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型油阻尼器,它通过将盖的关闭部分分成其中产生不同阻尼力的几个部分而使使用者可以轻易地关闭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型油阻尼器,它可以通过防止阻尼工作中油的向内泄露而获得目标阻尼力。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型油阻尼器,它可简化油的注射并可提高组装的生产率。为了实现所述和其它的优点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在此所具体和广泛地描述的那样,提供一种旋转型油阻尼器,它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其中填充有油的腔室且一端开放的阻尼器主体;一个可旋转地安装在阻尼器主体中并具有一对与阻尼器主体的内周表面接触并将阻尼器主体的腔室分为两部分的肋部的转轴;一个插入阻尼器主体的第一分隔板,一对阀孔和一对油流过的圆弧状的油通路在第一分隔板上形成,在第一分隔板的两侧形成的与油通路连接且其深度逐渐减小的圆弧状的槽;一个安装在第一分隔板的预面的第二分隔板,在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一个油路;安装在阻尼器主体内部用于开/关所述一对阀孔的止回阀;以及一个安装在阻尼器主体上用以密封的盖。阻尼器主体形成为一个一侧开放的圆柱形,在阻尼器主体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一个具有多个螺栓固定孔以将阻尼器主体固定在一固定体上的托架,且在阻尼器主体的底面上形成一个用于可旋转地支承转轴的铰接轴。在阻尼器主体的底面上形成用于一个向阻尼器主体内的腔室供油的供油孔,将用于封闭供油孔的螺钉旋紧在该供油孔上。在转轴的下端形成一个可旋转地套插在铰接轴上的铰接口,在转轴的上端形成一个与一个旋转体连接的连接单元,以及在转轴的外周表面上形成一对间隔180°的肋部。在这对肋部的两端安装有与阻尼器主体的内周表面接触的接触垫,与阻尼器主体的内周表面接触的接触垫的接触面是曲面并形成有固定槽以使接触垫可插套肋部的两端上。在第一分隔板上以一180°的间隔形成止回阀的球插入的阀孔,在这两个阀孔的两侧形成在周向上呈圆弧状的油通路,并且在油通路的端部槽的深度在周向上逐渐减小,并且所述槽包括宽度减小的颈部单元。第二分隔板形成一个圆形平板形,在第二分隔板的中部形成一个转轴穿过其中的通孔,且在第二分隔板的底面上沿周向形成多个支承凸起,以在第一和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油路。止回阀包括插入形成在第一分隔板上的一对阀孔中用于开/关阀孔的球;在阻尼器主体上形成的阀体,所述球插入阀体中以沿上/下方向移动;以及安装在阀体中用于对所述球施加一预定的弹力的弹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由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所包括的用于提供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理解并结合在本说明书中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同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图中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旋转型油阻尼器的透视图;图2和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旋转型油阻尼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和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旋转型油阻尼器的垂直剖视图;图6是表示沿图4的线IV-IV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旋转型油阻尼器的阻尼器主体的剖视透视图;图8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优选实施例的旋转型油阻尼器的转轴的正视图;图9是表示图8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图10是表示沿图4的线V-V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型油阻尼器,包括:    一个具有一个填充有油的腔室且一端开放的阻尼器主体;    一个可旋转地装入阻尼器主体中的转轴,该转轴具有一对与所述阻尼器主体的内周表面接触的将阻尼器主体的腔室分为两部分的肋部;    一个插入阻尼器主体中的第一分隔板,在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形成一对阀孔和一对油通过的圆弧形油通路,在所述第一分隔板的两侧形成的与油通路连接的深度逐渐减小的圆弧形的槽;    一个安装在所述第一分隔板顶面上的第二分隔板,在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一个油路;    安装在所述阻尼器主体内部用于开/关所述阀孔对的止回阀;和    一个安装在所述阻尼器主体上用以密封的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世一
申请(专利权)人:世元精密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