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635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包括收集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并将设备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实时反映在BIM模型上;对设备子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处理,根据所述运行参数配置设备子系统的协同联动方案;对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进行分析识别,判断是否满足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若是则触发对应的联动预案并发出警报信息;根据异常运行参数配置协同联动方案保存并启动该协同联动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方法还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系统,针对目前的协同联动效率低下的情况,利用BIM模型对协同联动方案的预先配置演练,同时将设备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反映在BIM模型上,提供了一个准确有效的协同联动管理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建筑联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IBMS(IntelligentBuildingManagementSystem)智能建筑综合管理平台,是一个以计算机、通讯设备、测控单元为基本工具,其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建筑自动化管理,帮助建筑运营者或管理者实现建筑(群)的能源管控、提升安防能力,提升物业管理效率,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和存储、能耗分析、能源控制和管理、智能分析、协同联动、智慧物业等功能应用于一体的综合互联网+管理平台。随着用户对软件的使用感知要求越来越高,以3D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建筑物建筑结构、地图等信息是业内前沿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智能建筑领域核心技术之一。目前,基于BIM的智能建筑3D可视化技术得到空前的发展,实现以IBMS为平台依托、集成BIM模型的运维管理平台是未来智能建筑运维的发展方向。基于BIM模型,管理人员可直观感受建筑物内各子系统的工作情况,了解设备联动时的运行状态,提高运维管理效率。IBMS与BIM可视化技术的互补性,实现更为直观的智能建筑运维管理方式,实现节能、绿色、环保的城市建筑群。现有技术中通过传统模型(如二维平面模型)对建筑结构及其内部设备进行显示时,仍然存在仿真程度不高,显示状态单一的问题,无法准确呈现出建筑结构及其内部设备在运行时相互配合的动态变化情形。在此情形下,传统模型无法准确的实时显示建筑结构及其内部设备相互配合的状态,根据当前状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此外,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方面及时准确的更新建筑结构内各个设备系统的协同联动信息,也有能够降低管理成本,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BIM模型对设备联动预案进行演练,从而快捷有效的筛选出最佳管理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和系统。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方法,针对目前的建筑协同联动过程效率低下,无法准确反映建筑协同联动过程的情况,通过利用BIM模型,实现对协同联动方案的预先配置演练,同时将设备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反映在BIM模型上,提供了一个准确有效的建筑协同联动管理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S1根据设备子系统与BIM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收集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并将设备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实时反映在BIM模型上;S2对设备子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处理,根据所述运行参数配置设备子系统的协同联动方案,并为每个协同联动方案配置对应的触发条件和警报信息;S3对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进行分析识别,筛选出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中的异常运行参数,判断所述异常运行参数是否满足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若是则触发对应的联动预案并发出警报信息,否则进入步骤S4;S4根据异常运行参数配置协同联动方案,将当前异常运行参数设置为该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保存并启动该协同联动方案。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步骤S2中包括,S21根据设备子系统在运行中的协同联动需求,确定需要进行协同联动的设备子系统;S22对设备子系统在协同联动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配置并保存;S23根据协同联动需求配置当前协同联动方案对应的触发条件和/或警报信息并保存。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步骤S3包括,S31根据设备子系统中每个设备的运行参数标准范围,筛选出不在标准范围内的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S32对不在标准范围内的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识别,将需要设备子系统协同联动处理的设备运行参数确定为异常运行参数;S33判断所述异常运行参数是否满足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若是则直接触发对应的协同联动方案和/或警报信息,否则进入步骤S4。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步骤S4包括,S41根据异常运行参数确定需要进行协同联动的设备子系统;S42对设备子系统在协同联动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配置并保存;S43根据协同联动需求配置当前协同联动方案对应的触发条件和/或警报信息并保存。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其中还包括,S6根据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将建筑协同联动的运行状态实时反映在BIM模型上,从而实现建筑协同联动过程的实时监控。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子系统模块,用于根据设备子系统与BIM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收集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并将设备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实时反映在BIM模型上;协同联动模块,用于对设备子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处理,根据所述运行参数配置设备子系统的协同联动方案,并为每个协同联动方案配置对应的触发条件和警报信息;触发模块,用于对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进行分析识别,筛选出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中的异常运行参数,判断所述异常运行参数是否满足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若是则触发对应的联动预案并发出警报信息,否则进入配置模块;配置模块,用于根据异常运行参数配置协同联动方案,将当前异常运行参数设置为该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保存并启动该协同联动方案。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其中,所述协同联动模块包括,需求分析模块,用于根据设备子系统在运行中的协同联动需求,确定需要进行协同联动的设备子系统;联动方案配置模块,用于对设备子系统在协同联动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配置并保存;触发条件模块,用于根据协同联动需求配置当前协同联动方案对应的触发条件和/或警报信息并保存。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触发模块包括,参数筛选模块,用于根据设备子系统中每个设备的运行参数标准范围,筛选出不在标准范围内的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识别模块,用于对不在标准范围内的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识别,将需要设备子系统协同联动处理的设备运行参数确定为异常运行参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异常运行参数是否满足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若是则直接触发对应的协同联动方案和/或警报信息,否则进入步骤S4。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用于根据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将建筑协同联动的运行状态实时反映在BIM模型上,从而实现建筑协同联动过程的实时监控。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方法,通过搭建BIM模型,利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将建筑设备的实际运行参数与BIM模型关联起来,从而使得BIM模型能够及时显示设备子系统的运行参数,准确仿真出建筑结构及其内部设备在运行时相互配合的动态变化情形,从而将设备子系统协同联动的状态准确显示在BIM模型上,以便对协同联动方案及时进行调整。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方法,通过对各子系统资源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处理,并将其准确地在BIM上展示出来,从而在对设备子系统协同联动方案进行配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S1根据设备子系统与BIM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收集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并将设备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实时反映在BIM模型上;S2对设备子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处理,根据所述运行参数配置设备子系统的协同联动方案,并为每个协同联动方案配置对应的触发条件和警报信息;S3对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进行分析识别,筛选出实时运行参数中的异常运行参数,判断所述异常运行参数是否满足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若是则触发对应的联动预案并发出警报信息,否则进入步骤S4;S4根据异常运行参数配置协同联动方案,将当前异常运行参数设置为该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保存并启动该协同联动方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S1根据设备子系统与BIM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收集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并将设备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实时反映在BIM模型上;S2对设备子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处理,根据所述运行参数配置设备子系统的协同联动方案,并为每个协同联动方案配置对应的触发条件和警报信息;S3对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进行分析识别,筛选出实时运行参数中的异常运行参数,判断所述异常运行参数是否满足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若是则触发对应的联动预案并发出警报信息,否则进入步骤S4;S4根据异常运行参数配置协同联动方案,将当前异常运行参数设置为该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保存并启动该协同联动方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中包括,S21根据设备子系统在运行中的协同联动需求,确定需要进行协同联动的设备子系统;S22对设备子系统在协同联动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配置并保存;S23根据协同联动需求配置当前协同联动方案对应的触发条件和/或警报信息并保存。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包括,S31根据设备子系统中每个设备的运行参数标准范围,筛选出不在标准范围内的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S32对不在标准范围内的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识别,将需要设备子系统协同联动处理的设备运行参数确定为异常运行参数;S33判断所述异常运行参数是否满足协同联动方案的触发条件,若是则直接触发对应的协同联动方案和/或警报信息,否则进入步骤S4。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4包括,S41根据异常运行参数确定需要进行协同联动的设备子系统;S42对设备子系统在协同联动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配置并保存;S43根据协同联动需求配置当前协同联动方案对应的触发条件和/或警报信息并保存。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协同联动方法,其中还包括,S6根据设备子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丹陈祥宋胜利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虹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