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固化搅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33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淤泥固化搅拌设备,包括搅拌筒和搅拌装置,搅拌筒设有上下对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状,下筒体为圆柱体状,上筒体的上端口设置为进料口,下筒体的下端口设置出料口,在出料口处设有盖住出料口的出料阀板;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在搅拌筒中心轴线上的搅拌轴,在上筒体的顶部设有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处于下筒体内的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呈偶数设置的转动刀片,在转动刀片上方的下筒体内壁上设有2‑4个固定刀片,固定刀片均匀设置在下筒体的同一圆周面上,每个固定刀片上均设有一组喷淋管,每组喷淋管上设有数个高压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效率高、无噪音、节能、施工简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淤泥固化搅拌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淤泥固化的异地搅拌施工用装备,特别是一种淤泥固化搅拌设备。
技术介绍
随国民经济的腾飞,沿海港口建设和城市建设均需要大量的砂石料资源。随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严格限制天然砂石料的开采,严重制约了港口和城市建设的砂石料天然资源的使用量。淤泥和各种工业废渣的固化利用,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是将淤泥、工业废渣和固化剂充分搅拌得到的,但是这种搅拌需要相应的配套机械的辅助才能实现。目前,没有成熟的淤泥、工业废渣固化的专业搅拌机械,难以实现淤泥的异地固化搅拌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淤泥固化搅拌设备。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是一种淤泥固化搅拌设备,其特点是:包括搅拌筒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筒设有上下对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状,下筒体为圆柱体状,上筒体的上端口设置为进料口,下筒体的下端口设置出料口,在出料口处设有盖住出料口的出料阀板;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在搅拌筒中心轴线上的搅拌轴,在上筒体的顶部设有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处于下筒体内的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呈偶数设置的转动刀片,每个转动刀片上均设有一组喷淋管,每组喷淋管上设有数个高压喷嘴,在转动刀片上方的下筒体内壁上设有2-4个固定刀片,固定刀片均匀设置在下筒体的同一圆周面上。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转动刀片设有2-12片,每两片转动刀片设为一组,每组两个转动刀片对称设置在搅拌轴的两侧,若干组转动刀片沿着搅拌轴的轴向由上向下交替错开设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转动刀片为长条形,其宽度为10-15cm,每个转动刀片距下筒体内壁的距离为5cm。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转动刀片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0-60°。通过调节转动刀片的角度,控制拌合物在搅拌筒中的存留时间和搅拌次数。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固定刀片设有4个,均匀设置在下筒体的内壁上,每个固定刀片均为长条形,宽度为10-15cm。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每个转动刀片的喷淋管上设有3个高压喷嘴,所述喷淋管的下端向下从下筒体侧壁伸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下筒体的长度为70-100cm,内径为55-105cm。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出料阀板由两扇对称设置的阀板体构成,两个阀板体上分别连接有驱动两扇阀板体开合的驱动电机。通过控制两个阀板体开合的大小,调节出料口大小,以控制拌合物的出料速度,达到拌合物在搅拌桶中的存留时间和搅拌次数的要求。本技术采用固定刀片和转动刀片配合作业,固定刀片阻挡淤泥,避免整体转动,转动刀片快速搅拌淤泥,使固化剂与淤泥充分混合,以达到充分化学反应的目的,同时也提供淤泥和尾矿被挤出的动力,而固化剂的喷洒是通过装在转动刀片上的高压喷嘴实现,能使固化剂喷洒到所固化的材料上,快速、多次搅拌后,固化剂与固化材料充分混合,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固化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本装置实现了淤泥等固化材料的充分拌合,具有结构简单、拌合充分、效率高、质量好的优点,大大的减少了施工流程,节约了施工成本,为大面积推广淤泥固化技术,实现变废为宝奠定了基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可以实现连续多次搅拌,使固化剂与所固化的材料进行多次拌合,均匀的发生化学、物理反应,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效率高、无噪音、节能、施工简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出料阀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参照附图1、图2和图3,一种淤泥固化搅拌设备,包括搅拌筒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筒设有上下对接的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和下筒体2采用钢板制成,上筒体1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状,下筒体2为圆柱体状,上筒体1的上端口设置为进料口,下筒体2的下端口设置出料口,所述下筒体2的总长度为80cm,内径为100cm。上筒体1的上沿口设有一圈围挡6,所述围挡6为柱状。或者围挡6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导向板9,可以方便加原料。在出料口处设有盖住出料口的出料阀板4,所述出料阀板4由两扇对称设置的阀板体10构成,在下筒体2边沿上设有供两扇阀板体10通过的缺口,在出料口处还设有数根支撑出料阀板4的支撑杆。阀板体10可以在支撑杆上滑动,两个阀板体10上分别连接有驱动两扇阀板体10开合的驱动电机。所阀板体10上连接有螺杆,驱动电机与变速箱相连,变速箱上连接有与螺杆配合的齿轮,齿轮旋转时去动螺杆前后运动,从而实现阀板体10的开合。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在搅拌筒中心轴线上的搅拌轴11,搅拌轴11的转动速度为50-100转/分,在上筒体1的顶部设有驱动搅拌轴11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装在机架上的电机7和减速箱8,搅拌轴11的上端与减速箱8相连,下端通过轴承固定在下筒体2内的机架上。处于下筒体2内的搅拌轴11上设有12片转动刀片3,转动刀片3焊接在搅拌轴11上,并且转动刀片3向下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0°。每两片转动刀片3设为一组,共六组,每组两个转动刀片3对称设置在搅拌轴11的两侧,若干组转动刀片3沿着搅拌轴11的轴向由上向下交替错开设置。所述转动刀片3为10cm宽的长条形加肋钢板制成,每个转动刀片3距下筒体2内壁的距离为5cm。每个转动刀片5上均设有一组喷淋管,每组喷淋管上设有3个高压喷嘴,高压喷嘴装在转动刀片5的下表面上,并且高压喷嘴口朝下设置,这样可以防止其喷口被堵塞,每个转动刀片5上的喷淋管串联合并成一根后沿着搅拌轴向下,其下端通过旋转接头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与从下筒体2侧壁伸出与设在搅拌筒外的固化剂储液箱相连。在转动刀片3上方的下筒体2上部内壁上设有4个固定刀片5,4个固定刀片5均匀设置在下筒体2的同一圆周面上,每个固定刀片5均为15cm宽的长条形加肋钢板制成。使用固定刀片可以阻挡上筒体内的淤泥跟转。使用时,将淤泥和各种工业废渣加入到搅拌筒内,物料落入到下筒体2中,启动搅拌轴11,转动刀片3旋转,同时固定刀片5阻挡其上部的淤泥,可以避免整体转动,使转动刀片3能够快速搅拌下筒体2内的淤泥,而固化剂从喷淋管通过高压喷嘴喷如到下筒体2的淤泥等原料中,固化剂与淤泥充分混合,以达到充分化学反应的目的,搅拌均匀后打开出料阀板4,使两个阀板体10向两侧打开,搅拌好的物料从出料口流出,同时控制出料流速和流量,上筒体1内的物流自动填补到下筒体2中,继续搅拌,从而实现连续多次搅拌,使固化剂与所固化的材料进行多次拌合,均匀的发生化学、物理反应,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淤泥固化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筒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筒设有上下对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状,下筒体为圆柱体状,上筒体的上端口设置为进料口,下筒体的下端口设置出料口,在出料口处设有盖住出料口的出料阀板;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在搅拌筒中心轴线上的搅拌轴,在上筒体的顶部设有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处于下筒体内的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呈偶数设置的转动刀片,每个转动刀片上均设有一组喷淋管,每组喷淋管上设有数个高压喷嘴,在转动刀片上方的下筒体内壁上设有2‑4个固定刀片,固定刀片均匀设置在下筒体的同一圆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泥固化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筒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筒设有上下对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状,下筒体为圆柱体状,上筒体的上端口设置为进料口,下筒体的下端口设置出料口,在出料口处设有盖住出料口的出料阀板;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在搅拌筒中心轴线上的搅拌轴,在上筒体的顶部设有驱动搅拌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处于下筒体内的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呈偶数设置的转动刀片,每个转动刀片上均设有一组喷淋管,每组喷淋管上设有数个高压喷嘴,在转动刀片上方的下筒体内壁上设有2-4个固定刀片,固定刀片均匀设置在下筒体的同一圆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固化搅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刀片设有2-12片,每两片转动刀片设为一组,每组两个转动刀片对称设置在搅拌轴的两侧,若干组转动刀片沿着搅拌轴的轴向由上向下交替错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刘兵张同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长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