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FFT1细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13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2:04
本申请涉及一种AFFT1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将RFF细胞用TCR-T技术原理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T细胞再用基因编缉技术对其进行免疫抑制靶点的敲除,精准的保护了特异性杀伤T细胞免受体内抑制,提高了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FFT1细胞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AFFT1细胞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肿瘤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面,现有的LAK、DC、CIK、DC-CIK细胞和方法基本被证明是无效的,而NK、CAR-NK、TIL、等细胞技术还有待成熟,CAR-T细胞在安全性和实体瘤治疗中还有缺陷。现有技术一般通过改造DC细胞,由DC递呈T细胞产生特异杀伤。有些实验室在尝试用病毒做为载体的方法进行转染递呈T细胞,诱导T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我们也曾用突变混合多肽直接刺激PBMC,诱导T细胞。还有实验室利用TCR-T技术,靶向递呈MAGEA3抗原。以上治疗方法并不成熟,尤其是体外诱导DC细胞及DC细胞负载肿瘤抗原技术理论上研究较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缺乏明确的、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关键的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分子作为诱导抗原,因为肿瘤抗原不明及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的障碍,使实现特异性细胞靶向免疫治疗难以顺利实施。另外,有的虽然进行了抗原体外冲击,但没有进行体外共培育和体外扩增,让较为单薄的特异性细胞直接面对复杂的肿瘤微环境,因此,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也有的虽然也可以体外递呈和共培育,但靶点单一(MAGE-3),仅对非小细胞肺癌等个别癌种起效。虽然也有尝试慢毒为载体的方法进行转染递呈,但安全性、方便性不如多肽方式。而简单混合多肽的直接刺激,虽然简单方便,但效率较低。物异性精准多肽的二次刺激不如T细胞受体转导的肿瘤特异性抗原更直接。现有的TCR-T在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的解决方案中,缺乏覆盖更多瘤种的精准的TCR。上述方案均没有考虑T细胞的自我防护技术,使得数量不多的特异性T细胞直接面对强大的免疫微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将RFF细胞用TCR-T技术原理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T细胞再用基因编缉技术对其进行免疫抑制靶点的敲除,精准的保护了特异性杀伤T细胞免受体内抑制,提高了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对于专用名词的解释:A:永生化DC技术FF:混合多肽技术R:精准多肽二次冲击技术T:TCR-T技术1:靶点敲除防护技术AFFT1细胞改造方案1.全外显子测序1)使用人源外周血进行ctDNA测序或市售工程细胞系(如H1299、H226、H358、H1563、H2228、A549、Renca、LLC小鼠Lewis肺癌细胞、CRL-6323B16F1、CRL-25394T1、U14小鼠子宫颈癌细胞、BV-2小鼠小胶质瘤细胞、G422小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等)进行全外显子测序;2)利用软件对测序信息进行分析:一方面得到MHC类型信息;另一方面,将全外显子测序结果与正常细胞的基因组相比,筛选出突变位点;2.抗原表位预测1)以突变的氨基酸位点为中心,向两侧延伸10个氨基酸,将这段21个氨基酸的多肽作为“潜在抗原表位”;2)使用预测软件分析潜在抗原表位的IC50(推荐软件:NetMHCpan3.0、PickPocket、artificialneuralnetworks(ANN)),如IC50<1000nM则认为此潜在抗原表位为“抗原表位”;3.合成突变多肽多肽由技术服务公司进行合成;1)4.永生化DC1)抽取外周血100ml2)Fico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3)美天旎树突状细胞分离试剂盒分离树突状细胞,重悬于培养基中。4)TAX-GFP慢病毒感染所分离的树突状细胞,37℃孵箱静止培养,观察5)待细胞克隆化生长后,挑选克隆于96孔板分别培养6)单克隆表型分析7)选取理想的克隆作为永生DC;5.永生DC负载突变多肽1)配制多肽溶液:采用步骤3合成的突变多肽进行配制,每条多肽的终浓度为10~100μg/mL,优选50μg/mL,备用;2)离心收集获得的永生DC,以配制的多肽溶液重悬,并置于细胞培养板中进行多肽负载;3)37℃5%CO2,冲击1~4h,优选4h,备用;6.负载突变多肽的DC与PBMC共孵育1)刺激因子OKM-25预铺板,40μLOKM-25+4mLPBS,2mL/皿(4.5cm2)室温4h,4℃备用;2)将负载突变多肽的DC与之前抽取的PBMC,以1:1~1:50的比例进行混合,优选1:10,并转移至预铺OMK25的细胞培养板或培养瓶中;3)晃匀,37℃5%CO2培养,记为第0天;4)观察共培养细胞情况,根据细胞密度,在第5天,将共培养细胞转移至大培养瓶中,补新鲜的培养液OKM-100+12%FBS,20mL于75cm2培养瓶中;5)共培养第7天,再加入20mL新鲜OKM-100+12%FBS;6)共培养第10天,培养液为OKM-200+5%FBS,将共培养细胞从75cm2瓶转移至175cm2大瓶中;具体转移方法:25mL培养液OKM-200+5%FBS吹打,再转入大瓶,重复2次;以培养液OKM-200+5%FBS补足至200mL。7)培养至14-21天时,即可获得AFF方案细胞。7.多肽作为抗原直接刺激T细胞筛选精准多肽:1)离心收集获得的AFF方案细胞,1500rpm离心5min收集T-cells,加入10mLPBS重悬细胞并计数,1500rpm离心5min,收集T-cells以1640+10%FBS+200U/mLIL2重悬,计数调整至1×106cells/mL;2)以排枪将T-cells分至96孔平底板中,200μL/孔,细胞数为2×105cells;再分别加入10μL1mg/mL的步骤3合成的突变多肽,终浓度为50μg/mL,每条多肽设置3复孔;3)设置阳性对照:T-cells+100ng/mLOKT3;阴性对照:1640+10%FBS+200U/mLIL2;两个T-cells对照作为本底释放检测,分别为第一次加T-cells,和最后一次加T-cells;以两个本底释放的差异作为系统误差;4)37℃、5%CO2刺激24h后,1500rpm离心10min,转移140μL上清至新的96孔板中;5)再将96孔板进行离心,1500rpm10min,取样品进行ELISA检测(或将样品至于-80℃保存);8.精准多肽评判标准:1)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正常,则说明此数据可信;2)多肽作为抗原的以T-cells作为基线;3)每组实验为两个基线,高基线和低基线,两个基线的差异为系统误差,数据分析时,对检测值>低基线、>高基线以及>高基线+系统误差的,分别进行标注;检测值>高基线+系统误差即为有效的精准多肽;9.以筛选的精准多肽制备AFF细胞1)以方法4、5、6进行精准多肽AFF细胞的制备;10.突变抗原特异性杀伤T细胞的培养及分离:1)以多肽直接作为抗原刺激,对第9步获得的AFF细胞进行刺激,刺激12~72h后,备用;2)对刺激后的细胞进行CD8、CD137、IFN-γ的染色,并以流式细胞仪进行分选,选择CD8+CD137+、或者CD8+IFN-γ+细胞;11.CD8+T细胞TCR频率检测及高频TCR的克隆:1)分选得到细胞,立即进行基因组的提取;2)基因组进行TCR测序分析,根据TCR分布频率,确定高频的TCR序列;3)提取PBMC的mRNA,反转录成从DNA,根据高频TCR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得到TCR基因;4)构建TCR基因表达载体,包装病毒;12.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FFT1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AFFT1细胞由以下步骤制备:1)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ctDNA外显子测序,或者以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出突变位点;2)根据突变位点进行抗原表位预测,合成突变多肽;3)使用外周血制备永生化DC,并负载所述突变多肽,获得AFF细胞;4)用所述突变多肽作为抗原刺激所述AFF细胞,筛选获得精准多肽;5)以所述精准多肽负载DC细胞制备AFF’细胞;6)以所述精准多肽作为抗原刺激所述AFF’细胞,筛选获得能够识别所述精准多肽的特异性细胞,通过测序得到特异性细胞的TCRβ链CDR3区序列,并将已知的一对TCRβ链CDR3区替换成所述CDR3序列;7)敲除所述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原有的TCR基因和表面免疫抑制性信号分子,并转入步骤6)中获得的能够与精准多肽特异性结合的TCR基因,制备得到AFFT1细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FFT1细胞,其特征在于,所述AFFT1细胞由以下步骤制备:1)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ctDNA外显子测序,或者以肿瘤组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出突变位点;2)根据突变位点进行抗原表位预测,合成突变多肽;3)使用外周血制备永生化DC,并负载所述突变多肽,获得AFF细胞;4)用所述突变多肽作为抗原刺激所述AFF细胞,筛选获得精准多肽;5)以所述精准多肽负载DC细胞制备AFF’细胞;6)以所述精准多肽作为抗原刺激所述AFF’细胞,筛选获得能够识别所述精准多肽的特异性细胞,通过测序得到特异性细胞的TCRβ链CDR3区序列,并将已知的一对TCRβ链CDR3区替换成所述CDR3序列;7)敲除所述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原有的TCR基因和表面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顺昌张嵘周子珊解佳森陈小彬陈红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