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间苯二甲酸镍配合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4932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5‑氨基间苯二甲酸镍配合物及制备方法。5‑氨基间苯二甲酸镍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在该配合物中,5‑氨基间苯二甲酸上的氨基和羧基以单齿,双齿螯合的形式与金属离子Co(II)离子配位,4,4’‑联吡啶以双齿桥联的形式与金属离子Cd(II)离子配位,通过5‑氨基间苯二甲酸和4,4’‑联吡啶与中心Co(II)离子的多齿桥联的方式构成了该配合物的三维网状空间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5‑氨基间苯二甲酸、4,4’‑联吡啶为配体与六水合硫酸镍通过水热法获得镍配合物,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为合成过渡金属的配合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氨基间苯二甲酸镍配合物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合物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5-氨基间苯二甲酸镍配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配位聚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无机杂化体系,正在朝着功能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利用适当的基团对过渡金属的结构进行修饰,以获得新的组成、新的结构、新的性能,而5-氨基间苯二甲酸含有多个羧基,具有多种配位形式,可以形成一维、二维、三维配位聚合物,并通过各种分子间的弱作用,即氢键、π-π堆积、范德华力等,将低维的模块组装成高维具有特殊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另外,4,4’-联吡啶具有分子内共轭大π键,能够作为十分有效的生色团来测定产物,并且具有很好的分子内电子传递和能量传递性质,所以可以作为良好的辅助配体。过渡金属Ni、5-氨基间苯二甲酸与4,4’-联吡啶形成的配合物存在丰富多样的结构,对于设计合成目标结构的配合物很有研究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思路:利用5-氨基间苯二甲酸、4,4’-联吡啶为配体与六水合硫酸镍通过水热法获得镍配合物。本专利技术涉及的5-氨基间苯二甲酸镍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见附图1。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中心金属离子为Ni(II)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5‑氨基间苯二甲酸镍配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中心金属离子为Ni(II)离子;在该配合物中,其最小结构单元包含一个Ni(II)离子,一个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阴离子,半个4, 4’‑联吡啶中性分子,一个配位水分子和两个游离水分子;中心Ni1离子分别与一个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阴离子的一个羧基的氧原子即O3以单齿的形式配位,与另一个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离子的一个羧基即O1A、O2A以双齿螯合的形式配位,还与一个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阴离子的一个氨基即N1B以单齿的形式配位,并与一个水分子即O5配位,形成了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O1A、O2A、O3、N2占据赤道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氨基间苯二甲酸镍配合物,其特征在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中心金属离子为Ni(II)离子;在该配合物中,其最小结构单元包含一个Ni(II)离子,一个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阴离子,半个4,4’-联吡啶中性分子,一个配位水分子和两个游离水分子;中心Ni1离子分别与一个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阴离子的一个羧基的氧原子即O3以单齿的形式配位,与另一个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离子的一个羧基即O1A、O2A以双齿螯合的形式配位,还与一个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阴离子的一个氨基即N1B以单齿的形式配位,并与一个水分子即O5配位,形成了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O1A、O2A、O3、N2占据赤道平面,O5、N1B占据轴向方向;通过5-氨基间苯二甲酸和4,4’-联吡啶与中心Ni(II)离子的多齿桥联的方式构成了该配合物的三维网状空间结构;Ni—O的平均键长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清杨洪利陈芳李家星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