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92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板组件,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上开设有胶水槽,所述胶水槽有多个并且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每个所述胶水槽均包括主胶槽和位于所述主胶槽左右两侧的第一副胶槽,所述主胶槽与所述第一副胶槽之间通过第一凸筋隔开,所述第一凸筋的顶面与所述上板的底面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胶水槽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减少了胶水的用量,也避免振动焊接或超声波焊接引起的局部拉凹。并且胶水槽包括主胶槽和第一副胶槽,主胶槽用于填满胶水,多余的胶水从主胶槽溢出到第一副胶槽中,减少多余胶量流至非凹槽处引起的外观品质不良,且胶水在与上下板结合时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排出可能会导致外观凹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板组件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板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后扰流板除吹塑成型方式外,一般由上下两块板结合而成。在现有技术中,尽管在进行后扰流板上下板结合设计时存在诸如振动焊接、超声波焊接或整圈胶水粘接等多种方法,但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振动焊接对熔接位置与振动方向夹角有严格要求,否则振动间隙不足将阻碍振动的产生,会产生焊接不良脱开风险,从而对外观造型限制较大;而超声波焊接如果应用于较大的外观面,也会因筋熔化产生热量而导致外观缺陷,产生局部拉凹问题。如图1a-1b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整圈胶水粘接的汽车后扰流板。具体为,利用双组分胶水使上板1′和下板2′粘接在一起,粘接前将上板1′和下板2′分别定位安装在夹具上,之后将分离的两种组分胶水经过混合后注胶至胶水槽21′,最后使上板1′和下板2′接触加压后在一定温度下固化。通过一整圈的胶水保证整体的拉脱力,可以避免振动焊接或超声波焊接引起的局部拉凹。但是这种方式胶水使用量较大,成本昂贵,性价比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解决外观面局部拉凹、成本低、性价比更高的分体式板组件。本技术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板组件,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上开设有胶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槽有多个并且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每个所述胶水槽均包括主胶槽和位于所述主胶槽左右两侧的第一副胶槽,所述主胶槽与所述第一副胶槽之间通过第一凸筋隔开,所述第一凸筋的顶面与所述上板的底面之间留有第一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板组件,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上开设有胶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槽有多个并且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每个所述胶水槽均包括主胶槽和位于所述主胶槽左右两侧的第一副胶槽,所述主胶槽与所述第一副胶槽之间通过第一凸筋隔开,所述第一凸筋的顶面与所述上板的底面之间留有第一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胶槽的表面上设有咬花,所述上板的底面对应所述主胶槽的区域也设有咬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咬花的深度为30±1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胶槽的底面距离所述上板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0.3-1.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板组件由ABS或PC-ASA材料制成,所述主胶槽的底面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有海齐才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