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热源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以纯电动或带电动的混合动力的新能源汽车,由于以电池作为动力源,电池包内的温度环境对电芯的可靠性、寿命及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当环境温度较高时,需要对电池进行降温,以防止电池过热造成损坏或安全隐患;当环境温度过低时,需要对电池进行保温,以满足电池的充放电需要。因此,随着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热管理系统的性能优劣不仅严重影响整车电池的寿命和续航里程性能,还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部分的可靠性能以及整个驾驶室的舒适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新能源乘用汽车采用的各类热管理循环系统通常由R134a制冷系统和水加热PTC系统两个单一独立的子系统组合而成。制冷系统是常用的压缩机、冷凝器总成、膨胀阀、蒸发器总成、电池冷却器和一些控制部件组成为电池和驾驶室提供冷却。加热系统是利用水加热PTC作为热源通过水泵和水阀等部件为电池和驾驶室加热。通过这两个单一的制冷系统和加热系统的叠加构成整车的热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的零部件臃肿、复杂、重量大和成本高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包括沿冷媒流动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压缩机(1)、换热器(5)和吸热组件,所述吸热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沿冷媒流动方向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30)和蒸发器(7),所述第二支路包括沿冷媒流动方向依次串联的第二电子膨胀阀(31)和冷却器(8)的冷介质通道;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包括沿冷媒流动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所述压缩机(1)、第一冷凝器(3)的热介质通道、第三电子膨胀阀(32)和所述换热器(5);第三循环回路,包括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所述第一冷凝器(3)的冷介质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包括沿冷媒流动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压缩机(1)、换热器(5)和吸热组件,所述吸热组件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沿冷媒流动方向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30)和蒸发器(7),所述第二支路包括沿冷媒流动方向依次串联的第二电子膨胀阀(31)和冷却器(8)的冷介质通道;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二循环回路包括沿冷媒流动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所述压缩机(1)、第一冷凝器(3)的热介质通道、第三电子膨胀阀(32)和所述换热器(5);第三循环回路,包括沿介质流动方向依次首尾连通的所述第一冷凝器(3)的冷介质通道、第一加热器(9)及第二加热器(10)的热介质通道,所述第三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第一泵(12);第四循环回路,包括依次首尾连通的所述冷却器(8)的热介质通道,所述第二加热器(10)的冷介质通道和电池包(36),所述第四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第二泵(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五循环回路,包括依次首尾连通的电机组件、换热支路和第二冷凝器(4)的冷介质通道,所述换热支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旁通路(23)和散热器(16),所述第二冷凝器(4)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旁通路(23)或所述散热器(16)连通,所述第五循环回路上设置有第三泵(14);所述第二冷凝器(4)的热介质通道串联在所述第一循环回路及所述第二循环回路的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换热器(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循环回路和所述第五循环回路之间连接有换向阀(15),所述换向阀(15)的第一口与所述第二冷凝器(4)的冷介质通道连通,所述换向阀(15)的第二口与所述冷却器(8)的热介质通道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凤,陈绍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松芝酷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