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颗粒污泥反应器,尤其是一种具有分区反应及污泥内循环功能的内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
技术介绍
厌氧生物处理是有机物在无氧的条件下,借助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大部分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等简单小分子有机物与无机物,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厌氧生物处理具有有机物去除率高、污泥量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厌氧颗粒污泥(AnaerobicGranularSludge)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是在高的水力剪切下,由产甲烷菌、产乙酸菌以及水解发酵菌等构成的,沉降性优于活性污泥絮体的自凝聚体。厌氧颗粒污泥因其沉降性能的优良、污泥浓度较高,抗水力负荷和冲击负荷的能力强,使得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得以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颗粒污泥反应器有UASB反应器、EGSB反应器和IC反应器等,上述反应器都存在气固、液固在一个反应区内完成,二者相互干扰、三相分离效果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提供一种具有内循环功能,且能够提高厌氧颗粒污泥气固、液固分离效果的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包括主反应区(A)、次反应区(B)、污泥沉降区(C)和气室(D),所述气室(D)设置在所述主反应区(A)和次反应区(B)上方,所述气室(D)与所述主反应区(A)和次反应区(B)连通;所述主反应区(A)、次反应区(B)和污泥沉降区(C)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气室(D)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主反应区(A)的进液口(3)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底部,所述主反应区(A)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次反应区(B)的进液口,所述次反应区(B)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污泥沉降区(C)的进液口,所述污泥沉降区(C)通过底部的污泥出口与所述反应器底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包括主反应区(A)、次反应区(B)、污泥沉降区(C)和气室(D),所述气室(D)设置在所述主反应区(A)和次反应区(B)上方,所述气室(D)与所述主反应区(A)和次反应区(B)连通;所述主反应区(A)、次反应区(B)和污泥沉降区(C)分别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气室(D)设置有出气口(5);所述主反应区(A)的进液口(3)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底部,所述主反应区(A)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次反应区(B)的进液口,所述次反应区(B)的出液口连接所述污泥沉降区(C)的进液口,所述污泥沉降区(C)通过底部的污泥出口与所述反应器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应区(A)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主反应区(A)顶部,所述次反应区(B)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次反应区(B)顶部,所述次反应区(B)的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次反应区(B)底部;所述污泥沉降区(C)的顶部设置有出液口(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沉降区(C)的出液口(6)通过循环泵(11)连接所述主反应区(A)的进液口(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应区(A)的进液口(3)连接进水泵(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厌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应区(A)的进液口(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刚,李翀煜,朱晖,孙同帅,代洪亮,陈芳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