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行李箱载人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598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行李箱载人机器人,其结构包括外壳、锁扣、箱体、滚轮、后轮、底座、稳定装置、光伏板、把手,外壳与锁扣相嵌套,外壳与箱体为一体化结构,把手右侧设有光伏板,箱体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稳定装置包括电机、螺纹杆、导套、活塞、连接杆、齿轮、推出杆、推出板、齿轮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智能行李箱载人机器人,其结构上设有稳定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同一轴心的螺纹杆旋转,从而带动导套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活塞向下挤压液压油,从而带动连接杆向右推出,与此同时螺纹杆旋转带动齿轮旋转,从而使其齿轮条向下带动相连接的推出杆运动,从而带动推出板向右推出,从而使其推出板稳定推出,大大增加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行李箱载人机器人
本技术是一种智能行李箱载人机器人,属于载人机器人领域。
技术介绍
行李箱亦称为旅行箱、拉杆箱,是人们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行李较少时,有手提或肩背行李箱,行李较多时,人们只能单纯用手推或拉,比较吃力,特别是较远程行走时很不方便。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520327615.5的一种智能行李箱载人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前身,机器人前身内设置转向装置和电驱动装置,机器人前身底部设置前置轮,机器人前身底端一侧设置可伸缩底盘;机器人头部,机器人头部活动设置在机器人前身顶部,机器人头部两侧设置可折叠把手,机器人头部上设置智能控制装置;以及机器人后箱,机器人后箱连接在可伸缩底盘一端,机器人后箱底部设置电驱动轮,但是该现有技术在使用载人机器人时,由于原有的载人机器人稳定性差,导致载人机器人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行李箱载人机器人,以解决现有在使用载人机器人时,由于原有的载人机器人稳定性差,导致载人机器人损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行李箱载人机器人,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行李箱载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外壳(1)、锁扣(2)、箱体(3)、滚轮(4)、后轮(5)、底座(6)、稳定装置(7)、光伏板(8)、把手(9),所述外壳(1)与锁扣(2)相嵌套,所述外壳(1)与箱体(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壳(1)与把手(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光伏板(8)安装于后轮(5)上方,所述光伏板(8)下表面与外壳(1)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稳定装置(7)后端与箱体(3)前端相贴合,所述把手(9)右侧设有光伏板(8),所述箱体(3)与外壳(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稳定装置(7)包括电机(701)、螺纹杆(702)、导套(703)、活塞(704)、连接杆(705)、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行李箱载人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外壳(1)、锁扣(2)、箱体(3)、滚轮(4)、后轮(5)、底座(6)、稳定装置(7)、光伏板(8)、把手(9),所述外壳(1)与锁扣(2)相嵌套,所述外壳(1)与箱体(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壳(1)与把手(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光伏板(8)安装于后轮(5)上方,所述光伏板(8)下表面与外壳(1)上表面相连接,所述稳定装置(7)后端与箱体(3)前端相贴合,所述把手(9)右侧设有光伏板(8),所述箱体(3)与外壳(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稳定装置(7)包括电机(701)、螺纹杆(702)、导套(703)、活塞(704)、连接杆(705)、齿轮(706)、推出杆(707)、推出板(708)、齿轮条(709),所述电机(701)与螺纹杆(702)同一中心线,所述螺纹杆(702)与导套(703)相嵌套,所述导套(703)与活塞(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巍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维顶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