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气的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52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气的救生圈,包括一号塑胶外壳和二号塑胶外壳,一号塑胶外壳内插接有若干塑胶外壳连接螺钉,塑胶外壳连接螺钉一一对应螺纹连接有塑胶外壳连接螺母,塑胶外壳连接螺母固定在二号塑胶外壳上,塑胶外壳连接螺钉的旋帽与一号塑胶外壳之间设有弹性合金垫圈,一号塑胶外壳和二号塑胶外壳互相靠近的一侧面上固定有密封垫圈嵌环,一号塑胶外壳与二号塑胶外壳之间设有塑胶外壳密封垫圈,一号塑胶外壳的内侧设有一号橡胶气囊,二号塑胶外壳内侧设有二号橡胶气囊,一号橡胶气囊和二号橡胶气囊之间通过若干气囊中通管连通,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气密性好,是一种新型且实用的防漏气的救生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气的救生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圈
,特别涉及一种防漏气的救生圈。
技术介绍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现有技术中,充气救生圈大多都非常容易漏气,例如被尖锐物体刺穿、连接处破裂或者受到大力挤压等都会导致救生圈漏气,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漏气的救生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充气救生圈大多都非常容易漏气,例如被尖锐物体刺穿、连接处破裂或者受到大力挤压等都会导致救生圈漏气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防漏气的救生圈。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漏气的救生圈,包括一号塑胶外壳和二号塑胶外壳,所述一号塑胶外壳内插接有若干塑胶外壳连接螺钉,所述塑胶外壳连接螺钉一一对应螺纹连接有塑胶外壳连接螺母,所述塑胶外壳连接螺母固定在二号塑胶外壳上,所述塑胶外壳连接螺钉的旋帽与一号塑胶外壳之间设有弹性合金垫圈,所述一号塑胶外壳和二号塑胶外壳互相靠近的一侧面上固定有密封垫圈嵌环,所述一号塑胶外壳与二号塑胶外壳之间设有塑胶外壳密封垫圈,所述一号塑胶外壳的内侧设有一号橡胶气囊,所述二号塑胶外壳内侧设有二号橡胶气囊,所述一号橡胶气囊和二号橡胶气囊之间通过若干气囊中通管连通,所述气囊中通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橡胶气囊和二号橡胶气囊密封连接,所述一号橡胶气囊上通过气囊气门密封连接管连接有气囊气门,所述气囊气门内塞有气门橡胶塞所述气门橡胶塞的一端与橡胶塞把手柄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塞把手柄设置在一号橡胶气囊的外侧,所述橡胶塞把手柄设置在塑胶外壳气门管内,且所述塑胶外壳气门管与一号塑胶外壳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一号塑胶外壳和二号塑胶外壳外侧上均设有若干反光贴纸框,且所述反光贴纸框内贴有反光贴纸。优选的,所述塑胶外壳密封垫圈嵌合在密封垫圈嵌环内。优选的,所述气囊中通管上一一对应设有单向气阀。优选的,所述塑胶外壳气门管上螺纹连接有气门管密封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漏气的救生圈通过在橡胶气囊外加持一层塑胶外壳来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抗较大的外部挤压和避免尖锐物体刺穿的情况出现,增加了橡胶气囊在使用过程中的其自身的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设置的两个塑胶外壳之间通过螺钉组的方式连接,并且两橡胶外壳之间还设有塑胶外壳密封垫圈,该设计使得一号塑胶外壳和二号塑胶外壳连接在一起时不仅不会被轻易分开,还使得其内部可以维持密封状态,增加了本专利技术所能提供的浮力的稳定性,而本专利技术设置的一号橡胶气囊和二号橡胶气囊之间的单向阀使得一号橡胶气囊和二号橡胶气囊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一号橡胶气囊漏气时二号橡胶气囊不会受到影响,而当一号橡胶气囊充气时,多余的气体会进入二号橡胶气囊进行充气,该设计使得本专利技术在漏气时具有一定的自我防护性,不会一次性报废,并且充气方便,而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设置在塑胶外壳气门管内的气囊气门使得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橡胶气囊非常便于充气,此外,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密封盖则在保护气门的同时还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塑胶外壳内部可以保持密封,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气密性好,是一种新型且实用的防漏气的救生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切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一号塑胶外壳;2、二号塑胶外壳;3、反光贴纸框;4、反光贴纸;5、塑胶外壳连接螺钉;6、塑胶外壳连接螺母;7、弹性合金垫圈;8、密封垫圈嵌环;9、塑胶外壳密封垫圈;10、一号橡胶气囊;11、二号橡胶气囊;12、气囊中通管;13、单向气阀;14、气囊气门密封连接管;15、气囊气门;16、气门橡胶塞;17、橡胶塞把手柄;18、塑胶外壳气门管;19、气门管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的一种防漏气的救生圈,包括一号塑胶外壳1和二号塑胶外壳2,一号塑胶外壳1内插接有若干塑胶外壳连接螺钉5,塑胶外壳连接螺钉5一一对应螺纹连接有塑胶外壳连接螺母6,塑胶外壳连接螺母6固定在二号塑胶外壳2上,塑胶外壳连接螺钉5的旋帽与一号塑胶外壳1之间设有弹性合金垫圈7,一号塑胶外壳1和二号塑胶外壳2互相靠近的一侧面上固定有密封垫圈嵌环8,一号塑胶外壳1与二号塑胶外壳2之间设有塑胶外壳密封垫圈9,一号塑胶外壳1的内侧设有一号橡胶气囊10,二号塑胶外壳2内侧设有二号橡胶气囊11,一号橡胶气囊10和二号橡胶气囊11之间通过若干气囊中通管12连通,气囊中通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橡胶气囊10和二号橡胶气囊11密封连接,一号橡胶气囊10上通过气囊气门15密封连接管14连接有气囊气门15,气囊气门15内塞有气门橡胶塞16气门橡胶塞16的一端与橡胶塞把手柄17固定连接,橡胶塞把手柄17设置在一号橡胶气囊10的外侧,橡胶塞把手柄17设置在塑胶外壳气门管18内,且塑胶外壳气门管18与一号塑胶外壳1密封连接。一号塑胶外壳1和二号塑胶外壳2外侧上均设有若干反光贴纸框3,且反光贴纸框3内贴有反光贴纸4,以便于提示救生员。塑胶外壳密封垫圈9嵌合在密封垫圈嵌环8内,以便于密封。气囊中通管12上一一对应设有单向气阀13,以便于防止漏气。塑胶外壳气门管18上螺纹连接有气门管密封盖19,以便于密封。具体的,在使用时,该防漏气的救生圈通过在橡胶气囊外加持一层塑胶外壳来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抗较大的外部挤压和避免尖锐物体刺穿的情况出现,增加了橡胶气囊在使用过程中的其自身的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设置的两个塑胶外壳之间通过螺钉组的方式连接,并且两橡胶外壳之间还设有塑胶外壳密封垫圈9,该设计使得一号塑胶外壳1和二号塑胶外壳2连接在一起时不仅不会被轻易分开,还使得其内部可以维持密封状态,增加了本专利技术所能提供的浮力的稳定性,而本专利技术设置的一号橡胶气囊10和二号橡胶气囊11之间的单向阀使得一号橡胶气囊10和二号橡胶气囊11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一号橡胶气囊10漏气时二号橡胶气囊11不会受到影响,而当一号橡胶气囊10充气时,多余的气体会进入二号橡胶气囊11进行充气,该设计使得本专利技术在漏气时具有一定的自我防护性,不会一次性报废,并且充气方便,而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设置在塑胶外壳气门管18内的气囊气门15使得本专利技术设置的橡胶气囊非常便于充气,此外,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密封盖则在保护气门的同时还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塑胶外壳内部可以保持密封,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气密性好,是一种新型且实用的防漏气的救生圈。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专利技术之用,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气的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塑胶外壳(1)和二号塑胶外壳(2),所述一号塑胶外壳(1)内插接有若干塑胶外壳连接螺钉(5),所述塑胶外壳连接螺钉(5)一一对应螺纹连接有塑胶外壳连接螺母(6),所述塑胶外壳连接螺母(6)固定在二号塑胶外壳(2)上,所述塑胶外壳连接螺钉(5)的旋帽与一号塑胶外壳(1)之间设有弹性合金垫圈(7),所述一号塑胶外壳(1)和二号塑胶外壳(2)互相靠近的一侧面上固定有密封垫圈嵌环(8),所述一号塑胶外壳(1)与二号塑胶外壳(2)之间设有塑胶外壳密封垫圈(9),所述一号塑胶外壳(1)的内侧设有一号橡胶气囊(10),所述二号塑胶外壳(2)内侧设有二号橡胶气囊(11),所述一号橡胶气囊(10)和二号橡胶气囊(11)之间通过若干气囊中通管(12)连通,所述气囊中通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橡胶气囊(10)和二号橡胶气囊(11)密封连接,所述一号橡胶气囊(10)上通过气囊气门(15)密封连接管(14)连接有气囊气门(15),所述气囊气门(15)内塞有气门橡胶塞(16)所述气门橡胶塞(16)的一端与橡胶塞把手柄(17)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塞把手柄(17)设置在一号橡胶气囊(10)的外侧,所述橡胶塞把手柄(17)设置在塑胶外壳气门管(18)内,且所述塑胶外壳气门管(18)与一号塑胶外壳(1)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气的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塑胶外壳(1)和二号塑胶外壳(2),所述一号塑胶外壳(1)内插接有若干塑胶外壳连接螺钉(5),所述塑胶外壳连接螺钉(5)一一对应螺纹连接有塑胶外壳连接螺母(6),所述塑胶外壳连接螺母(6)固定在二号塑胶外壳(2)上,所述塑胶外壳连接螺钉(5)的旋帽与一号塑胶外壳(1)之间设有弹性合金垫圈(7),所述一号塑胶外壳(1)和二号塑胶外壳(2)互相靠近的一侧面上固定有密封垫圈嵌环(8),所述一号塑胶外壳(1)与二号塑胶外壳(2)之间设有塑胶外壳密封垫圈(9),所述一号塑胶外壳(1)的内侧设有一号橡胶气囊(10),所述二号塑胶外壳(2)内侧设有二号橡胶气囊(11),所述一号橡胶气囊(10)和二号橡胶气囊(11)之间通过若干气囊中通管(12)连通,所述气囊中通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橡胶气囊(10)和二号橡胶气囊(11)密封连接,所述一号橡胶气囊(10)上通过气囊气门(15)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平平王波周培培徐森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万舟船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