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及其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452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房车及其车厢。厢体为一侧开口的中空结构。升降顶结构包括伸缩杆、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端及第一滑动端,第一转动端可转动地设置于厢体的内壁或顶盖中的任一个,第一滑动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于厢体的内壁或顶盖中的另一个。第二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转动端及第二滑动端,第二转动端可转动地设置于厢体的内壁或顶盖中的任一个,第二滑动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于厢体的内壁或顶盖中的另一个,伸缩杆与第一滑动端或第二滑动端传动连接。伸缩杆伸缩带动第一滑动端或第二滑动端沿垂直于厢体长度的方向滑动,以使顶盖在降顶状态与升顶状态之间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房车及其车厢具有较佳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房车及其车厢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旅游
,尤其涉及一种房车及其车厢。
技术介绍
房车的车厢一般包括厢体及顶盖,厢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顶盖具有降顶状态及升顶状态。当顶盖位于降顶状态时,顶盖覆盖于开口处,厢体的内部体积固定。当顶盖位于升顶状态时,顶盖与厢体间隔设置,车厢的内部体积增大,以满足使用者对房车空间的需求。现有的房车一般通过液压杆或者气弹簧来对顶盖进行升降,然而液压杆及气弹簧形成的升降机构稳定性较弱,容易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升降机构稳定性较弱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的稳定性的房车及其车厢。一种车厢,包括:呈长条形的厢体,为一侧开口的中空结构;顶盖,包括降顶状态及升顶状态;升降顶结构,包括伸缩杆、第一连杆及与所述第一连杆交叉设置并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端及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一转动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滑动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转动端及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二转动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条形的厢体,为一侧开口的中空结构;顶盖,包括降顶状态及升顶状态;升降顶结构,包括伸缩杆、第一连杆及与所述第一连杆交叉设置并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端及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一转动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滑动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转动端及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二转动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二滑动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另一个,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第一滑动端或所述第二滑动端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长条形的厢体,为一侧开口的中空结构;顶盖,包括降顶状态及升顶状态;升降顶结构,包括伸缩杆、第一连杆及与所述第一连杆交叉设置并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端及第一滑动端,所述第一转动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一滑动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转动端及第二滑动端,所述第二转动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二滑动端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或所述顶盖中的另一个,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第一滑动端或所述第二滑动端传动连接;其中,所述伸缩杆伸缩,可带动所述第一滑动端或所述第二滑动端沿垂直于所述厢体长度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顶盖在所述降顶状态与所述升顶状态之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顶结构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顶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厢体相对的两端,并关于所述厢体的轴向成轴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连杆及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交叉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顶结构还包括沿垂直于厢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设置于所述厢体的内壁,所述第二轨道设置于所述顶盖,所述第一滑动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滑动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轨道,所述伸缩杆安装于所述厢体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忠良梅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霞客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