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34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磁性材料制作设备,具体公开了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成型槽,所述成型槽至少对称开设有两个,所述模具本体于两个对称成型槽之间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并且第一连接槽之间平行设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能够提高单次磁性材料制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
本技术涉及磁性材料制作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
技术介绍
永磁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汽车工业、医疗设备、能源交通等众多领域。同时,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在很多新兴领域,钕铁硼永磁材料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低碳经济席卷全球的大势之下,世界各国都在把环境保护、低碳排放作为关键科技领域给予关注,由此在磁性材料制备的效率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磁性材料制作用的单个模具一般包括模具本体、开设在模具本体上的成型槽,成型槽形状的设置根据具体磁性材料的形状来确定,由于此种模具单次只能制作一个、并且在需要制作多个时工序麻烦,导致单次磁性材料的制造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能够提高单次磁性材料制作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成型槽,所述成型槽至少对称开设有两个,所述模具本体于两个对称成型槽之间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并且第一连接槽之间平行设置。如此设置,通过成型槽至少设置成两个,提高模具单次磁性材料成型的数量,提高单次磁性材料成型的制造效率,并且两个对称的成型槽通过第一连接槽连通,在灌注磁性溶液时,可以对单个成型槽进行灌注或在第一连接槽内灌注,实现单次灌注磁性溶液就可以完成两个成型槽的灌注,以此进一步提高单次灌注的制造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成型槽设置有六个,所述第一连接槽设置有三个并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槽之间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第二连接槽。如此设置,上述的设置即为成型槽设置有对称的两排,单排设置有三个,并且两排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排成型槽的第一连接槽,由此第一连接槽设置同一方向上设置有三个,再通过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槽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槽,即可以通过往第二连接槽灌注磁性溶液,就可以实现对六个成型槽实现灌注,以此提高磁性材料的制作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成型槽设置有六个,所述第一连接槽设置有四个,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槽之间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第二连接槽。如此设置,上述的设置即为成型槽设置有对称的两排,单排设置有三个,单排的三个成型槽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成型槽的第一连接槽,再通过的两排第一连接槽之间设置第二连接槽,即可以通过往第二连接槽灌注磁性溶液,就可以实现对六个成型槽实现灌注,以此提高磁性材料的制作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模具本体于第二连接槽端部开设有便于磁性溶液进入到第一连接槽两端的斜边。如此设置,由于第二连接槽端部与第一连接槽的连接处会存在一个磁性溶液到达不了的区域,通过设置斜边来提高连接处的夹角,以此来提高连接处磁性溶液进入到第一连接槽的面积,以此来避免产生一个磁性溶液到达不了的区域,并且能够促进磁性溶液进入到第一连接槽内,提高了磁性溶液进入到成型槽的速度,提高了灌注效率,进而提高单次磁性材料的制作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模具本体于第一连接槽端部设置有便于磁性溶液从第一连接槽端部往两侧扩散的弧形边。如此设置,弧形边的设置与斜边的设置原理相同,在弧形边的设置下,能够使得磁性溶液从第一连接槽进入到成型槽内时,较容易向两侧扩散,同时提高了磁性溶液进入到成型槽的进入面积,不会只是往第一连接槽的正前方扩散、然后再向第一连接槽两侧扩散,以此提高磁性溶液在成型槽灌注完成的速度,进而提高单次磁性材料的制作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连接槽底端开设有贯通模具本体底端的流通槽。如此设置,通过设置贯通模具本体的流通槽,可以通过模具本体层层叠起的方式来提高灌注效率,只要往最顶层的模具本体灌注磁性溶液,磁性溶液会往下掉落进入到最底层的模具本体内,当其中一层的成型槽、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流通槽都溢满磁性溶液时,磁性溶液会流向上面一层的第二连接槽内,进而对成型槽进行灌注,以此提高磁性溶液在成型槽灌注完成的效率,进而提高单次磁性材料的制作效率。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成型槽底端设置有用于提高磁性材料纹理同向的金属片。如此设置,由于磁性溶液与平常水杯里的水一样,是从上往下冷却的,位于下部的磁性溶液内的温度因子会向乱窜,就会导致磁性材料成型后,内部截面的纹理不同向,通过在磁性溶液底端设置一个金属片,起导热的作用,由此使得磁性溶液实现两端同时降温,主要的是磁性溶液底端的温度因子会往下迁移,以此使得磁性溶液成型后上下两端的纹理清晰并同向。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模具本体的侧边设置有便于搬运的提边。如此设置,通过设置提边,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搬运,同时可以作为上下两层模具本体相对的参考点。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至少设置两个成型槽,并且配合上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使得磁性溶液在单个位置的灌注就可以实现单个模具本体内所有成型槽的灌注,以此提高单次磁性材料制作效率;并且通过设置流通槽,可以通过层层叠起的方式来提高单次磁性材料制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模具本体;2、成型槽;3、第一连接槽;4、第二连接槽;5、斜边;6、弧形边;7、流通槽;8、金属片;9、提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参照图1所示,包括模具本体1和成型槽2,模具本体1包括细沙和设置于细沙内的粘合剂,粘合剂随着磁性材料的凝固成型会慢慢消耗完,并且此实施例的成型槽2形状设置为方形,成型槽2的形状根据具体模型的需要进行调整。成型槽2至少对称开设有两个,模具本体1于两个对称成型槽2之间开设有第一连接槽3,并且第一连接槽3之间平行设置。实施例1:成型槽2设置有六个(成型槽2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可进行调整),即成型槽2分成两排,每排有三个,第一连接槽3设置有三个并位于两排之间,连通对称的两个成型槽2,三个第一连接槽3并平行设置并设置为与成型槽2相垂直。值得说明的是,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槽3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槽3相连通的第二连接槽4,第二连接槽4设置为长方形,并且两个第二连接槽4相对设置,第二连接槽4底端开设有贯通模具本体1底端的流通槽7。并且模具本体1于第二连接槽4端部开设有便于磁性溶液进入到第一连接槽3两端的斜边5,并且第二连接槽4端部对称设置斜边5;模具本体1于第一连接槽3端部设置有便于磁性溶液从第一连接槽3端部往两侧扩散的弧形边6,弧形边6从第一连接槽3向第一连接槽3的侧面弯曲。值得一提的是,成型槽2底端设置有用于提高磁性材料纹理同向的金属片8,并且模具本体1的侧边设置有便于搬运的提边9,模具本体1其中对称两侧均设置有提边9,并且单侧等距离设置有三个。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连接槽3的排布上,具体如下;成型槽2同样设置有六个(具体数量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六个成型槽2对称设置成两排,每排设置有三个,第一连接槽3位于单排的相邻成型槽2之间,即第一连接槽3设置有四个。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成型槽(2),其特征是:所述成型槽(2)至少对称开设有两个,所述模具本体(1)于两个对称成型槽(2)之间开设有第一连接槽(3),并且第一连接槽(3)之间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和成型槽(2),其特征是:所述成型槽(2)至少对称开设有两个,所述模具本体(1)于两个对称成型槽(2)之间开设有第一连接槽(3),并且第一连接槽(3)之间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成型槽(2)设置有六个,所述第一连接槽(3)设置有三个并位于同一水平方向上,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槽(3)之间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第二连接槽(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材料用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成型槽(2)设置有六个,所述第一连接槽(3)设置有四个,所述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槽(3)之间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第二连接槽(4)。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磁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根先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红山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