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耐磨管材生产领域,涉及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包括相互衔接的卸砂装置、振动输送装置、第一垂直提升机、散热滚筒装置、第二垂直提升机以及高架倾砂装置,所述卸砂装置设置在所述振动输送装置起始端的上方,所述振动输送装置的末端上方设置喷淋器并且其末端连接第一垂直提升机的底部,所述第一垂直提升机的顶部连接所述散热滚筒装置,所述散热滚筒装置的末端隔空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挂壁支架架设在所述第二垂直提升机上,所述第二垂直的底部承接所述散热滚筒装置,其顶部连接所述高架倾砂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各个装置配合紧密,并且能有效的将铸造砂内的杂质除去,也能够将铸造砂的热量散去,有利于铸造砂的回收和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
本技术属于耐磨管材生产领域,涉及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双金属管的生产是在普通钢管内放置一定厚度的消失模,然后在消失模外侧涂抹铸造涂料,然后将其整体埋入铸造砂中,再浇灌铁水将消失模融化进行铸造,在砂室进行降温冷却,再经过打磨后就形成了双金属管;铸造完成时,砂室内的铸造砂温度较高,并且残留有涂料残渣,将铸造砂降温并除去涂料残渣后可进行回收利用,如何进行降温和除杂需要一套设备组成用砂循环系统,是目前制造工序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将铸造砂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铸造砂降温和除杂的循环系统,以适用于铸造砂的回收和反复使用。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包括相互衔接的卸砂装置、振动输送装置、第一垂直提升机、散热滚筒装置、第二垂直提升机以及高架倾砂装置,所述卸砂装置设置在所述振动输送装置起始端的上方,所述振动输送装置设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方形坑室内,其末端上方设置喷淋器并且其末端连接第一垂直提升机的底部,所述第一垂直提升机的顶部连接所述散热滚筒装置,所述散热滚筒装置的末端隔空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挂壁支架架设在所述第二垂直提升机上,所述第二垂直提升机设置在第二坑室内,并且其底部承接所述散热滚筒装置,其顶部连接所述高架倾砂装置。进一步,所述卸砂装置的主体为一个方形的卸砂台,并由四个支柱腿支撑在地面上,所述方形的卸砂台下部收紧成斗状,其中心为向下凸出的方形的出砂口,所述出砂口下端为所述振动输送装置的起始端,所述振动输送装置的起始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向上搭接在所述出砂口的外壁外侧。进一步,所述振动输送装置包括从高到低的设置的粗筛网道、倾斜输送道以及细筛网道,所述粗筛网道设置在所述倾斜输送道的上层且靠近所述振动输送装置的起始端,所述倾斜输送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振动电机,其末端连接所述细筛网道,所述细筛网道的末端为入料斗,并通过入料斗连接在所述第一垂直提升机的底部。进一步,所述细筛网道的长度与所述倾斜输送道的长度一致,但其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倾斜输送道的倾斜角度。进一步,所述粗筛网道设置在所述倾斜输送道上层的前半程部分,其末端旁开有排料斗。进一步,所述入料斗上方设置有喷淋器,所述喷淋器通过管路连接供水系统,并且在管路上设置喷淋开关阀。进一步,所述散热滚筒装置包括作为主体的散热滚筒以及用于架设散热滚筒的三个从动轮装置和一个主动轮装置,所述主动轮装置通过与摩擦带的摩擦力作用带动散热滚筒转动,所述散热滚筒为两头收缩的圆筒结构,其前端开口处接入第一垂直提升机的第一送料斗,其后端开口处隔空正对着风机,其后方设置出砂部。进一步,所述出砂部是围绕着主体圆筒结构设置的一圈均匀排列的圆形通孔,并且围绕着圆形通孔所在散热滚筒的外壁还设置着半圆形的接砂围挡室,所述接砂围挡室下方衔接着集砂篓,所述集砂篓末端连通着送料管,而送料管向下倾斜,并且通向所述第二垂直提升机的底部。进一步,所述从动轮装置和主动轮装置的基本结构相同,均包括支撑轴、轮子、支撑架以及中心轴杆,所述轮子为橡胶轮子,其中心焊接所述中心轴杆,所述中心轴杆的两端各自连接支撑轴,而这两端的支撑轴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所述支撑架的架体形状适应轮子在其中转动,不同处在于,所述主动轮装置还连接着第三电机,并且所述主动轮装置中的支撑架上还焊接着用于支撑第三电机的三角支架。进一步,所述高架倾砂装置包括高架倾砂筒、倾砂筒支架以及设置在高架倾砂筒底部的斜置出砂口和正中出砂口,所述高架倾砂筒为顶部开口,而底部为倾斜圆形底面的圆筒形结构,所述正中出砂口位于倾斜的圆形底面的最低处并顺延着倾斜角度延伸,所述斜置出砂口设置在所述正中出砂口旁侧,其顺延着凸起出砂道进行延伸,所凸起出砂道为半圆形管状凸起,并且从倾斜圆形底面的中心向低处延伸,其整体连通于倾斜圆形底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振动输送装置利用振动筛的作用原理形成多条振动输送道,其中粗筛网道和倾斜输送道叠加使用,便于将较大的涂料残片除去,而延伸连接细筛网道筛除粉末杂质,细筛网道设置较长,铸造砂在其上停留时间较长,有利于将铸造砂内的小颗粒慢慢筛除,其末端设置喷淋器进行降温,同时有利于将粉末杂质冲掉;本技术中的散热滚筒装置利用滚筒转动进行散热,并且在其末端使用风机进行鼓风,进一步的将铸造砂的热量散去,特别处在于其出料部的设置是围绕主体圆筒均匀排列的若干通孔,这样延长了铸造砂在散热滚筒内的存留时间,有利于将热量散去,并且保证了铸造砂均匀流量的流出,整个过程顺畅有序,有利于铸造砂散热;本技术中的高架倾砂装置具有倾斜圆底和双出砂口,其中倾斜圆底保证了筒内不会滞留铸造砂,进而保证了用砂量充足,而双出砂口将铸造砂从两个方向落入砂室中,增加了倾泻速度并有利于砂室内砂子均匀分布;本技术各个装置配合紧密,并且能有效的将铸造砂内的杂质除去,也能够将铸造砂的热量散去,有利于铸造砂的回收和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振动输送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散热滚筒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散热滚筒出料部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高架倾砂筒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包括相互衔接的卸砂装置、振动输送装置、第一垂直提升机51、散热滚筒装置、第二垂直提升机81以及高架倾砂装置,所述卸砂装置设置在所述振动输送装置起始端的上方,其将砂室1内的高温的砂子收集并漏向下方的所述振动输送装置,所述振动输送装置设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方形坑室内,将砂子中的涂料碎片和灰尘筛除后,再经喷淋器41的喷水降温后,运输到所述第一垂直提升机51的底部,进而提升到所述散热滚筒装置内部进行散热,所述散热滚筒装置的末端设置有风机71,所述风机71通过挂壁支架72架设在所述第二垂直提升机81上,其正对着所述散热滚筒装置的末端开口,使得风速大量灌入所述散热滚筒装置以加速散去砂子的热量,所述第二垂直提升机81设置在第二坑室内,其底部承接从所述散热滚筒装置流出的砂子,然后提升到所述高架倾砂装置内进行收集,在进行生产铸造时,再将砂子倾倒入砂室1进行生产,本技术中涉及的用电设备均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供电系统,通电启动为通用技术,不再赘述供电方式和用电设备启动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卸砂装置的主体为一个方形的卸砂台21,并由四个支柱腿23支撑在地面上,所述方形的卸砂台21下部收紧成斗状,其中心为向下凸出的方形的出砂口22,所述出砂口22下端为所述振动输送装置的起始端,所述振动输送装置的起始端设置有挡板31,所述挡板31向上搭接在所述出砂口22的外壁外侧;如图2所示,所述振动输送装置的起始端高于末尾端,并有架体和弹簧进行支撑,包括从高到低的设置的粗筛网道32、倾斜输送道35以及细筛网道36,所述粗筛网道32设置在所述倾斜输送道35的前半程的上层,其末端旁开有排料斗33,用于将筛出的涂料碎片排出到卸砂装置外部,所述倾斜输送道35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振动电机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衔接的卸砂装置、振动输送装置、第一垂直提升机、散热滚筒装置、第二垂直提升机以及高架倾砂装置,所述卸砂装置设置在所述振动输送装置起始端的上方,所述振动输送装置设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方形坑室内,其末端上方设置喷淋器,并且其末端连接第一垂直提升机的底部,所述第一垂直提升机的顶部连接所述散热滚筒装置,所述散热滚筒装置的末端隔空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挂壁支架架设在所述第二垂直提升机上,所述第二垂直提升机设置在第二坑室内,并且其底部承接所述散热滚筒装置,其顶部连接所述高架倾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衔接的卸砂装置、振动输送装置、第一垂直提升机、散热滚筒装置、第二垂直提升机以及高架倾砂装置,所述卸砂装置设置在所述振动输送装置起始端的上方,所述振动输送装置设置在地面以下的第一方形坑室内,其末端上方设置喷淋器,并且其末端连接第一垂直提升机的底部,所述第一垂直提升机的顶部连接所述散热滚筒装置,所述散热滚筒装置的末端隔空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通过挂壁支架架设在所述第二垂直提升机上,所述第二垂直提升机设置在第二坑室内,并且其底部承接所述散热滚筒装置,其顶部连接所述高架倾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砂装置的主体为一个方形的卸砂台,并由四个支柱腿支撑在地面上,所述方形的卸砂台下部收紧成斗状,其中心为向下凸出的方形的出砂口,所述出砂口下端为所述振动输送装置的起始端,所述振动输送装置的起始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向上搭接在所述出砂口的外壁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输送装置包括从高到低的设置的粗筛网道、倾斜输送道以及细筛网道,所述粗筛网道设置在所述倾斜输送道的上层且靠近所述振动输送装置的起始端,所述倾斜输送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振动电机,其末端连接所述细筛网道,所述细筛网道的末端为入料斗,并通过入料斗连接在所述第一垂直提升机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筛网道的长度与所述倾斜输送道的长度一致,但其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倾斜输送道的倾斜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筛网道设置在所述倾斜输送道上层的前半程部分,其末端旁开有排料斗。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金属管生产用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斗上方设置有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恒基耐磨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