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可调门窗滑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45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二维可调门窗滑轮,包括外壳、内壳、调节螺钉、转轴、轮体组件和回复弹簧,内壳与外壳活动相连并可沿外壳上下移动,调节螺钉从一端将内壳与外壳连接可调节内壳与外壳的水平相对位置,转轴安装在内壳内,轮体组件连接在转轴上可沿转轴偏转,回复弹簧共两个分别套装在转轴的两端可使偏转的轮体组件回复原位。本发明专利技术二维可调门窗滑轮具有上下调节和轴向偏移两种功能,可很好地适用新式单轨推拉门窗,或其它相关门窗;偏移灵活,能极大地延长滑轮的使用寿命;密封效果好,可达到更高的保温、隔热、隔音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轮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二维可调门窗滑轮
技术介绍
推拉门窗以其重量轻,开启关闭方便、不占室内空间、抗风压性能良好, 深受广大用户喜爱,在门窗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推拉门窗因其结构上的原 因,又有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偏低的弱点,不太节能,妨碍了其进一步的发 展。现在有一款新式推拉窗可以达到较高的密封性能,其保温、隔热、隔音性 能也有很大的提高。其原理是采用单轨结构,窗扇由固定扇和活动扇组成。活 动扇整体在其关闭的一瞬间产生一个压向固定扇的平移动作,进而对密封条产 生挤压,可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为了配合窗扇的这一平移动作,就要求滑轮 轮体有一定行程的轴向偏移能力,并且为了能补偿制造、安装偏差,滑轮轮体 还要能进行上下位置的调节。现在使用的滑轮要么只能上下调节,要么只能轴 向偏移,而没有同时具备两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上下调节,又能轴向偏移的二维可调门 窗滑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二维可调门窗滑轮,包括外壳、内壳、 调节螺钉、转轴、轮体组件和回复弹簧,内壳与外壳活动相连并可沿外壳上下 移动,调节螺钉从一端将内壳与外壳连接可调节内壳与外壳的水平相对位置, 转轴安装在内壳内,轮体组件连接在转轴上可沿转轴偏转,回复弹簧共两个分 别套装在转轴的两端可使偏转的轮体组件回复原位。所述的外壳为下部开口的壳体结构件,外壳的两侧面板上分别对称设有一 对向下开口的长槽孔,该长槽孔的外段与侧边垂直,内段向一侧倾斜,所述的内壳通过其一对轴销插入外壳两侧面板的长槽孔内与外壳活动相连并可沿该长槽孔上下移动;外壳的一端设有一个上下伸长的通孔,所述的调节螺钉穿过 该通孔与内壳相连并可沿该通孔上下移动。所述的内壳包括两块侧板、三块支撑板和两根轴销,三块支撑板间隔连接 在两块侧板之间,其中一块支撑板连接在两块侧板的一端并与调节螺钉螺纹连 接,另两块支撑板与两块侧板围合成一个四面框体,所述的转轴设置在该框体 内的一侧并连接在两块支撑板之间,所述的轮体组件设置在该框体内的另一侧 并与转轴可转动相连;两根轴销间隔连接在两块侧板之间并向侧板外伸出,其 伸出部分插入外壳两侧面板的长槽孔内与外壳活动相连。所述的轮体组件包括轮体支架、轮轴和轮体,轮体支架包括一个用于容置 轮体的四面体框架并从该四面体框架的两端分别向同一侧延伸出两翼片,轮轴 安装在四面体框架的两侧面板上,轮体可转动地安装在轮轴上,轮体支架通过 其两翼片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上。所述的内壳的侧板上设有两缺口,所述的两回复弹簧的一端分别抵压在两 缺口内。所述的轮体支架的四面体框架的内侧面板上设有两凸块,所述的两回复弹 簧的一端分别抵压在两凸块的外侧。所述的轮体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轮轴上。本专利技术的二维可调门窗滑轮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 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1、 由于轮体可以沿轴向偏移,可很好地适用于新式单轨推拉门窗,或其 它相关门窗,在活动扇关闭时轮体仍不脱离滑轨,传力合理。2、 轮体的侧向偏移是通过轮体支架绕转轴的旋转来实现的,而产生这种 偏转时,滑轨对轮体所施加的侧向力并不大,而通过轮体外缘沟道到转轴的力 臂较大,因而转动力矩并不小,而由于是铰支结构,阻力矩较小,所以动力矩 能轻易地带动轮体支架转动。该设计方案巧妙,偏移灵活,能极大地延长滑轮 的使用寿命。3、 轮体可相对于门窗的活动扇上下调节以补偿门窗在制造和安装中出现 的偏差,可适当降低门窗在制造,安装中的精度要求,进而可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4、由于滑轮能完全支持窗扇的垂直动作,所以,能使门窗的密封更加高 效,从而也使推拉门窗能有效地降低传热系数,以达到更高的保温、隔热、隔 音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二维可调门窗滑轮的结构主视图(部分剖视); 图2为本专利技术二维可调门窗滑轮的结构仰视图(部分剖视); 图3为本专利技术二维可调门窗滑轮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二维可调门窗滑轮的结构右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二维可调门窗滑轮的结构左视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内壳及轮体组件的结构主视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内壳及轮体组件的结构俯视图; 图8为图6的A — A剖视图9为图7的B — B剖视图IO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轮体支架的结构主视图; 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轮体支架的结构俯视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轮体支架的结构左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l,配合参见图2、图3、图4、图5。本专利技术的二维可调门窗滑轮, 包括外壳l、内壳2、调节螺钉3、转轴5、由轮体支架4、轮轴7和轮体8组 成的轮体组件以及回复弹簧6。内壳1与外壳2活动相连并可沿外壳上下移动, 调节螺钉3从一端将内壳与外壳连接,可调节内壳与外壳的水平相对位置,转 轴5安装在内壳内,轮体组件连接在转轴5上可沿转轴偏转,回复弹簧6共两 个分别套装在转轴5的两端,用于使偏转的轮体组件回复原位。继续参见图l,配合参见图2、图3、图4、图5。本专利技术中的外壳l为下 部开口的六面体结构件,上部开有螺纹孔ll,以提供壳体与活动窗扇的固定连 接。两侧面板上分别对称设有一对向下开口的长槽孔12,该长槽孔的外段与侧 边垂直,内段向一侧倾斜。内壳2通过其一对轴销22插入相应的长槽孔12内与外壳1活动相连并可沿该长槽孔12上下移动。外壳1的一端设有一个上下 伸长的通孔13,调节螺钉3穿过该通孔与内壳相连并可沿该通孔上下移动。旋 转调节螺钉3可以调节内壳2与外壳1的水平相对位置,由于长槽孔12对轴 销22的约束而使内壳2与外壳1在水平相对移动的同时,产生了上下的相对 移动。调节时内壳2的上下移动又带动调节螺钉3产生上下移动,上下伸长的 通孔13为调节螺钉3提供了上下移动的空间。图5中所示,81为轮体的初始 位置,82为轮体在门窗活动扇闭合以后的位置。在门窗活动扇的关闭时,轮 体8可以在门窗滑轨的侧向力作用下以转轴5为轴心转动,与此同时轮体滑槽 83仍然扣压在门窗的滑轨上,不会脱离滑轨。这种功能可很好地支持门窗活动 扇的闭合。参见图6,配合参见图7、图8、图9。本专利技术中的内壳2包括两块侧板23、 三块支撑板21和两根轴销22,三块支撑板21间隔连接在两块侧板23之间, 各支撑板21的两端分别设有榫头211,两块侧板23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通孔 234,通孔234的外侧有锥型倒角,以供与榫头211铆接时使用。三块支撑板 21中, 一块支撑板连接在两块侧板的一端,其上设有螺孔212,用于与调节螺 钉3螺纹连接。另两块支撑板与两块侧板围合成一个四面框体,转轴5设置在 该四面框体内的一侧并连接在两块支撑板之间(该两支撑块在相应位置开有通 孔213,转轴5的两端通过两通孔213固定在两块支撑板上),轮体组件设置 在该四面框体内的另一侧并与转轴5可转动相连;两根轴销22间隔连接在两 块侧板之间并向侧板外伸出,其伸出部分221插入外壳两侧面板的长槽孔12 内与外壳活动相连。安装时伸出部分221从外壳1的长槽孔12的开口处放入 孔内,然后推置到适当位置。轴销伸出部分221在长槽孔12中可以滑动以产 生内壳2与外壳1的上下相对位移,达到调节轮体高低位置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轮体组件包括轮体支架4、轮轴7和轮体8。参见图10,配合 参见图11、图12。轮体支架4由两块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维可调门窗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壳、调节螺钉、转轴、轮体组件和回复弹簧,内壳与外壳活动相连并可沿外壳上下移动,调节螺钉从一端将内壳与外壳连接可调节内壳与外壳的水平相对位置,转轴安装在内壳内,轮体组件连接在转轴上可沿转轴偏转,回复弹簧共两个分别套装在转轴的两端可使偏转的轮体组件回复原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宏冯克祥侯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浦装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