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050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闩锁装置。在该装置中,操作杆3的基端部通过第1枢轴与基板1一端部的轴支承板2连接,闩锁臂5的基端部通过第2枢轴6与操作杆3的中间作部连接,锁板11的突出板12嵌插于基板1的导板10的槽13中,使突出板12与托板19的锁定板20的锁定缺口21配合,托板19设置在在操作杆3上,将操作杆3锁定于基板1,将用于解除锁板11和托板19之扣合的推板14配置在操作杆3背面的空腔部9内。另外,通过配合爪部25a使螺旋弹簧27在弹簧承受件25和弹簧承受板23之间压缩,由此推动弹簧承受具25滑动,以使第2枢轴与远离第1枢轴4的椭圆形轴孔28的内壁面8a接触。(*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器收纳箱等的闩锁装置。日本专利申请实开昭61-176375号公报中所揭示了以往的闩锁装置,在该装置中,通过第一枢轴将操作杆的基端部连接在突设于基板之一端部的轴支承板部上,并通过第二枢轴将闩锁臂之基端部连接在操作杆的中间部,在闩锁臂之前端钩部与托板之配合端部配合的钩住上锁状态下,配置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使第二枢轴比通过托板的配合端部和第一枢轴的直线还接近于基板一侧。这种以往的装置,由于没有具备将操作杆锁定在基板上的机构,所以在其他器物冲撞操作杆的前端部,而使操作杆以第一枢轴为中心强制拉上旋转时,闩锁臂和托板的配合会无意中被打开,而存在翼体对固定框之钩住上锁有被偶发性解除的危险性。而且,在该以往的装置中,对翼体上所安装的托板而言,由于没有具备调节闩锁臂位置的机构,所以托板及本体部在未能正确安装时,有时无法钩住上锁。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闩锁装置,该装置即使有其他器物冲撞于操作杆的前端部,也不会偶发性解除上锁,即使托板相对于本体部多少有偏离也可以钩住上锁。以下,使用附图中的参照编号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闩锁装置,由第一枢轴4将操作杆3之基端部连接在突出设置于基板1之一端部的轴支承板部2上,由第二枢轴6将闩锁臂5之基端部连接在操作杆3之中间部上,在闩锁臂5之前端钩部7配合于托板8之配合端部8a的钩住上锁状态下,以使第二枢轴6比通过托板8之配合端部8a和第一枢轴4的直线还接近基板1的形式配置第一枢轴4和第二枢轴6。在基板1的另一端部上突出设置进入操作杆3背面的空腔部9的导板部10,可滑动地嵌插有锁定板11之突出板部12的槽13沿基板1的长度方向设在导板部10上,再使固定于锁定板11上的推板14的基端部接近操作杆3之挂指端部3a而配置,将推板14之前端部的弹簧支持板部15可滑动地嵌插在突出设置于基板1之中间部的弹簧承受板16之通孔17内,使嵌合于弹簧支持板部15之螺旋弹簧18在锁定板11之端面11a和弹簧承受板部16之间压缩,将推板14滑动弹压,以使突出板部12接触远离第一枢轴4之槽13的内臂面13a。在固定于操作杆3之托板19上突出设置向背面侧空腔部9突出的锁定板部20,在锁定板部20之侧缘部上设置供锁定板11突出板部12扣合与分离之的锁定缺口21,在各锁定板部20之前端部,与锁定缺口21相邻地设置凸轮斜面部22,使其与锁定板11之突出板部12的缘面12a滑动接触,以使锁定板11朝靠近第一枢轴4之内壁面13b沿槽13滑动。在与托板19之第一枢轴4侧之端部连接的弹簧承受板部23上,垂直朝第二枢轴6的方向设置弹簧长支持板部24,使嵌合于弹簧支持板部24之螺旋弹簧27,在通过配合爪部25a与于第二枢轴6配合的截面形状为U字形之弹簧承受具25和弹簧承受板部23之间压缩,而将弹簧托件25滑动弹压,以使第二枢轴6与远离第一枢轴4的椭圆形状轴孔28的内壁面28a接触。基板1,例如固定在固定框29上,而托板8固定在翼体30上,当翼体30闭锁且钩住上锁在固定框29上时,操作杆3则朝向基板1倒卧,如图4所示,第二枢轴6比通过托板8之配合端部8a和第一枢轴4之直线还接近基板1一侧。基板1之导板部10进入操作杆3之背面侧空腔部9内,而固定于操作杆3上的托板19的锁固板部20与导板部10之外侧相对。在嵌插于导板部10之槽13内的锁定板11的突出板部12上,配合锁定板部20之锁定缺口21。各突出板部12被螺旋弹簧18朝远离第一枢轴4之槽内壁面13a的方向滑动弹压,所以牢固地保持锁定缺口21和突出板部12之配合,而使操作杆3相对于基板1保持钩住上锁。因此,翼体30相对于固定框29维持上锁状态。要解除钩住上锁而进行打开翼体30的操作时,用手指将与锁板11成一体之推板14沿导板部10之槽13推向第一枢轴4即可。使锁板11之突出板部12朝内壁面13b滑动至槽13的相反一侧,突出板部12从锁定板部20之锁定缺口21脱离,所以操作杆3与基板1之钩住上锁得以解除。因此,将推板14保持在该推入位置的状态下,指头钩在挂指端部3a上并使操作杆3以第一枢轴4为中心上拉旋转。推板14的推入,是在使操作杆3旋转至锁定缺口21和突出板部12不再配合的角度为止的阶段得以进行解除。推入的解除后,锁定板11借助螺旋弹簧18的作用自动返回至突出板部12于槽之内壁面13a接触的位置为止。相对于基板1更上拉旋转操作杆3,而使第二枢轴6向基板1之前方移动,所以以第二枢轴6为中心进行倾斜转动的闩锁臂5的前端钩部7会从托板8的配合端部8a中脱离。依此,翼体30对固定框29之钩住上锁得以解除,翼体30可通过拉动该操作杆3或者其他所准备之把手而进行开放操作。在预定之作业终了之后,闭锁操作翼体30之后,一旦将操作杆3以第一枢轴4为中心推下旋转,闩锁臂5之前端钩部7会一面滑动接触于固定框29之正面板部31上一面接近配合端部8a,当第二枢轴6比通过闩锁座8之配合端部8a和第一枢轴4的直线还靠近基板1侧时,前端钩部7会深深地配合在配止端部8a上,而翼体30即会对固定框29进行钩住上锁。在该操作杆3之推下旋转的最终阶段,锁定板部20之凸轮斜面部22会与锁定板11之突出板部12的缘面12a滑动接触,并使锁定板11朝向靠近第一枢轴4之内壁面13b滑动。当操作杆3之推下旋转完了时,突出板部12会靠近与锁定缺口21之开口端相对面的位置上,在那瞬间,突出板部12可依靠螺旋弹簧18之弹力而自动地与锁定缺口21配合,操作杆3则再次对基板1进行限制。另外,相对于固定在固定框29上的基板1而言,在固定于翼体30之闩锁座8处于稍微离开之位置时,使嵌合于弹簧支持板部24之螺旋弹簧27在弹簧承受板部24和弹簧托件25之间压缩,将弹簧托件25滑动弹压,以使第二枢轴6接触远离第一枢轴4之椭圆形状轴孔28的内壁面8a,所以在钩住上锁时该第二枢轴6会向椭圆形状轴孔8之第一枢轴4侧滑动推压,由螺旋弹簧27之弹簧反弹力而使翼体30得以紧密接触在固定框29上。下面,对附图进行简单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闩锁装置的上锁状态的主视图。图2为该闩锁装置的后视图。图3为该闩锁装置的右视图。图4为图1中A-A线剖视图。图5为该闩锁装置的开锁时的右视图。图6为图5中B-B线剖视图。图7为图5中C-C线剖视图。对附图中的符号说明如下1-基板, 2-轴支承板部,3-操作杆, 4-第一枢轴,5-闩锁臂, 6-第二枢轴,7-闩锁臂的前端钩部, 8-闩锁座,9-操作杆的背面侧空腔部, 10-基板的导板部,11-锁定板, 12-锁定板的突出板部,13-导板部的槽, 14-推板,15-推板的弹簧支持板部, 16-弹簧承受板,17-弹簧承受板之通孔, 18-压缩螺旋弹簧,19-托板 20-托板的锁定板部21-锁定板部的锁定缺口 22-锁定板部的凸轮斜面部23-弹簧承受板部 24-弹簧支持板部25-弹簧托件 26-导孔27-螺旋弹簧 28-椭圆形状通孔29-固定框 30-翼体31-正面板部 32-安装孔33-安装孔 34-侧壁板部35-侧壁板部 36-突起37-位置决定孔 38-小螺钉。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基板1利用穿过四个安装孔32的小螺钉等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一枢轴4将操作杆3之基端部连接在突出设置于基板1之一端部的轴支承板部2上,通过第二枢轴6将闩锁臂5之基端部连接在操作杆3之中间部,在闩锁臂5之前端钩部7与闩锁座8之配合止端部8a配合的钩住上锁状态下,以使第二枢轴6比通过托板8之配合端部8a和第一枢轴4的直线还靠近基板1一侧来配置第一枢轴4和第二枢轴6,在基板1之另一端部突出设置进入操作杆3背面的空腔部9内的导板部10,可滑动地嵌插锁板11之突出板部12的槽13沿基板11的长度方向设在导板部19上,将固定于锁板11上的推板14的基端部接近于操作杆3之挂指端部3a地配置,将推板14之前端部的弹簧支持板部15可滑动地嵌插在突出设置于基板1之中间部上的弹簧承受板16的通孔17内,使嵌合于弹簧支持板部15之螺旋弹簧18在锁板11之端面11a和弹簧承受板部16之间压缩,而滑动弹压滑推板14,以使突出板部12接触远离第一枢轴4的槽13的内壁面13a;在固定于操作杆3的托板19上突出设置向背面侧空腔部9突出的锁定板部20,在锁定板部20之侧缘部设置与锁板11之突出板部12扣合或脱离的锁定缺口21,在各锁定板部20之前端部与锁定缺口21相邻地设置凸轮斜面部22,并使其与锁板11之突出板部12的缘面12a滑动接触,以使锁板11朝向靠近第一枢轴4的内壁面13b沿槽13滑动;在与托板19的第一枢轴4一侧的端部连接的弹簧承受板23上垂直且朝第二枢轴6的方向地设置弹簧支持板部24,而使嵌合于弹簧支持板部24之螺旋弹簧27,在通过配合爪部25a配合于第二枢轴6上的弹簧托件25和弹簧承受板部23之间压缩,将弹簧托件25滑动弹压,以使第二枢轴6与远离第一枢轴4的椭圆形状轴孔28的内壁面28a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源一秀
申请(专利权)人: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