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及其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456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包括省煤器框架梁、固定于省煤器框架梁上方的省煤器护板框架和位于省煤器护板框架内的省煤器管系,省煤器管系固定于省煤器通风梁上,省煤器通风梁两端穿过省煤器护板框架,省煤器通风梁的底部支撑于省煤器框架梁上,省煤器通风梁的底部与省煤器框架梁之间设有润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的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由通风梁将省煤器荷载直接传递到锅炉钢架上,避免了省煤器护板作为传力结构,使荷载的传递更简洁,省煤器护板仅作为省煤器烟气走道,不承受来自省煤器管系的荷载,节省了护板用钢量,同时优化了安装顺序,缩短了安装周期,也避免了省煤器检修时的重复拆装工作,提高了检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及其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锅炉省煤器
,具体地指一种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及其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锅炉省煤器区域一般为护板炉墙结构,包括省煤器管系、支撑系统以及省煤器护板结构。省煤器管系支撑在护板框架上,护板框架与底部锅炉钢架支撑梁焊接,护板框架为内保温结构,内部耐热保温炉墙通过托架固定在护板上。现场安装的顺序为将锅炉护板就位于锅炉构架上,再将省煤器管系安装就位;省煤器护板因为要承受省煤器的荷重并将荷载传递给支撑构架,需要将省煤器护板按受力结构设计,故省煤器护板结构耗钢量较大,且其荷载传递结构不够简洁;省煤器检修或者更换时需要将省煤器管系整体拆装,工期延长影响锅炉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受力合理的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及其布置结构。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包括省煤器框架梁、固定于所述省煤器框架梁上方的省煤器护板框架和位于省煤器护板框架内的省煤器管系,所述省煤器管系固定于省煤器通风梁上,所述省煤器通风梁的两端穿过省煤器护板框架,所述省煤器通风梁的底部支撑于所述省煤器框架梁上,所述省煤器通风梁的底部与所述省煤器框架梁之间设有润滑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省煤器管系包括通过管夹固定的多根省煤器管,所述管夹底部固定于所述省煤器通风梁上。进一步的,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省煤器通风梁两端、限制省煤器通风梁的轴向移动位置的限位支架和固定于限位支架内的润滑垫片,所述润滑垫片固定于所述省煤器通风梁的底面。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支架包括固定于所述省煤器通风梁两侧表面的第一角钢和固定于所述第一角钢之间的第二角钢,所述润滑垫片固定于所述第一角钢的底部之间。优选的,所述润滑垫片为聚四氟乙烯垫片。进一步的,所述省煤器框架梁的顶面与所述省煤器通风梁的接触表面上涂覆有石墨层。优选的,所述省煤器护板框架的轴向方向与烟气流动的方向相同,所述省煤器框架梁上支撑有多根沿省煤器护板框架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所述省煤器通风梁,所述省煤器通风梁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省煤器护板框架的轴向方向垂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设计的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由通风梁将省煤器荷载直接传递到锅炉钢架上,避免了省煤器护板作为传力结构,使荷载的传递更简洁,省煤器护板仅作为省煤器烟气走道,不承受来自省煤器管系的荷载,节省了护板用钢量,同时优化了安装顺序,缩短了安装周期,也避免了省煤器检修时的重复拆装工作,提高了检修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限位支架的安装结构俯视图;图4为图3中B—B的剖视图;其中,1—省煤器框架梁,2—润滑垫片,3—省煤器护板框架,4—省煤器通风梁,5—管夹,6—省煤器管,7—限位支架(7.1—第一角钢,7.2—第二角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的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包括省煤器框架梁1、固定于省煤器框架梁1上方的省煤器护板框架3和位于省煤器护板框架3内的省煤器管系,省煤器管系包括通过管夹5固定的多根省煤器管6,管夹5底部固定于省煤器通风梁4上。省煤器护板框架3的轴向方向与烟气流动的方向相同,省煤器框架梁1上支撑有多根沿省煤器护板框架3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的省煤器通风梁4,省煤器通风梁4的轴向方向与省煤器护板框架3的轴向方向垂直。省煤器通风梁4的两端穿过省煤器护板框架3,省煤器通风梁4的底部支撑于省煤器框架梁1上,省煤器通风梁4的底部与省煤器框架梁1之间设有润滑装置。润滑装置包括固定于省煤器通风梁4两端、限制省煤器通风梁4的轴向移动位置的限位支架7和固定于限位支架7内的聚四氟乙烯垫片,聚四氟乙烯垫片固定于省煤器通风梁4的底面。限位支架7包括固定于省煤器通风梁4两侧表面的第一角钢7.1和固定于第一角钢7.1之间的第二角钢7.2,聚四氟乙烯垫片固定于第一角钢7.1的底部之间。省煤器框架梁1的顶面与省煤器通风梁4的接触表面上涂覆有石墨层。省煤器通风梁4可沿其轴向方向在省煤器框架梁1的顶面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移动,满足省煤器通风梁4的膨胀要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包括省煤器框架梁(1)、固定于所述省煤器框架梁(1)上方的省煤器护板框架(3)和位于省煤器护板框架(3)内的省煤器管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管系固定于省煤器通风梁(4)上,所述省煤器通风梁(4)的两端穿过省煤器护板框架(3),所述省煤器通风梁(4)的底部支撑于所述省煤器框架梁(1)上,所述省煤器通风梁(4)的底部与所述省煤器框架梁(1)之间设有润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包括省煤器框架梁(1)、固定于所述省煤器框架梁(1)上方的省煤器护板框架(3)和位于省煤器护板框架(3)内的省煤器管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管系固定于省煤器通风梁(4)上,所述省煤器通风梁(4)的两端穿过省煤器护板框架(3),所述省煤器通风梁(4)的底部支撑于所述省煤器框架梁(1)上,所述省煤器通风梁(4)的底部与所述省煤器框架梁(1)之间设有润滑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管系包括通过管夹(5)固定的多根省煤器管(6),所述管夹(5)底部固定于所述省煤器通风梁(4)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省煤器管系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省煤器通风梁(4)两端、限制省煤器通风梁(4)的轴向移动位置的限位支架(7)和固定于限位支架(7)内的润滑垫片(2),所述润滑垫片(2)固定于所述省煤器通风梁(4)的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鹏刘永波王达王保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武锅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