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聂玲专利>正文

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2772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2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通过在淬冷室中设置淬火槽的基础上依次设置等温槽、风冷槽、清洗槽以及出料平台,淬冷室内部上侧设置有机械手行动轨道以及设置于轨道下的机械手;同时利用移动密封板的移动合理调配加热了后的淬火液,使得其不仅仅能够进行淬火操作,还可以进行等温或回火等操作,并且其利用了淬火槽中被工件加热了的淬火液的热量,从而充分利用了余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处理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
技术介绍
目前的淬火设备在淬火之后常规均会进行其他热处理步骤,如保温、回火等,而由于淬火过程中淬火液经过工件的淬火后,温度大幅度提升,而再进行淬冷的时候需要对淬火液进行冷却或更换淬火液,从而对该部分热量造成浪费。如果采用该淬火液对淬火之后的热处理步骤进行加热既能达到对该部分热量的回收,同时液体加热还能使得加热更加均匀稳定。现有很多热处理需要尽量避免处理过程中物料与空气接触,因此现有很多装置都在减少转移时间上进行研究。现有一些热处理炉是将加热、淬冷均设置为一体的,但是这种装置占地面积较大,并且成本比较高。现在也有一些将加热和冷却两个装置设定为上下结构的,通过传送将二者对接从而对物料进行传送,但是其物料是上下传送,由于重力的存在,其必须要在上部的那个装置中设置承重门,并且在物料传送的时候不能保证物料安全传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包括加热炉和淬冷室。所述淬冷室内部从入口开始依次设置第二物料传送平台、淬火槽、等温槽、风冷槽、清洗槽以及出料平台,淬冷室内部上侧设置有机械手行动轨道以及设置于轨道下的机械手。所述淬火槽和等温槽由一个液体联通的大槽通过可调式挡板分割而成,所述可调式挡板能够上下移动并密封设置,淬火槽设置淬火液入口,等温槽设置淬火液出口;淬火槽靠近入口一侧设置能够左右移动的密封板,通过提起可调式挡板且密封板从淬火槽移动到等温槽,使得淬火操作之后被工件加热了的淬火液集中到等温槽内。所述加热炉的出口与淬冷室的入口形状和尺寸相配合,并设置有对接装置,所述加热炉内部设置有加热腔,靠近淬冷室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炉的出口,所述加热炉的出口设置有密封门,加热炉的出口内侧设置有第一物料传送平台,淬冷室的入口内设置有第二物料传送平台;所述加热炉内部的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加热腔外部设置有隔热保温材料。所述淬冷室下部安装有导轮,能够沿着垂直于加热炉的出口的平面进行移动。所述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还包括有备料腔,所述备料腔和淬冷室横向固定连接并处于一条直线上,备料腔和淬冷室下部均安装有导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导轨和控制装置,所述导轨与所述导轮相配合。所述备料腔靠近加热炉的一侧设置有备料进出口,所述备料进出口外部设置有密封门,下部设置有第四物料传送平台。加热炉的出口与备料腔的备料进出口也形状、大小相配合设置,使得当传动装置将备料腔与加热炉靠近时,物料能够利用第一和第四物料传送平台将物料从备料腔的备料进出口密闭传出,从加热炉的出口密闭传入。所述备料腔、加热炉和淬冷室均在各自的物料进出口处设置有对接装置。所述淬火槽内设置有搅拌系统。所述加热部件为感应加热部件,设置于加热腔的内部四周。所述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备料腔、加热炉、淬冷室物料进出口的开闭、传送平台的传送、传动装置的传动、加热炉的升温及保温,淬冷室淬火液的流入和排出、可调式挡板的移动以及淬冷室内机械手的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1,由于常规淬火槽中的液体经过工件淬火之后,淬火液的温度会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淬火之后工件很多都会进行重新加热的其他热处理工序,通过在淬冷室中依次设置淬火槽、等温槽、风冷槽、清洗槽,在淬火冷却之后,将淬火槽中的淬火液流入到保温槽中,工件淬冷之后直接置入保温槽中利用液体进行加热,从而可以直接进行后续热处理工序,风冷槽可以直接进行风冷操作,清洗槽可以清洗掉工件表面残留的淬火液。2,通过设置独立的备料装置、加热保温装置、淬冷装置使得整个淬火过程的各个步骤都在不同具体的腔室内进行,可以对各个参数进行精准控制并不受其他步骤的影响。3,通过在同一平面内将三个腔室通过传动装置和物料进出口进行连接,当需要物料加热的时候,将备料装置于加热保温装置连接,加热保温装置热量也不会损失,当需要物料淬冷的时候,将加热保温装置与淬冷装置连接,物料直接即从加热保温状态进入淬冷装置中,不会产生转移热量损失和意外氧化等问题。同时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满足全自动化的大批量物料的连续淬火,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是三个腔室基本在同一个水平面内,因此不存在重力影响物料传送的问题,也不会产生相应的安全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淬火液在淬火被工件加热之后流入到等温槽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功能热处理炉在加热炉和淬冷室对接时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余热充分利用的多功能热处理炉的俯视图。其中:1-加热炉;2-备料腔;3-淬冷室;4-导轨;5-淬火液;11-加热炉的出口;12-加热腔;13-第一传送平台;21-备料进出口;31-淬冷室的入口;32-第二传送平台;33-机械手;34-机械手行动轨道;35-淬火槽;351-密封板;36-等温槽;361-可调式挡板;37-风冷槽;38-清洗槽;39-出料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包括加热炉和淬冷室。所述淬冷室内部从入口开始依次设置第二物料传送平台、淬火槽、等温槽、风冷槽、清洗槽以及出料平台,淬冷室内部上侧设置有机械手行动轨道以及设置于轨道下的机械手。所述淬火槽和等温槽由一个液体联通的大槽通过可调式挡板分割而成,所述可调式挡板能够上下移动并密封设置,淬火槽设置淬火液入口,等温槽设置淬火液出口;淬火槽靠近入口一侧设置能够左右移动的密封板,通过提起可调式挡板且密封板从淬火槽移动到等温槽,使得淬火操作之后被工件加热了的淬火液集中到等温槽内。所述加热炉的出口与淬冷室的入口形状和尺寸相配合,并设置有对接装置,所述加热炉内部设置有加热腔,靠近淬冷室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炉的出口,所述加热炉的出口设置有密封门,加热炉的出口内侧设置有第一物料传送平台,淬冷室的入口内设置有第二物料传送平台;所述加热炉内部的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加热腔外部设置有隔热保温材料。所述淬冷室下部安装有导轮,能够沿着垂直于加热炉的出口的平面进行移动。所述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还包括有备料腔,所述备料腔和淬冷室横向固定连接并处于一条直线上,备料腔和淬冷室下部均安装有导轮。所述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还包括传动装置用于控制淬冷室移动。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导轨和控制装置,所述导轨与所述导轮相配合。所述备料腔靠近加热炉的一侧设置有备料进出口,所述备料进出口外部设置有密封门,下部设置有第三物料传送平台。加热炉的出口与备料腔的备料进出口也形状、大小相配合设置,使得当传动装置将备料腔与加热炉靠近时,物料能够利用第一和第三物料传送平台将物料从备料腔的备料进出口密闭传出,从加热炉的出口密闭传入。所述备料腔、加热炉和淬冷室均在各自的物料进出口处设置有对接装置。所述淬火槽内设置有搅拌系统。所述加热部件为感应加热部件,设置于加热腔的内部四周。所述余热充分利用的多功能热处理炉还包括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备料腔、加热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和淬冷室;所述淬冷室内部从入口开始依次设置第二物料传送平台、淬火槽、等温槽、风冷槽、清洗槽以及出料平台,淬冷室内部上侧设置有机械手行动轨道以及设置于轨道下的机械手;所述淬火槽和等温槽由一个液体联通的大槽通过可调式挡板分割而成,所述可调式挡板能够上下移动并密封设置,淬火槽设置淬火液入口,等温槽设置淬火液出口;淬火槽靠近入口一侧设置能够左右移动的密封板,通过提起可调式挡板且密封板从淬火槽移动到等温槽,使得淬火操作之后被工件加热了的淬火液集中到等温槽内;所述加热炉的出口与淬冷室的入口形状和尺寸相配合,并设置有对接装置,所述加热炉内部设置有加热腔,靠近淬冷室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炉的出口,所述加热炉的出口设置有密封门,加热炉的出口内侧设置有第一物料传送平台,淬冷室的入口内设置有第二物料传送平台;所述加热炉内部的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加热腔外部设置有隔热保温材料;所述淬冷室下部安装有导轮,能够沿着垂直于加热炉的出口的平面进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炉和淬冷室;
所述淬冷室内部从入口开始依次设置第二物料传送平台、淬火槽、等温槽、风冷槽、清洗槽以及出料平台,淬冷室内部上侧设置有机械手行动轨道以及设置于轨道下的机械手;
所述淬火槽和等温槽由一个液体联通的大槽通过可调式挡板分割而成,所述可调式挡板能够上下移动并密封设置,淬火槽设置淬火液入口,等温槽设置淬火液出口;淬火槽靠近入口一侧设置能够左右移动的密封板,通过提起可调式挡板且密封板从淬火槽移动到等温槽,使得淬火操作之后被工件加热了的淬火液集中到等温槽内;
所述加热炉的出口与淬冷室的入口形状和尺寸相配合,并设置有对接装置,所述加热炉内部设置有加热腔,靠近淬冷室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炉的出口,所述加热炉的出口设置有密封门,加热炉的出口内侧设置有第一物料传送平台,淬冷室的入口内设置有第二物料传送平台;
所述加热炉内部的加热腔内设置有加热元件,加热腔外部设置有隔热保温材料;
所述淬冷室下部安装有导轮,能够沿着垂直于加热炉的出口的平面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充分利用的淬火炉还包括有备料腔,所述备料腔和淬冷室横向固定连接并处于一条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玲
申请(专利权)人:聂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