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94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包括:形成于其上表面的承载凹槽;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承载凹槽前侧壁及后侧壁上的前圆弧壁及后圆弧壁,其中,前圆弧壁及后圆弧壁分别与3D曲面玻璃的凸面前后侧相适应,所述承载凹槽的左右两侧均与外界相通以分别形成左开放口及右开放口,所述左开放口或右开放口处固接有与3D曲面玻璃的凸面端部相适应的挡板。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不仅能够对3D曲面玻璃精确定位及稳定固定,还能够对3D曲面玻璃的凸面提供充分支撑,从而提高了3D曲面玻璃的覆膜质量,降低了3D曲面玻璃在覆膜过程中的破损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
本技术涉及3D曲面玻璃覆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智能终端产品显示器上使用的玻璃盖板可分为:2D玻璃、2.5D玻璃及3D曲面玻璃,其中,2D玻璃即普通的纯平面玻璃,没有任何弧形设计;2.5D玻璃则中间是平面设计,边缘采用弧形设计;3D曲面玻璃则中间和边缘部分都可以设计成弯曲的弧形。3D曲面玻璃主要使用热弯机进行弯曲而成,可以达到更高的弯曲弧度,3D曲面玻璃的一些物理特性明显优于2D和2.5D玻璃。3D曲面玻璃具有轻薄、透明洁净、抗指纹、防眩光、坚硬、耐刮伤、耐候性佳等优点,不仅可以提升智能终端产品的外观新颖性,还可以带来出色的触控手感,带来更好的显示及触控体验。目前3D曲面玻璃生产的工艺主要有:开料、CNC、研磨抛光、烘烤、镀膜、热弯等,其中在热弯工艺后还要接一道覆膜工艺,即在热弯后的3D曲面玻璃凹凸两面(也称正反两面)均附上保护薄膜,此工艺较为关键,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良品率的高低。通常,在3D曲面玻璃的覆膜工艺中,往往需要用到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治具,而针对3D曲面玻璃的凹凸两面又可区分出用于承托3D曲面玻璃凸面的凸面治具及用于承托3D曲面玻璃凹面的凹面治具,而其中凸面治具较为关键,直接影响3D玻璃凹面的覆膜质量及凸面的表面质量。现有的3D玻璃凸面治具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对3D曲面玻璃的定位及固定不稳,导致覆膜过程中3D曲面玻璃会发生前后左右窜动现象,使得覆膜之后保护膜与玻璃表面存在较多气孔,影响覆膜质量;其次,对3D曲面玻璃的凸面支撑度不足,一方面会使得在覆膜过程中,3D曲面玻璃发生爆裂,另一发面会导致3D曲面玻璃的凸面产生变形或者划痕。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其不仅能够对3D曲面玻璃进行精确定位及对其凸面进行稳定固定,还能够对3D曲面玻璃的凸面提供充分支撑,从而提高了3D曲面玻璃的覆膜质量,降低了3D曲面玻璃在凹面覆膜过程中的破损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包括:形成于其上表面的承载凹槽;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承载凹槽前侧壁及后侧壁上的前圆弧壁及后圆弧壁,其中,前圆弧壁及后圆弧壁分别与3D曲面玻璃的凸面前后侧相适应,所述承载凹槽的左右两侧均与外界相通以分别形成左开放口及右开放口,所述左开放口或右开放口处固接有与3D曲面玻璃的凸面端部相适应的挡板。优选的是,所述承载凹槽的底壁形成有向下凹陷的负压槽。优选的是,负压槽的底壁上形成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承载块。优选的是,承载块竖直向上延伸直至其顶面与所述承载凹槽的底壁相齐平。优选的是,负压槽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抽真空孔。优选的是,凸面治具的前侧或后侧开设有通往所述承载凹槽内部的侧部定位槽。优选的是,侧部定位槽开设于凸面治具的后侧。优选的是,凸面治具的左侧或右侧开设有通往所述承载凹槽内部的端部定位槽。优选的是,挡板设于所述左开放口处,端部定位槽设于凸面治具的右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不仅能够对3D曲面玻璃进行精确定位及对其凸面进行稳定固定,还能够对3D曲面玻璃的凸面提供充分支撑,从而提高了3D曲面玻璃的覆膜质量,降低了3D曲面玻璃在凹面覆膜过程中的破损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所述的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的三维结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参照图1,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172包括:形成于其上表面的承载凹槽;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承载凹槽前侧壁及后侧壁上的前圆弧壁1722及后圆弧壁1721,其中,前圆弧壁1722及后圆弧壁1721分别与3D曲面玻璃的凸面前后侧相适应,所述承载凹槽的左右两侧均与外界相通以分别形成左开放口及右开放口,所述左开放口或右开放口处固接有与3D曲面玻璃的凸面端部相适应的挡板1726。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凹槽的底壁形成有向下凹陷的负压槽1728。进一步地,负压槽1728的底壁上形成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承载块1724。进一步地,承载块1724竖直向上延伸直至其顶面与所述承载凹槽的底壁相齐平。进一步地,负压槽1728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抽真空孔1727。进一步地,凸面治具172的前侧或后侧开设有通往所述承载凹槽内部的侧部定位槽172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侧部定位槽1723开设于凸面治具172的后侧。进一步地,凸面治具172的左侧或右侧开设有通往所述承载凹槽内部的端部定位槽172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挡板1726设于所述左开放口处,端部定位槽1725设于凸面治具172的右侧。通常在侧部定位槽1723及端部定位槽1725中分别设置侧部夹紧端及端部夹紧端。工作时,将待覆膜的3D曲面玻璃以凸面向下、凹面向上的姿态放入所述承载凹槽中,侧部夹紧端及端部夹紧端在各自驱动器的驱动下将该3D曲面玻璃分别推向前侧及左侧,以实现对该3D曲面玻璃的双向定位,定位完成后,负压槽1728底壁上的若干个抽真空孔1727开始将负压槽1728抽至真空以将3D曲面玻璃的凸面底壁吸附固定,以便于对凹面进行覆膜作业。进一步地,承载块1724由弹性材料制成。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技术的说明的。对本技术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172),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其上表面的承载凹槽;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承载凹槽前侧壁及后侧壁上的前圆弧壁(1722)及后圆弧壁(1721),其中,前圆弧壁(1722)及后圆弧壁(1721)分别与3D曲面玻璃的凸面前后侧相适应,所述承载凹槽的左右两侧均与外界相通以分别形成左开放口及右开放口,所述左开放口或右开放口处固接有与3D曲面玻璃的凸面端部相适应的挡板(17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172),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其上表面的承载凹槽;以及分别形成于所述承载凹槽前侧壁及后侧壁上的前圆弧壁(1722)及后圆弧壁(1721),其中,前圆弧壁(1722)及后圆弧壁(1721)分别与3D曲面玻璃的凸面前后侧相适应,所述承载凹槽的左右两侧均与外界相通以分别形成左开放口及右开放口,所述左开放口或右开放口处固接有与3D曲面玻璃的凸面端部相适应的挡板(172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172),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凹槽的底壁形成有向下凹陷的负压槽(172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172),其特征在于,负压槽(1728)的底壁上形成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承载块(172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承载3D曲面玻璃的凸面治具(172),其特征在于,承载块(1724)竖直向上延伸直至其顶面与所述承载凹槽的底壁相齐平。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加富缪磊蔡建明王炫铭刘景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