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阀用座环及具有此座环的蝶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895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0 20:13
蝶形阀(11)用座环(15)装设在蝶形阀(11)的阀本体(13)内沿着流路轴线而延伸的内部流路的内周面,且抵接有透过支承在阀本体(13)的阀轴(19)而在内部流路内自在转动地被轴支承的阀体(17)的外周缘面。座环(15)具有在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且为筒形状的环本体(15a),与环本体(15a)的径向方向的对向位置,形成有让阀轴(19)贯穿用的成对的贯穿孔(15c、15c),在环本体(15a)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成对的贯穿孔(15c、15c)相隔的沿着周面方向延伸的弧状突起(23、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蝶形阀用座环及具有此座环的蝶形阀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适用于化学工厂、上下水道、农业水产、半导体制造领域及食品领域等的各种产业的管线的蝶形阀用座环,以及使用此座环的蝶形阀。
技术介绍
蝶形阀具有于内部形成有内部流路的阀本体、装设于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内周面的座环、贯穿座环而延伸且支承于阀本体的阀轴、以及以配置于装设在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内周面的座环内且与阀轴共同转动的方式而固定地安装于阀轴的阀体,使用阀轴使阀体在阀本体内转动,以阀体的外周缘面将阀体与座环的内周面压接或相隔,由此进行阀的开闭。阀本体中,在内部流路的径向方向的对向位置,设置有用于插入且支承阀轴的成对的阀轴支承孔,至少一个贯穿阀本体延伸。此外,座环包含:在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概略筒形状的座环本体、及设置于座环本体的中心轴线方向两端部且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法兰部,使座环的法兰部嵌合在设置在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两端的开口部的周围的嵌合凹部,通过装设于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内周面。在座环的环本体的径向方向的对向位置形成有用于让阀轴贯穿的成对的贯穿孔。如此的蝶形阀中,使贯穿孔附近的阀体的外周缘面与座环的内周面密接,由此防止通过贯穿孔向外部的流体的漏出。然而,如果阀体的转动所致的开闭动作反复进行,座环的贯穿孔附近会弹性变形,在贯穿孔附近的阀体与座环之间的密封性会降低。一旦密封性降低,流体通过阀轴与座环的贯穿孔的内周面之间而进入座环的外周面与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内周面之间,则使座环向内侧膨胀,恐怕会招致操作力矩的上升或向闭阀位置的阀体的旋转的阻碍。为了防止如此的通过贯穿孔的流体的漏出,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蝶型阀的方案,将座环的外周面侧设置有凸缘部的衬套插嵌于座环的贯穿孔,以在凸缘部的顶面不自座环的外周面突出的状态下对设置在阀体的阀轴嵌合孔进行止水嵌接。另外,蝶形阀中,也会发生伴随着阀的开闭的阀体的旋转之际的阀体的外周缘面与座环的内周面的摩擦,或闭阀时的对于座环的流体压的作用,以致座环向流动方向移动,而使密封性降低的问题。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蝶形阀用座环的方案,透过将于座环的外周面沿着周面方向延伸的环状的凸部形成的同时,将嵌入环状的凸部的环状凹部形成于阀本体的内周面,而防止如此的座环的向流动方向的移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850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474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想到在座环的外周面设置环状凸部且将衬套插入贯穿孔的方案。在如同专利文件2所记载的将衬套插入贯穿孔的场合,必须将在阀体嵌入座环的中央的状态下使插入座环的贯穿孔的衬套插嵌至阀体的阀轴孔的组装体予以装设于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然而,阀体嵌入座环的中央的状态的座环组装体,由于阀体的存在而无法在阀轴方向变形的缘故,一旦在座环的外周面形成环状凸部,环状凸部会变成阻碍,而发生难以将座环组装体压入阀本体的内部流路内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蝶形阀用座环及使用此座环的蝶形阀,能解决存在于已知技术的问题,在维持阀轴与座环的密封性的同时,容易地组装蝶形阀。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有鉴于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蝶形阀用座环,装设于内部流路的内周面,所述内部流路为沿着流路轴线而延伸,所述流路轴线形成在蝶形阀的阀本体内,所述蝶形阀用座环为抵接于阀体的外周缘面,所述阀体通过阀轴而以在所述内部流路内自在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所述阀轴被支承在所述阀本体中,所述蝶形阀用座环包含:环本体,具有在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筒形状,且在所述环本体的径向方向的对向位置,形成有让所述阀轴贯穿用的成对的贯穿孔,在所述环本体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成对的贯穿孔相隔的沿着周面方向延伸的弧状突起。根据上述蝶形阀用座环,弧状突起形成在座环的外周面,因此在使此弧状突起嵌合在形成于蝶形阀的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内周面的弧状沟的状态下,装设座环在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内周面,即能防止座环于流路轴线方向移动。此外,弧状突起形成为与座环的外周面中的成对的贯穿孔相隔,即,弧状突起不形成在贯穿孔附近。因此,即使形成为将阀体嵌入座环的中央而在连接二个贯穿孔的方向,即于阀轴方向,无法使座环压缩变形的状态,也因为在无法压缩变形的阀轴方向的座环的外周面没有形成突起而不会妨碍压入,此外,若使圆板状的阀体自闭阀状态向开阀状态旋转,则使朝向内侧的力作用于与阀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而使让座环压缩变形变得容易,设置有弧状突起的部分也不会妨碍向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座环的插入,因此向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座环的装设变得容易。所述座环还包含法兰部,所述法兰部于所述环本体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向径向方向外侧延伸为佳。若如此的法兰部设置在座环的流路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则形成在法兰部之间夹住阀本体的形状,而使座环更难以于流路轴线方向移动。此外,所述环本体的外周具有椭圆形形状的同时所述环本体的内周具有圆形形状,且形成有所述成对的贯穿孔的部分比其它部分更厚为佳。座环的环本体中,形成弧状突起的部分,仅厚至弧状突起的高度量。因此,若环本体的厚度为均一,没有弧状突起的部分与有弧状突起的部分比较为相对地薄,故压缩量少,密封压会不均一。然而,若使环本体为如同上述的构成,则使有弧状突起的部分与没有弧状突起的部分的压缩量的差为少,由此能得到更加均一的密封压。进一步,所述弧状突起具有矩形形状的截面为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蝶形阀,包含:阀本体,在内部具有沿着流路轴线而延伸的内部流路;上述蝶形阀用座环,装设在所述内部流路的内周面;阀轴,贯穿所述座环的成对的贯穿孔而延伸;以及圆板形状的阀体,通过所述阀轴而以于所述阀本体中旋转自在的方式被轴支承,其中在形成在所述座环的外周面的弧状突起被嵌合在形成在所述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内周面的弧状沟槽的状态下,所述座环被装设在所述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内周面,在阀本体的所述阀本体内使所述阀体转动而使所述阀体的外周缘面与所述座环的内周面压接或相隔,而由此进行开闭。上述蝶形阀中,所述成对的贯穿孔,各自嵌插有衬套为佳。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弧状突起形成于座环的外周面,将此弧状突起嵌合于形成在蝶形阀的阀本体的内部流路的内周面的对应的弧状沟,由此能防止座环在流路轴线方向移动,而能防止座环的流路轴线方向的移动所致的密封性的降低。此外,弧状突起形成为与座环的外周面的成对的贯穿孔相隔,因此即使在将衬套嵌入贯穿孔的场合等所发生的密封环的中央插入有阀体而无法使座环在阀轴方向压缩变形的状态下,弧状突起也不会妨碍向阀本体的座环的插入。因此,向阀本体的座环的装设变得容易,蝶形阀的组装变得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座环的蝶形阀的整体构成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阀本体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座环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座环的截面图。图5为图1所示的蝶形阀的贯穿孔部分的部分扩大截面图。图6为图4所示的座环的弧状突起部分的部分扩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而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蝶形阀用座环及使用此座环的蝶形阀的实施的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非限定在本实施方式。最初,参考图1至图3,说明蝶形阀11的整体构成。蝶形阀11具有阀本体13、座环15、阀体17及阀轴19。阀本体13由金属材料或聚丙烯(PP)等的合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蝶形阀用座环,装设在内部流路的内周面,所述内部流路沿着流路轴线而延伸,所述流路轴线形成在蝶形阀的阀本体内,所述蝶形阀用座环抵接于阀体的外周缘面,所述阀体通过阀轴以在所述内部流路内自在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所述阀轴被支承在所述阀本体中,所述蝶形阀用座环包含:环本体,具有在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筒形状,且在所述环本体的径向方向的对向位置,形成有让所述阀轴贯穿用的成对的贯穿孔,在所述环本体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成对的贯穿孔相隔的沿着周面方向延伸的弧状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17 JP 2016-1206751.一种蝶形阀用座环,装设在内部流路的内周面,所述内部流路沿着流路轴线而延伸,所述流路轴线形成在蝶形阀的阀本体内,所述蝶形阀用座环抵接于阀体的外周缘面,所述阀体通过阀轴以在所述内部流路内自在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所述阀轴被支承在所述阀本体中,所述蝶形阀用座环包含:环本体,具有在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筒形状,且在所述环本体的径向方向的对向位置,形成有让所述阀轴贯穿用的成对的贯穿孔,在所述环本体的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成对的贯穿孔相隔的沿着周面方向延伸的弧状突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形阀用座环,其中所述座环还包含法兰部,所述法兰部在所述环本体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两端部向径向方向外侧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蝶形阀用座环,其中所述环本体的外周具有椭圆形形状的同时所述环本体的内周具有圆形形状,且形成有所述一成对的贯穿孔的部分比其它部分更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蝶形阀用座环,其中所述环本体的外周具有椭圆形形状的同时所述环本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将久山下清二
申请(专利权)人:旭有机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