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斌坚专利>正文

一种锁舌伸出导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859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锁舌伸出导正机构,包括一端固定在锁舌机构后端的一导正杆,以及滑动配合地套在所述导正杆上的导正孔;所述导正杆的轴线沿所述锁舌机构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导正孔成型在固定于锁壳体上的支撑结构上;所述支撑结构上背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的面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锁舌机构的预定行程,所述导正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锁舌机构缩入所述锁壳体的前面板时,所述锁舌机构后端至所述锁壳体后端面的距离,且在所述锁舌机构伸出时,所述导正孔仍套在所述导正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省去了在容纳锁具的门里钻孔的步骤,使得锁的安装步骤与难度减少,结构更为减凑。(*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门锁的导正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动门锁的 锁舌伸出导正机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CN2849063Y所/>开的锁舌伸出导正机构 主要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锁舌机构上的一个导正杆,其长度方向与沿所述锁 舌伸出的方向一致,所述导正杆的另 一端穿过在所述锁壳的后面^1上成型的 一个导向孔,并保持在所述导向孔中滑动。该技术能够保证锁舌平稳的 伸出与缩进,避免了门锁工作过程中,因锁舌机构相对所述锁壳摆动所造成 的运动部件相对卡死的问题。但是由于导正杆伸出了锁壳的后面板,因而带 来了一些问题1、必须在容纳锁具的门里为导正杆伸出的末端留出相应的 空间,因此增加了门扇结构的复杂性,甚至会降低结构的强度,同时增加了 安装的步骤与难度;2、导正杆伸出的末端没实质作用,占了空间,同时也 浪费了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解决现有自动门锁因导正杆伸出锁 壳的后面板的问题,提供一种节省材料,结构更为减凑,适于安装的锁舌伸 出导正机构。一种锁舌伸出导正机构,包括一端固定在锁舌机构后端的一导正杆,以 及滑动配合地套在所述导正杆上的导正孔;所述导正杆的轴线沿所述锁舌机 构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导正孔成型在固定于锁壳体上的支撑结构上;所述 支撑结构上背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的面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锁舌机构的预定行程,所述导正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锁舌机构缩入 所述锁壳体的前面板时,所述锁舌机构后端至所述锁壳体后端面的距离,且 在所述锁舌机构伸出时,所述导正孔仍套在所述导正杆上。上述锁舌伸出导正机构,所述支撑结构为一支撑板,所述导正孔为贯穿 所述支撑板的孔。上述锁舌伸出导正机构,所述支撑板为将锁壳体底面的部分锁壳体材料 冲压弯折而成。上述锁舌伸出导正机构,所述支撑板焊接于锁壳体底面上。 上述锁舌伸出导正机构,所述支撑结构为 一与所述导正杆同轴的套管。 上述锁舌伸出导正机构,所述套管的端面被焊接在所述锁壳体后端面上。上述锁舌伸出导正机构,所述套管的侧面被焊接在锁壳体底面上。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导正杆的末端 不伸出锁壳体后端面1、避免了在容纳锁具的门上钻孔以容纳导正杆伸出 段,使得锁的安装步骤与难度减少;2、导正杆所需长度减少,锁舌机构从 锁舌孔中弹出更为灵活,节省材料,结构更为减凑。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 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l为本技术在自动门锁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3 (a)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开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4 (b)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上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1、导正杆;2锁舌机构;3、导正孔;4'、支撑板;4〃 、套管;5、锁 壳体后端面;6、锁壳体底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锁舌伸出导正机构,包括一端固定在锁 舌机构2后端的一导正杆1,以及滑动配合地套在所述导正杆1上的导正孔 3;所述导正杆1的轴线沿所述锁舌机构2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导正孔3 成型在固定于锁壳体上的支撑结构上,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 构为一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为将锁壳体底面6的部分锁壳体材料冲压 弯折而成,所述导正孔3为贯穿所述支撑板4'的孔。所述支撑板4'上背离 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面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距离大于锁舌机构2的预 定行程,所述导正杆1的长度小于所述锁舌机构2缩入所述锁壳体的前面板 时,所述锁舌机构2后端至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距离,且在所述锁舌机构 2伸出时,所述导正孔3仍套在所述导正杆1上,在确保所述导正杆1在运 动时能够得到有效引导的同时,避免了所述导正杆1在所述锁舌机构2缩入 所述锁壳体的前面板时伸出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所述导 正杆1过长而伸出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或所述支撑结构上背离所述锁壳体 后端面5的面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距离过小而致使锁舌机构2不能充分 缩回,或在锁舌机构2伸出的过程中,所述导正孔3不再套在所述导正杆1 上,所述导正杆1脱离所述导正孔3的导正约束。上述距离尺寸的大小,在 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导正杆1的长度和所述支撑结构 的位置来实现。由于所述导正杆l不伸出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使得容纳锁具的门扇的 结构更加简洁,更利于强度要求;并使得锁的安装步骤与难度减少;所述导 正杆1所需长度减少,所述锁舌机构2从锁舌孔中弹出更为灵活,节省材料, 结构更为减凑。并且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支撑板4、是从锁壳体底面6上 沖压弯折成型的,在保证了导正作用的同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而且制造工艺简单,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4、也可以是另外单独焊接在锁壳 体底面6上,而不采用冲压的形式。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为一与所述导正杆l同轴的套管4〃 ,所述套管4〃的端面被焊接在所述锁壳体后 端面5上,或所述套管4〃的侧面被焊接在所述锁壳体底面(6 )上。图1显 示了具有图3和图4实施例所示的锁舌伸出导正^/L构的锁的结构图。本实施 例中,所述套管4〃上背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面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 的距离等于锁舌机构2的预定行程,所述导正杆1的长度等于所述锁舌机构 2缩入所述锁壳体的前面板时,所述锁舌机构2后端至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 的距离,且在所述锁舌机构2伸出时,所述导正孔3仍套在所述导正杆1上, 同样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具有上述实施例所示的锁舌伸出导正机构的工作过程上锁时,所述导正杆l内被压缩的所述弹簧解压,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 用下以及所述导正孔3的导正约束作用下,所述导正杆1平稳定向地将所述 锁舌机构2推出锁舌孔。开锁时,在钥匙的旋转扭力作用下,通过传动机构使所述锁舌机构2缩 回锁舌孔,在所述锁舌机构2的推动下,所述导正杆沿所述导正孔3平稳定 向地向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滑动,所述弹簧纟皮压缩。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 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 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锁舌伸出导正机构,包括一端固定在锁舌机构(2)后端的一导正杆(1),以及滑动配合地套在所述导正杆(1)上的导正孔(3);所述导正杆(1)的轴线沿所述锁舌机构(2)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导正孔(3)成型在固定于锁壳体上的支撑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上背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面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锁舌机构(2)的预定行程,所述导正杆(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锁舌机构(2)缩入所述锁壳体的前面板时,所述锁舌机构(2)后端至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距离,且在所述锁舌机构(2)伸出时,所述导正孔(3)仍套在所述导正杆(1)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舌伸出导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 结构为一支撑板(4'),所述导正孔(3)为贯穿所述支撑板(4')的孔。3、 根据权利要求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舌伸出导正机构,包括一端固定在锁舌机构(2)后端的一导正杆(1),以及滑动配合地套在所述导正杆(1)上的导正孔(3);所述导正杆(1)的轴线沿所述锁舌机构(2)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导正孔(3)成型在固定于锁壳体上的支撑结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上背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面离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锁舌机构(2)的预定行程,所述导正杆(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锁舌机构(2)缩入所述锁壳体的前面板时,所述锁舌机构(2)后端至所述锁壳体后端面(5)的距离,且在所述锁舌机构(2)伸出时,所述导正孔(3)仍套在所述导正杆(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坚
申请(专利权)人:王斌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