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滑移摩擦型橡胶支座组合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6811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式滑移摩擦型橡胶支座组合隔震装置,该隔震装置将摩擦材料和下连接板相结合,将大直径橡胶支座和小直径橡胶支座进行联合应用,通过大直径橡胶支座实现了变形控制,通过小直径橡胶支座实现了竖向力承载以及滑移或摩擦耗能;多遇地震作用时发挥小刚度确保隔震结构整体减震效果,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小直径橡胶支座可发生滑动或摩擦,确保小直径橡胶支座不发生位移超限破坏;大变形时小直径橡胶支座滑动受阻,可提供后期刚度,确保隔震层整体刚度的稳定性;罕遇地震作用下本装置摩擦滑动可以增加耗能,提高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结构简单,为高烈度地区多层和小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隔震装置和良好的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式滑移摩擦型橡胶支座组合隔震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式滑移摩擦型橡胶支座组合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隔震结构作为一种良好的减震效果的结构形式,在甘肃、四川、宁夏等地震多发地区大力推广和建设。隔震装置作为隔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隔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隔震结构多样式的出现,隔震装置的要求呈多样化发展。现有的常规隔震装置如铅芯橡胶支座、普通橡胶支座和滑移支座等不能够满足现有隔震需求,特别是不能满足不同承载力、不同变形能力等要求;主要表现在隔震装置的刚度、竖向承载力、变形能力与整体减震效果上,故单一的隔震元件已经不能够满足要求,而在隔震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1)隔震装置的刚度满足要求时,竖向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不满足要求;(2)隔震装置的竖向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满足要求时,隔震装置的刚度和减震效果不满足要求;(3)大变形情况下后期刚度不足,结构体系隔震层位移超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式滑移摩擦型橡胶支座组合隔震装置,以解决现有结构所存在的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式滑移摩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式滑移摩擦型橡胶支座组合隔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设置在上、下连接板之间的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橡胶支座包括小直径橡胶支座及大直径橡胶支座,大直径橡胶支座为环形结构,套在小直径橡胶支座外周处且其内壁面与小直径橡胶支座的外壁面间隔一定距离;小直径橡胶支座底部嵌合有滑块,下连接板上位于大直径橡胶支座的内壁面之内区域处设有形成摩擦面的摩擦材料,滑块设置在摩擦面中心处;摩擦面分为低摩擦系数区和/或高摩擦系数区,摩擦面分为低摩擦系数区与高摩擦系数区两个区时,环形的高摩擦系数区设置在低摩擦系数区外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滑移摩擦型橡胶支座组合隔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设置在上、下连接板之间的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橡胶支座包括小直径橡胶支座及大直径橡胶支座,大直径橡胶支座为环形结构,套在小直径橡胶支座外周处且其内壁面与小直径橡胶支座的外壁面间隔一定距离;小直径橡胶支座底部嵌合有滑块,下连接板上位于大直径橡胶支座的内壁面之内区域处设有形成摩擦面的摩擦材料,滑块设置在摩擦面中心处;摩擦面分为低摩擦系数区和/或高摩擦系数区,摩擦面分为低摩擦系数区与高摩擦系数区两个区时,环形的高摩擦系数区设置在低摩擦系数区外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滑移摩擦型橡胶支座组合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小直径橡胶支座与大直径橡胶支座均主要由橡胶层、钢板及橡胶外保护层组成,钢板分为内钢板、上封钢板与下封钢板,多层橡胶层与多层内钢板交替粘结成整体结构,上封钢板与下封钢板对应设置在整体结构的上下端面处,橡胶外保护层则包覆在上、下封钢板及整体结构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铁李孟程岗陈国栋赵晓宇周鹏达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