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71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排气总管由四个排气歧管间隔排列组成,四个排气歧管的进口连通形成排气总管进口,排气总管进口与催化器载体连接过渡的一段为排气总管进口连接过渡段,排气总管进口连接过渡段的轴线与催化器载体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排气总管进口连接过渡段的内壁上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沿排气总管进口连接过渡段径向向内凸起的凸起结构,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的径向截面均为腰圆形;本结构可以使得有限的排气热量充分得到充分的利用,能够增加排气的扰动能量,提高流速,从而实现对催化器的快速预热,催化器起燃时间缩短20%,NEDC循环工况下THC排放量下降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涉及一种汽油机用排气歧管,具体设计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汽油发动机上普遍采用的排气歧管结构主要有:每个气缸的排气歧管分别独立,经过相对较长的距离后全部汇合。这种结构排气歧管的优点是消除汽油机各个气缸之间的排气干扰,可以提升汽油机低速扭矩的性能,缺点是气缸内的排气需要经过一段距离才能达到三元催化器,不利于汽油机冷态启动时催化器的快速起燃;按照汽油机发火顺序,将非临近发火的气缸的排气歧管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全部汇合到总出口。以4缸发动机为例,如果发火顺序为1-3-4-2,则将气缸1和气缸4的排气歧管连接在一起,将气缸2和气缸3的排气歧管连接在一起,然后再汇合至排气总出口。这种结构排气歧管同样可以消除气缸间的排气干扰,缺点同样是不利于催化器的快速起燃。每个气缸经过一个较短的排气歧管汇总到一个总的排气容积腔体内,再与三元催化器连接。这种排气歧管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三元催化器的快速起燃,缺点是存在各缸间的排气干扰。汽油机在冷态启动中的THC排放物很难降低。这是因为汽油机在刚刚启动的时候,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包括排气总管和催化器载体(3),排气总管由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依次间隔排列组成,其特征在于,以靠近催化器载体(3)的一端为排气歧管的末端,第一排气歧管末端的第一排气歧管进口(5)、第二排气歧管末端的第二排气歧管进口(6)、第三排气歧管的第三排气歧管进口(7)和第四排气歧管末端的第四排气歧管进口(8)连通,在排气总管的末端形成排气总管的排气总管出口(1),排气总管出口(1)与催化器载体(3)连接过渡的一段为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9),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9)的轴线与催化器载体(3)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排气总管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包括排气总管和催化器载体(3),排气总管由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依次间隔排列组成,其特征在于,以靠近催化器载体(3)的一端为排气歧管的末端,第一排气歧管末端的第一排气歧管进口(5)、第二排气歧管末端的第二排气歧管进口(6)、第三排气歧管的第三排气歧管进口(7)和第四排气歧管末端的第四排气歧管进口(8)连通,在排气总管的末端形成排气总管的排气总管出口(1),排气总管出口(1)与催化器载体(3)连接过渡的一段为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9),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9)的轴线与催化器载体(3)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9)的内壁上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沿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9)径向向内凸起的凸起结构(2),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的径向截面均为腰圆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凸起结构(2)沿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9)轴向的高度为38~42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峰吴乃鹏张宇璠刘金玉黄平慧陈海娥杜维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