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特定的底盘布置,排气系统的长度、管径等都要考虑到排气气体的流动。为使各缸排气干扰不出现排气倒流现象,并尽可能利用惯性排气,应将排气支管做得尽可能长,且各缸支管间应相互独立,长度尽可能相等。汽油机分增压机型和非增压机型。增压机型的排气一般为铸铝歧管,管长较短,支管汇合后接催化器涡轮机对进气进行增压,气体经涡轮机后进入三元催化器进行催化转化,有些汽油机带有两级催化器,然后再经消声器最终排出。非增压机型也称自然吸气机型,歧管的管长较长,以达到较高的排气均匀性,尾气直接进入三元催化器进行催化转化,后续系统与增压机型类似。催化转化器的体积为截面积与长度的乘积,孔密度为目数/壁厚,孔密度与截面积决定催化器过孔和比表面积的大小,从而决定其催化转化能力。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四缸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气缸1'、排气支管2'、前催化器3'、后催化器4'、前氧传感器5'、后氧传感器6'、消声器7',目前的发动机排气系统一般采用四根排气支管2’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排气支管、汇合管和后处理组件;所述排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气缸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支管与多个所述气缸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排气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气缸相连,所述排气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汇合管相连;所述汇合管与所述后处理组件相连;所述汇合管上设有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汇合管的剩余部分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排气支管、汇合管和后处理组件;所述排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气缸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支管与多个所述气缸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排气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气缸相连,所述排气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汇合管相连;所述汇合管与所述后处理组件相连;所述汇合管上设有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汇合管的剩余部分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合管包括汇合总管和至少两个汇合支管;所述收缩部位于所述汇合总管上;每个所述汇合支管的一端均与至少两个所述排气支管连通;所述汇合支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汇合总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数量为4个,所述汇合支管的数量为2个,每个所述汇合支管与2个所述排气支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排气支管连接到同一所述汇合支管上的两个所述气缸在同一时刻分别处于进气行程和做功行程;或者,通过所述排气支管连接到同一所述汇合支管上的两个所述气缸在同一时刻分别处于压缩行程和排气行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排气系统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边沿与两个所述排气支管交汇处连接,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汇合支管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长度为所述汇合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丹,张应兵,欧阳彩云,田国庆,叶志伟,王英杰,穆芳影,王友成,陈友祥,惠昭晨,王三星,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