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流体配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668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1:49
一种流体配重装置,它包括箱体、流动体、复位机构和冲击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配重箱,通过配重箱与冲击设备的收卷装置连接,通过配重箱内设置流动体,冲击装置与复位机构连接与流动体对应,通过收卷装置拉动配重箱升降使冲击装置对流动体冲击挤压,通过从配重箱内排出部分流动体降低配重箱的重量,配重箱的重量由钻头钻杆俯冲力自动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原桩基成孔冲击设备易振抖偏移桩孔,损伤部件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好,不易造成冲击设备振抖偏移,降低了收卷装置的冲击力,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配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配重
,涉及一种流体配重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运动过程中,常常涉及到俯冲、冲击等行程长,力道大的工况,例如基础工程处理过程中的冲击钻,在钻头和钻杆升起释放后,钻头产生自由落体的俯冲力对地面进行挤压,多次冲击后形成基孔,钻头钻杆落体运动过程中,钢丝绳是直接与固定的收卷装置连接,收卷装置的作用是在钻头钻杆上升时收卷钢丝绳,下降过程中释放钢丝绳,存在的问题是:自由下落的钻头钻杆高度随桩孔的钻进深度在不断发生改变,钻头钻杆释放后与桩孔底部接触时,卷扬绳施加给收卷装置的拉伸惯性不恒定,易造成冲击设备振抖过大,偏离原有桩孔,影响桩基的成孔质量;收卷装置受力后无缓冲,容易损伤相关的旋转部件,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体配重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在箱体内设置配重箱,配重箱与冲击设备的收卷装置连接,配重箱内设置流动体,冲击装置与复位机构连接与流动体对应,配重箱升降使冲击装置对流动体冲击挤压,流动体排出后降低配重箱的重量,配重箱的重量由钻头钻杆俯冲力自动调整,适应性好,不易造成冲击设备振抖偏移,降低了收卷装置的冲击力,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配重装置,它包括箱体、流动体、复位机构和冲击装置;所述流动体位于箱体内悬空的配重箱内;所述复位机构与冲击装置连接;所述冲击装置位于流动体上部或下部;所述冲击装置对流动体冲击挤压使其流动;所述流动体流动排出降低配重箱的配重。所述箱体为中空的结构体,内部设置中空的配重箱,配重箱内设置多个向下倾斜的中空溢出管,溢出管位于流动体内。所述流动体为有利于从溢出管通过的砂砾或钢珠。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与冲击装置连接的弹簧和钢丝绳。所述冲击装置为四个柱状体相互铰接的菱形结构,上顶角与复位机构连接,下顶角与流动体对应,两侧顶角与钢丝绳连接。所述冲击装置包括与固定座连接的推杆、与推杆连接的推力柱;所属固定座与复位机构和钢丝绳连接,推力柱深入配重箱内。所述冲击装置位于配重箱内、流动体的上部。所述冲击装置位于箱体内的下部,推力柱与配重箱滑动配合。如上所述的流体配重装置的操作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S1,向上拉动配重箱,菱形的冲击装置向下运动冲击流动体,弹簧伸展,流动体受挤压后从溢出管溢出进入箱体内;S2,释放配重箱,弹簧回缩拉动菱形的冲击装置复位,配重箱内的流动体下降,配重箱重量随之降低;S3,向上拉动配重箱,冲击装置的推力柱向配重箱底部滑动,流动体下降;S4,释放配重箱,冲击装置的推力柱向上挤压流动体,流动体受挤压后从溢出管溢出进入箱体内,配重箱重量随之降低;冲击装置位于流动体上部时,重复S1、S2完成配重;冲击装置位于流动体下部时,重复S3、S4完成配重。一种流体配重装置,它包括箱体、流动体、复位机构和冲击装置,通过在箱体内设置配重箱,通过配重箱与冲击设备的收卷装置连接,通过配重箱内设置流动体,冲击装置与复位机构连接与流动体对应,通过收卷装置拉动配重箱升降使冲击装置对流动体冲击挤压,通过从配重箱内排出部分流动体降低配重箱的重量,配重箱的重量由钻头钻杆俯冲力自动调整。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原桩基成孔冲击设备易振抖偏移桩孔,损伤部件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好,不易造成冲击设备振抖偏移,降低了收卷装置的冲击力,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的特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冲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冲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图。图中:箱体1,配重箱11,溢出管12,流动体2,复位机构3,弹簧31,钢丝绳32,冲击装置4,固定座41,推杆42,推力柱4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中,一种流体配重装置,它包括箱体1、流动体2、复位机构3和冲击装置4;所述流动体2位于箱体1内悬空的配重箱11内;所述复位机构3与冲击装置4连接;所述冲击装置4位于流动体2上部或下部;所述冲击装置4对流动体2冲击挤压使其流动;所述流动体2流动排出降低配重箱11的配重。结构简单,通过在箱体1内设置配重箱11,通过配重箱11与冲击设备的收卷装置连接,通过配重箱11内设置流动体2,冲击装置4与复位机构3连接与流动体2对应,通过收卷装置拉动配重箱11升降使冲击装置4对流动体2冲击挤压,通过从配重箱11内排出部分流动体2降低配重箱11的重量,配重箱11的重量由钻头钻杆俯冲力自动调整,适应性好,不易造成冲击设备振抖偏移,降低了收卷装置的冲击力,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箱体1为中空的结构体,内部设置中空的配重箱11,配重箱11内设置多个向下倾斜的中空溢出管12,溢出管12位于流动体2内。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时,盛装流动体2的配重箱11位于中空的箱体1内,箱体1与冲击设备固定,配重箱11上部与冲击设备收卷装置的卷扬绳连接,卷扬绳收放时拉动配重箱11升降,向下倾斜的中空溢出管12用于在流动体2受挤压时排出部分流动体2,流动体2的排出量是根据冲击装置4对其冲击大小发生改变,适应性更好。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流动体2为有利于从溢出管12通过的砂砾或钢珠。结构简单,固体状的砂砾或钢珠在受到冲击挤压时,不易飞溅,无菱角,摩擦力小,便于冲击装置4插入,便于从溢出管12排出。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复位机构3包括与冲击装置4连接的弹簧31和钢丝绳32。结构简单,使用时,弹簧31用于复位冲击装置4,钢丝绳32用于连接冲击装置4;冲击装置4位于流动体2上部时,钢丝绳32一端与冲击装置4连接,另一端与箱体1底部连接;冲击装置4位于流动体2下部时,钢丝绳32一端与冲击装置4连接,另一端与箱体1上部连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冲击装置4为四个柱状体相互铰接的菱形结构,上顶角与复位机构3连接,下顶角与流动体2对应,两侧顶角与钢丝绳32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由四个柱状体相互铰接的菱形结构的冲击装置4受到配重箱11向上拉伸后,与复位机构3连接的上顶角和与流动体2对应的下顶角逐步缩小,向下俯冲挤压流动体2,与此同时,与钢丝绳32连接的两侧顶角逐步扩大,冲击力道大,复位快。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冲击装置4包括与固定座41连接的推杆42、与推杆42连接的推力柱43;所属固定座41与复位机构3和钢丝绳32连接,推力柱43深入配重箱11内。结构简单,使用时,板状的固定座41上侧面与推杆42连接支撑推力柱43,下面与复位机构3连接复位,配重箱11向上拉伸后,推力柱43逐步脱离配重箱11,流动体2下降,配重箱11释放时,推力柱43挤压流动体2。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冲击装置4位于配重箱11内、流动体2的上部。结构简单,使用时,位于流动体2上部的冲击装置4直接对流动体2进行冲击,流动体2排出速度较快,适用于频率较高的冲击设备;优选地,冲击后的流动体2容易形成凹坑,配重箱11内壁设置与伸缩气缸连接的推平板,将冲击形成后的凹坑推平,有利于承受冲击设备连续的冲击,缓冲效果更好。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冲击装置4位于箱体1内的下部,推力柱43与配重箱11滑动配合。结构简单,使用时,位于流动体2下部的冲击装置4采用挤压的方式排出流动体2,挤压式,推力柱43始终与流动体2接触,由推力柱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配重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箱体(1)、流动体(2)、复位机构(3)和冲击装置(4);所述流动体(2)位于箱体(1)内悬空的配重箱(11)内;所述复位机构(3)与冲击装置(4)连接;所述冲击装置(4)位于流动体(2)上部或下部;所述冲击装置(4)对流动体(2)冲击挤压使其流动;所述流动体(2)流动排出降低配重箱(11)的配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配重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箱体(1)、流动体(2)、复位机构(3)和冲击装置(4);所述流动体(2)位于箱体(1)内悬空的配重箱(11)内;所述复位机构(3)与冲击装置(4)连接;所述冲击装置(4)位于流动体(2)上部或下部;所述冲击装置(4)对流动体(2)冲击挤压使其流动;所述流动体(2)流动排出降低配重箱(11)的配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配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为中空的结构体,内部设置中空的配重箱(11),配重箱(11)内设置多个向下倾斜的中空溢出管(12),溢出管(12)位于流动体(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配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流动体(2)为有利于从溢出管(12)通过的砂砾或钢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配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复位机构(3)包括与冲击装置(4)连接的弹簧(31)和钢丝绳(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配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冲击装置(4)为四个柱状体相互铰接的菱形结构,上顶角与复位机构(3)连接,下顶角与流动体(2)对应,两侧顶角与钢丝绳(3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配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冲击装置(4)包括与固定座(41)连接的推杆(42)、与推杆(42)连接的推力柱(43);所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张瀚王瑞红李远航何卓文谢晓康李洪亚唐洪宇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