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剪力墙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64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剪力墙及其施工工艺,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其中,一种预制剪力墙,包括上部预制主墙体、下部预制主墙体以及用于固定连接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的连接组件,上部预制主墙体与下部预制主墙体之间还设有耗能组件;耗能组件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上支座固定于上部预制主墙体的底部,下支座固定于下部预制主墙体的顶部;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还抵紧设置有若干阻尼层;阻尼层包括钢板层和橡胶层,钢板层和橡胶层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呈上下交替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美观性好、抗震效果突出的一种预制剪力墙,以及能够提高施工便捷性和建筑安全性的一种预制剪力墙的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剪力墙及其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
,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制剪力墙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住宅已慢慢成为住宅建设的主流。大量的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已实现工业化,由产业工人生产完成,施工现场只是以组装和安装施工作业为主。为了使装配式住宅在满足绿色、环保及节能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需要配套的轻质、高强及节能的预制构件加以辅助支持,特别是预制构件中的预制剪力墙。剪力墙在建筑物中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受各类载荷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被广泛住宅中,尤其是高层住宅。但是,针对地震发生概率较大的地区,由于现有预制剪力墙通常没有考虑抗震的问题,导致其抗震性能相对不足,存在安全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剪力墙,利用耗能组件,提高预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保证建筑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第一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剪力墙,包括上部预制主墙体、下部预制主墙体以及用于固定连接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的连接组件,所述上部预制主墙体与下部预制主墙体之间还设有耗能组件;所述耗能组件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固定于上部预制主墙体的底部,所述下支座固定于下部预制主墙体的顶部;所述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还抵紧设置有若干阻尼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预制剪力墙分隔成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两部分,配合连接组件实现上、下部预制主墙体的固定连接,保证该预制剪力墙的整体性。同时,通过在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之间设置耗能组件,借助设置于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的阻尼层,当该预制剪力墙受到外部震动时,各阻尼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相对错位,有效消耗震动的能量,起到耗能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该预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保证该预制剪力墙使用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尼层包括钢板层和橡胶层,所述钢板层和橡胶层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呈上下交替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层能够保证整个阻尼层能具有相对较高的承重能力,不易损坏;橡胶层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在受到震动时,橡胶层能够满足上、下部预制主墙体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相对错位的需求,从而实现有效耗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支座上侧内凹成型有内凹槽,所述上支座底部对应凸起成型有挤压凸起,所述挤压凸起各侧壁一一对应平行于内凹槽各内壁;各所述阻尼层由内凹槽的底部依次向上堆叠,所述挤压凸起从上之下抵紧各阻尼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凹槽配合挤压凸起能够对钢板层和橡胶层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钢板层和橡胶层在使用中发生过大移位而导致耗能组件失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延长耗能组件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限制上、下部预制主墙体发生相对错位的幅度,保证上、下部预制主墙体整体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支座靠近上部预制主墙体的一侧固定有若干第一连接杆,所述上部预制主墙体内部浇筑固定有若干第一套筒;各所述第一连接杆一一对应浇筑固定于各第一套筒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杆浇筑固定在第一套筒中,从而实现上支座在上部预制主墙体上的有效固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支座靠近下部预制主墙体的一侧固定有若干第二连接杆,所述下部预制主墙体内部浇筑固定有若干第二套筒;各所述第二连接杆一一对应浇筑固定于各第二套筒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杆浇筑固定在第二套筒中,从而实现下支座在下部预制主墙体上的有效固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在耗能组件长度方向的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竖直浇筑固定于下部预制主墙体中的主连接钢筋以及竖直浇筑固定与上部预制主墙体中的主连接套筒,所述主连接钢筋竖直穿设对应主连接套筒并与对应主连接套筒浇筑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连接钢筋浇筑固定在主连接套筒中,可实现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的有效固定,保证预制剪力墙整体性,有助于提高预制剪力墙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连接钢筋伸出下部预制主墙体的部分以及主连接套筒的内部空间均呈上小下大的锥形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连接钢筋和主连接套筒同时设置成锥形结构,方便主连接钢筋准确插入对应主连接套筒,提高施工的便捷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厚度方向的同一侧均浇筑成型有粗糙面,所述粗糙面上成型有若干呈均匀分布的配合凹槽;所述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背离其各自粗糙面的一侧均浇筑固定有若干呈部分露出设置的钢筋桁架;该预制剪力墙还包括浇筑设置于上部预制主墙体及下部预制主墙体厚度方向两侧的混凝土面层,任一所述混凝土面层均均匀布满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相邻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设置于粗糙面上的配合凹槽,能够提高混凝土面层与上部预制主墙体及下部预制主墙体结合的强度;类似的,通过在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上设置钢筋桁架,钢筋桁架露出的部分会浇筑在对应一侧混凝土面层中,从而提高混凝土面层与上部预制主墙体及下部预制主墙体的结合强度。通过这种方式,混凝土面层不仅能够提高该预制剪力墙的美观性和结构强度,还能对耗能组件起到限位和保护作用。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剪力墙的施工工艺,通过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交替设置若干钢板层和橡胶层,提高预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建筑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第二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剪力墙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模具分别浇筑成型出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S2、在上部预制主墙体的底部和下部预制主墙体的顶部分别浇筑固定上支座和下支座,在下支座上交替堆叠安装各钢板层和橡胶层;S3、将上部预制主墙体吊装至下部预制主墙体的上方并逐渐下吊上部预制主墙体,上支座对齐下支座并从上至下抵紧各钢板层和橡胶层;S4、将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浇筑固定成一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在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交替设置多层钢板层和橡胶层,在保证预制剪力墙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强度的基础上,钢板层和橡胶层能够满足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小幅度相对错位运动的需求,从而有效消耗震动的能量,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而提高建筑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S3中,各主连接钢筋分别穿设对应主连接套筒;在步骤S4中,向各主连接套筒中灌注混凝土,使得各主连接钢筋分别于对应主连接套筒浇筑固定;随后,在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厚度方向的两侧依次浇筑成型出一层混凝土面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向主连接套筒中浇筑混凝土,能够将主连接钢筋固定在主连接套筒中,实现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的固定连接;同时,混凝土面层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剪力墙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还能对耗能组件起到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实现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充分固定的基础上,在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之间设置耗能组件,借助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小幅度往复相对错位运动消耗震动的能量,提高预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进而提高建筑安全性;2、通过在上部预制主墙体和下部预制主墙体中分别设置主连接套筒和主连接钢筋,并将主连接钢筋和主连接套筒设置成锥形结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剪力墙,包括上部预制主墙体(1)、下部预制主墙体(2)以及用于固定连接上部预制主墙体(1)和下部预制主墙体(2)的连接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预制主墙体(1)与下部预制主墙体(2)之间还设有耗能组件(4);所述耗能组件(4)包括上支座(41)和下支座(42),所述上支座(41)固定于上部预制主墙体(1)的底部,所述下支座(42)固定于下部预制主墙体(2)的顶部;所述上支座(41)和下支座(42)之间还抵紧设置有若干阻尼层(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剪力墙,包括上部预制主墙体(1)、下部预制主墙体(2)以及用于固定连接上部预制主墙体(1)和下部预制主墙体(2)的连接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预制主墙体(1)与下部预制主墙体(2)之间还设有耗能组件(4);所述耗能组件(4)包括上支座(41)和下支座(42),所述上支座(41)固定于上部预制主墙体(1)的底部,所述下支座(42)固定于下部预制主墙体(2)的顶部;所述上支座(41)和下支座(42)之间还抵紧设置有若干阻尼层(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43)包括钢板层(432)和橡胶层(431),所述钢板层(432)和橡胶层(431)在上支座(41)和下支座(42)之间呈上下交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42)上侧内凹成型有内凹槽(421),所述上支座(41)底部对应凸起成型有挤压凸起(411),所述挤压凸起(411)各侧壁一一对应平行于内凹槽(421)各内壁;各所述阻尼层(43)由内凹槽(421)的底部依次向上堆叠,所述挤压凸起(411)从上之下抵紧各阻尼层(4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41)靠近上部预制主墙体(1)的一侧固定有若干第一连接杆(412),所述上部预制主墙体(1)内部浇筑固定有若干第一套筒(5);各所述第一连接杆(412)一一对应浇筑固定于各第一套筒(5)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42)靠近下部预制主墙体(2)的一侧固定有若干第二连接杆(422),所述下部预制主墙体(2)内部浇筑固定有若干第二套筒(6);各所述第二连接杆(422)一一对应浇筑固定于各第二套筒(6)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在耗能组件(4)长度方向的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竖直浇筑固定于下部预制主墙体(2)中的主连接钢筋(31)以及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华朱鑫鑫胡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龙哲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