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05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其包括模座、安装于模座上的下模及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能够向靠近或远离下模方向运动的上模,上模设置有用于原料注入的注料孔,上模与下模合模时形成有用于原料流通的流道、用于成型拉链上止块的两个型腔及用于收容拉链带的两个收容槽,流道包括首端与注料孔连通的主流道及自主流道末端向远离主流道的中轴线方向分别延伸的两副流道,两个型腔间隔对称设置且型腔的形状与拉链上止块形状匹配,两个型腔通过两个副流道分别与主流道连通,两个收容槽分设于主流道的两侧,两个型腔分别对应位于两收容槽的分布路径上。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成品良率更高。

Molding Die for Upper Block of Zipp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zipper upper stop forming die, which comprises a die base, a lower die mounted on the die base and an upper die driven by a driving mechanism that can move close to or far from the lower die. The upper die is provided with a feed hole for the injection of raw materials. When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are closed, a flow channel for the flow of raw materials, two cavities for forming the upper stop of the zipper and the upper die for the injection of raw materials are formed. Two receptacles of the zipper belt, the main channel connected with the feeding hole at the head and two pairs of channels extending separately toward the central axis away from the main channel at the end of the autonomous channel, the two receptacles are symmetrically spaced and the shape of the cavity matches the shape of the block on the zipper. The two receptacl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hannel through two secondary channels respectively, and the two receptacles are separated in the main channel. On both sides, the two cavities correspond to the distribution paths of the two receptacles. Compared with the related technology, the zipper upper block forming di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er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拉链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拉链的用处和种类越来越多,而且使用数量越来越大,所以人们对于拉链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目前常见的拉链一般包括两条布带,两条布带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链牙,通过拉头的滑动将两条布带上的链牙相互咬合或互相分离,拉头向一端滑动将两条布带上链牙分开的一端为下端,一般设置有方块和插销;而向另一端滑动将两条布带上链牙咬合的一端为上端,一般设置有上止块,通过上止块阻止拉头脱离链牙。在相关技术中,拉链的加工通常包括如下步骤:排咪工序(在布带上连续注塑等间距的链牙,形成链带)→定寸工序(在链带上根据所需要的尺寸通过刀口除去相邻两段链带之间需要空出的链带上的链牙,链带上分别形成链牙区和缺牙区)→贴胶工序(在链带上的缺牙区贴上胶布,形成胶布区域,再对该胶布进行超音波热压处理,增加该胶布区域的结构强度)→冲孔工序(在链带上的胶布区域上进行冲孔,形成通孔区域)→穿头工序(将拉头通过通孔区域导入链带并穿入链牙区)→注塑工序(在链牙区上注塑成型上止块和方块)→合链工序(将两条链带上的链牙并合)→切断工序(将已经组装好拉头并且注塑好上止块和方块的链带段从链带上裁切下来,形成成品拉链)。然而相关技术中,方块和插销以及上止均在同一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的,这样就导致了在注塑上一段链带的方块与插销时同时也在注塑下段链带的上止块,一旦注塑时出现偏差,最终将导致两段链带同时成为残次品。如在上一段链带注塑方块时出现偏差使得最终注塑成型的方块为残次品时,同一处的下一段链带的上止块也同样为残次品,这样就导致了一旦注塑时出现偏差就会出现两段均为残次品的情况,而使得最终成型的两段成品拉链均不能满足使用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成品良率的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其包括模座、安装于所述模座上的下模及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方向运动的上模,所述上模设置有用于原料注入的注料孔,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形成有用于原料流通的流道、用于成型所述拉链上止块的两个型腔及用于收容拉链带的两个收容槽,所述流道包括首端与所述注料孔连通的主流道及自所述主流道末端向远离所述主流道的中轴线方向分别延伸的两副流道,两个所述型腔间隔对称设置且所述型腔的形状与所述拉链上止块形状匹配,两个所述型腔通过两个所述副流道分别与所述主流道连通,两个所述收容槽分设于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两个所述型腔分别对应位于两所述收容槽的分布路径上。优选的,自所述主流道方向往所述型腔方向所述副流道截面面积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上模包括自靠近所述下模表面向远离所述下模方向凹陷形成的两型腔槽,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型腔槽与所述下模配合形成所述型腔。优选的,所述上模还包括自靠近所述下模表面向远离所述下模方向凹陷形成的两凹槽,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凹槽与所述下模配合形成所述收容槽。优选的,所述上模包括自靠近所述下模表面向远离所述下模方向凹陷形成的主流道槽与两副流道槽,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主流道槽与所述下模配合形成所述主流道,所述副流道槽与所述下模配合形成所述副流道。优选的,两所述型腔关于所述主流道末端间隔对称设置。优选的,两所述收容槽关于所述主流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自所述主流道首端方向往所述主流道末端方向所述收容槽与所述主流道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上模靠近所述下模一侧设有两个导向柱,两所述导向柱关于所述主流道间隔对称设置,所述下模靠近所述上模一侧设有两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正对所述导向柱设置,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导向柱对应收容于所述导向槽内。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通过将拉链的两个上止在同一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并且在该模具中不会同时注塑拉链方块与拉链插销,将拉链上止块与拉链方块和拉链插销在不同的模具中分开注塑成型,使得即使注塑失败也仅仅只会影响到一段拉链带的成型而不会同时使得两段拉链带同时成为残次品,从而提升了最终加工成型的拉链带的成品良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的上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的下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主要为解决由于拉链加工过程中上止块与方块和插销在同一模具中注塑成型,从而导致了一旦注塑失败将会影响到两段拉链带,进而使得最终加工成品良率降低的问题。本技术将拉链的两上止在同一模具上进行注塑成型,使得在加工过程中即使注塑失败也仅仅只影响到一段拉链带,从而提升了成品良率。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其包括上模10及与所述上模10配合成型拉链上止块的下模20,其中所述下模20为定模固定于模座上,所述上模10为动模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下可沿靠近所述下模20方向运动与所述下模20贴合,同时所述上模10也可沿远离所述下模20方向运动与所述下模20分离,通过所述上模10一次往复运动对拉链带进行一次拉链上止块的注塑成型。所述上模10与所述下模20合模时形成有用于原料流通的流道、用于成型所述拉链上止块的型腔及用于收容拉链带的收容槽。所述流道包括首端与所述注料孔连通的主流道及自所述主流道末端向远离所述主流道的中轴线方向分别延伸的两副流道,所述型腔设有两个,两所述型腔间隔对称设置且所述型腔的形状与所述拉链上止块形状匹配,两所述型腔通过两所述副流道分别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收容槽间隔对称设有两条,两所述收容槽分设于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两所述型腔分别对应位于两所述收容槽的分布路径上。所述上模10呈长方体状。所述上模10包括贯穿所述上模10设置的注料孔11、设于所述上模10靠近所述下模20一侧的导向柱12、设于所述上模10靠近所述下模20一侧的第一固定孔13、自靠近所述下模20表面往远离所述下模20方向凹陷形成的流道槽14、型腔槽15及凹槽16。所述注料孔11位于所述上模10中心区域,所述注料孔11自所述上模10远离所述下模20一侧往靠近所述下模20方向贯穿形成,所述注料孔11用于原料的注入,当所述上模10与所述下模20合模时通过所述注料孔11将原料注入至所述型腔中用于成型。所述导向柱12设有两个,两所述导向柱12关于所述流道槽14间隔对称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导向柱12使得所述上模10在往所述下模20移动时可以快速精准的定位实现合模。所述第一固定孔13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其包括模座、安装于所述模座上的下模及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方向运动的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设置有用于原料注入的注料孔,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形成有用于原料流通的流道、用于成型所述拉链上止块的两个型腔及用于收容拉链带的两个收容槽,所述流道包括首端与所述注料孔连通的主流道及自所述主流道末端向远离所述主流道的中轴线方向分别延伸的两副流道,两个所述型腔间隔对称设置且所述型腔的形状与所述拉链上止块形状匹配,两个所述型腔通过两个所述副流道分别与所述主流道连通,两个所述收容槽分设于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两个所述型腔分别对应位于两所述收容槽的分布路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其包括模座、安装于所述模座上的下模及在驱动机构带动下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方向运动的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设置有用于原料注入的注料孔,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形成有用于原料流通的流道、用于成型所述拉链上止块的两个型腔及用于收容拉链带的两个收容槽,所述流道包括首端与所述注料孔连通的主流道及自所述主流道末端向远离所述主流道的中轴线方向分别延伸的两副流道,两个所述型腔间隔对称设置且所述型腔的形状与所述拉链上止块形状匹配,两个所述型腔通过两个所述副流道分别与所述主流道连通,两个所述收容槽分设于所述主流道的两侧,两个所述型腔分别对应位于两所述收容槽的分布路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主流道方向往所述型腔方向所述副流道截面面积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自靠近所述下模表面向远离所述下模方向凹陷形成的两型腔槽,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合模时所述型腔槽与所述下模配合形成所述型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上止块成型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德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