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茂连专利>正文

新型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94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门锁,主要系将两侧门内外把手与其固定筒锁固结合;且于门内把手的固定筒中,设置一旋钮启闭装置;于门外把手的固定筒中,装置一锁心启闭装置;再于门外固定环内,设置启闭控制装置,即提供一种可于把手为实心或摇杆的门锁内外把手上,分别直接设置启闭旋钮于启闭锁心,使能与一般把手为空心的喇叭锁型门锁一样,可分别直接由门内、外把手上的旋钮或锁心,作上锁与开锁(启)动作的新型门锁。(*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特别涉及一种可通用装置使用在旧门的原装置一般喇叭锁型的门锁装置位置上的新型门锁,该门锁能与把手为空心的喇叭锁型门锁一样,可分别直接由门内、外把手上的旋钮或锁心,作上锁与开锁(启)动作。传统常用的把手(包含门内、外把手)为实心的喇叭锁型门锁或把手为摇杆的摇杆型门锁等,均仅适于作不必上锁锁闭的<通道门>上安装使用而已;若为装置具有可上锁锁心的门上使用时,则需再于原喇叭型或摇杆型门锁的把手上或下侧门板上,另挖设一锁心承装孔,以供另装设一可上锁锁闭的锁心或锁具;或者是于门板上挖设一较长的孔洞,用以装设一具有可锁闭装置的摇杆型门锁。然而,若遇一般把手原为空心的喇叭锁型门锁的用户,欲换新门锁时,改装把手为实心的喇叭锁型门锁或摇杆型门锁时,因需如上述,得于门板下另挖设一锁心或锁具装置孔洞,方能达到改装的目的,否则只有换新门板,十分不便。即因此一缘故,有些用户干脆打消换新款式及把手为实心的喇叭锁型门锁,或是摇杆型门锁。使用户失去换新款式门锁的机会;同时,令生产把手为实心的喇叭锁型门锁或摇杆型门锁的制造商也失去了销售的契机。本技术的创作人乃系专业从事各种门锁的制造销售工作,,为使所产制的各型门锁,均能够随用户的需要,直接通用装置使用在旧门的原装置一般喇叭型门锁位置上,特经研究而创造出本技术<新型门锁>。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随用户的需要,通用装置使用在旧门的原装置一般喇叭锁型的门锁装置位置的新型门锁。换言之,也即提供一种可于把手为实心或摇杆的门锁内外把手上,分别直接设置启闭旋钮与启闭锁心,使能与一般把手为空心的喇叭锁型门锁一样,可分别直接由门内、外把手上的旋钮或锁心,作为上锁与开锁(启)动作的新型门锁。本技术新型门锁,主要系改进将门内、外两侧把手与其固定筒锁固结合;且于其一侧门内把手上的固定筒中,设置一旋钮启闭装置;而于另一侧门外把手的固定筒中,装置一锁心启闭装置;同时,再于门外固定环内,设置启闭控制装置所构成;启闭控制装置,包含一弹簧,一上凸轮,一中凸轮及一下凸轮构成,乃依序装入由门外固定环内侧改进突设的承筒中,再钉固一盖板固定之;其上凸轮,系由一中央具有贯穿孔的轮体两侧,分别突设一“T”型翼片构成,于其与中凸轮贴合面上,并设有两卡槽;其中凸轮,系一于中央设置一于孔内壁具有两启闭突缘的柱坑的轮体,其轮体在与上凸轮贴合面上,则设有两凸台,并系与旋钮装置的启闭杆钉(铆)固结合;其下凸轮,系一于两侧设置可与上凸轮轮体上的“T”型翼片卡合的卡槽的筒形轮体,并系铆固枢装在盖板上,可位于其上作自转动作;并系与锁闩启闭杆钉(铆)固结合;旋钮启闭装置,包含一旋钮,系由一旋钮一端突设一轴筒构成,乃插装在一侧门内把手中;一扣环,扣装在旋钮的旋钮的轴筒上,使之枢装在上述把手中;一启闭杆,一端插装在旋钮的轴筒中,另一端并已与中凸轮固定结合。下面以把手为实心的喇叭锁型门锁为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喇叭锁型本技术于完全开启状态时的纵剖面图;图2为喇叭锁型本技术主要改进构件立体分解图;图3为喇叭锁型本技术于门内(或由门外)上锁状态时的部分纵剖面图。本技术的喇叭锁型新型门锁,乃如图1所示,主要系改进将两侧(门内、外)把手1、1′分别与其固定筒4、4′用螺帽41、41′锁固结合(现有常用者均系以粘固结合)。且于其一侧(门内)把手1上的固定筒4中,设置一旋钮启闭装置5;而于其另一侧(门外)把手1′的固定筒4′中,装置一锁心启闭装置6;同时,再于其门外固定环2′内,设置启闭控制装置8等所构成。其中,该启闭控制装置8,乃如图1、图2所示,主要系由一弹簧81,一上凸轮82,一中凸轮83及一下凸轮84构成,乃依序装入由门外固定环2′内侧改进突设的承筒21中,再以一盖板25(如图1所示)钉固于该承筒21两侧预设的突筒22上固定之。于该承筒21中,乃于近底部两侧,各设有一组中央具有卡槽的两凸缘条23,以供卡掣上凸轮82之用;而于门外把手1′上的固定筒4′筒体40终端,乃设置一对缺槽42,以备供卡装上凸轮82之用。因上凸轮82系装置在门外固定环2′的承筒21中,可与其中的两组凸缘条23及下凸轮84相卡合;且系套装在门外把手1′上的固定筒4′筒体终端的一对缺槽42上,受其带动;同时,又需可供锁心60的转轴61的先端启闭板62穿过,故系于其轮体820中央设置贯穿孔821,且于其轮体820的两侧,突设有“T”型翼片822,使可套装在固定筒4′的缺槽42上,又可与固定环2′的承筒21中的凸缘条23卡合。又,该上凸轮82,有时需与中凸轮83相卡合(如欲由门外把手1′作开门动作时),故需于其轮体820与中凸轮83贴合面上,设置两卡槽823;而于中凸轮轮体830上,则对应设置两凸台831。该中凸轮83乃需执行本技术门锁的启闭动作,故需于其轮体830中央,设置一于孔内壁具有两启闭突缘833的柱坑832,以供锁心转轴先端的启闭板62的穿入及带动,以由锁心60作启闭动作;同时,还需将其轮体830与旋钮启闭装置5的启闭杆53钉(铆)固结合,使亦可由门内以旋钮启闭装置5的旋钮51作锁闭动作。至于下凸轮84,因有时需与上凸轮82轮体820上的“T”型翼片822卡合(即于锁心60开启,欲以门外把手1′作开门动作时),故系于其筒形轮体840两侧各设有一卡槽841,以备与上凸轮82的“T”型翼片822卡合之用;其筒形轮体840并系铆固枢装在盖板25上,可位于其上作自转动作;且需与锁闩启闭杆7钉(铆)固结合之,使可随时(不论上锁与否)以门内把手1作开门动作。5为本技术的旋钮启闭装置,乃由一旋钮51,一扣环52及一启开杆53所构成。其中,该旋钮51系由一旋钮510一端,突设一轴筒511构成,乃以扣环52枢设在本技术门锁一侧(门内)把手1中(如图1所示),其轴筒511并和已与中凸轮83钉固结合的启闭杆53插装结合,使藉扭转旋钮51以作由门内本技术新型门锁的作启闭动作。如图1所示状态,系本技术的锁心启闭装置6和旋钮启闭装置5均为“开启”状态时的剖面图,此时因上凸轮82的“T”型翼片821未与门外固定环2′内的凸缘条23上的卡槽卡合(掣),故可由门外扭转把手1′作扭转固定筒4,以带动上凸轮82和中凸轮83作转动动作,连带地同步驱动下凸轮84连同锁闩启闭杆7一并作转动动作,而可令锁闩3的锁舌31缩入,以达开启门扉(板)9的目的。而若是为由门外以钥匙10(如图3中假想线所示)作上锁动作时,则只要将钥匙10插入锁心60中以转动其启闭轴63,用以带动中凸轮转动,使其上的凸台831不与上凸轮82上的卡槽823偶合,而可顶使上凸轮82作上移卡入门外固定环2′内的凸缘条23上的卡槽中的卡掣动作,即可作由门外上锁的动作。由于本技术的中凸轮轮体830中央所设的锁心启闭板63插置孔832,系于其孔内壁设具足够“游隙空间”的卡缘833,故在由门外作上述上锁动作后,仍可藉由门内把手1的扭转或以其上的旋转钮启闭装置5的旋钮51的扭转,作闭启动作。而若是本技术于如图1所示的“开启”状态时,欲由门内作“上锁”动作时,则只要扭转旋钮51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门锁,其特征在于将门内、外两侧把手与其固定筒锁固结合;且于其一侧门内把手上的固定筒中,设置一旋钮启闭装置;而于另一侧门外把手的固定筒中,装置一锁心启闭装置;同时,再于门外固定环内,设置启闭控制装置所构成;启闭控制装置,包含:一弹 簧,一上凸轮,一中凸轮及一下凸轮构成,乃依序装入由门外固定环内侧改进突设的承筒中,再钉固一盖板固定之;其上凸轮,系由一中央具有贯穿孔的轮体两侧,分别突设一“T”型翼片构成,于其与中凸轮贴合面上,并设有两卡槽;其中凸轮,系一于中央设置 一于孔内壁具有两启闭突缘的柱坑的轮体,其轮体在与上凸轮贴合面上,则设有两凸台,并系与旋钮装置的启闭杆钉(铆)固结合;其下凸轮,系一于两侧设置可与上凸轮轮体上的“T”型翼片卡合的卡槽的筒形轮体,并系铆固枢装在盖板上,可位于其上作自转动作; 并系与锁闩启闭杆钉(铆)固结合;旋钮启闭装置,包含:一旋钮,系由一旋钮一端突设一轴筒构成,乃插装在一侧门内把手中;一扣环,扣装在旋钮的旋钮的轴筒上,使之枢装在上述把手中;一启闭杆,一端插装在旋钮的轴筒中,另一端并已与中凸轮固 定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连
申请(专利权)人:黄茂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