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中用到的豆渣氧化脱色反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49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1:49
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中用到的豆渣氧化脱色反应罐,反应罐内设置有搅拌轴和电加热丝,其上设置有豆渣进料斗、注水管、氧化剂注入管和排料口,其侧壁为外侧壁和内侧壁形成的中空夹层结构,在夹层内设置有气囊,气囊通过压缩空气管道向其内充入压缩空气,并通过充气管组件向反应罐的内部鼓入压缩空气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罐内通过安装电热丝,实现了对其内豆渣的加热功能,将反应罐设置成双层中空结构,并在夹层中安装气囊,再将气囊通过若干充气管组件向罐体内充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对反应罐内的豆渣进行急速降温冷却,以便于进行氧化脱色反应,从而提高了双氧水的氧化脱色效果,也降低了双氧水的用量。

A Reaction Tank for the Oxidation and Decolorization of Soybean Residu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oybean Fiber Powder

A soybean residue oxidation decolorization reactor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oybean fibre powder is provided with a stirring shaft and an electric heating wire, on which a soybean residue feeding hopper, a water injection pipe, an oxidant injection pipe and a discharge outlet are arranged. The side wall of the reactor is a hollow sandwich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outer and inner walls. An air bag is arranged in the sandwich, and the air bag is filled into the reactor through a compressed air pipe. Compressed air is pumped in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reactor through the inflatable tube assembly for cooling. The reac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heating function of the soybean dregs in the reactor tank by installing an electric heating wire. The reactor tank is arranged into a double-layer hollow structure, and an air bag is installed in the interlayer. The air bag is filled with compressed air into the tank through a number of air-filled tube components, and the soybean dregs in the reactor tank are cooled rapidly by air to facilitate oxidation decolorization reaction, thereby lifting the air bag. The oxidation decolorization effect of hydrogen peroxide is improved and the amount of hydrogen peroxide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中用到的豆渣氧化脱色反应罐
本技术涉及到化工领域中大豆纤维粉的生产,具体的说是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中用到的豆渣氧化脱色反应罐。
技术介绍
大豆膳食纤维主要是指大豆中那些不能为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高分子糖类的总称。主要包括纤维素、果胶质、木聚糖、甘露糖等,膳食纤维尽管不能为人体提供任何的营养成分,但可安全地调节人体的血糖水平,预防便秘,增加饱腹感。同时具有预防肥胖、促进双歧杆菌及需氧菌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生理功能,因此,医学界及营养学界公认膳食纤维是“第七大营养素”。此外,大豆膳食纤维还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食用安全方便等特点,是膳食纤维中的佼佼者。大豆油是大豆的一种主要产品,将大豆压榨获取大豆油之后剩余的副产物豆渣,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动物饲料的一部分进行使用的,这不仅造成了大豆产品附加值的降低,而且浪费了大豆很大一部分的营养物质。经研究表明,豆渣含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53.3%、脂肪3.3%,此外还含有钙、铁等矿物质,因此,利用豆渣生产大豆膳食纤维存在着天然的基础。现有技术中,利用豆渣生产大豆膳食纤维,其主要步骤如下:湿豆渣-调酸-热水浸泡-中和-氧化脱色-脱水干燥-粉碎-过筛-豆渣粉-挤压-冷却-粉碎-功能活化和超微粉碎。而在其中的氧化脱色环节中,一般是利用过氧化氢(也就是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对豆渣进行氧化,从而使其中的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黄豆素等色素分子的生色基构成共轭双键被破坏,从而起到脱色脱味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的氧化脱色反应罐,实际上就是简单的反应釜,将豆渣用水溶解后向其中加入双氧水进行氧化脱色,由于双氧水氧化脱色之前需要先进行高温对豆渣进行加热,而在氧化脱色时又需要低温条件,因此,现有的氧化脱色反应罐不能实现这两种功能,导致其氧化脱色效率低,对双氧水的消耗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中用到的豆渣氧化脱色反应罐,该反应罐内通过安装电热丝,实现了对其内豆渣的加热功能,同时,将反应罐设置成双层中空结构,并在夹层中安装气囊,再将气囊通过若干充气管组件向罐体内充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对反应罐内的豆渣进行急速降温冷却,以便于进行氧化脱色反应,从而提高了双氧水的氧化脱色效果,也降低了双氧水的用量。本技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中用到的豆渣氧化脱色反应罐,该反应罐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带动的搅拌轴,顶部设置有豆渣进料斗、注水管和氧化剂注入管,其底部设置有带控制阀板的排料口,在反应罐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丝,该反应罐的侧壁为外侧壁和内侧壁形成的中空夹层结构,且在两者的夹层内设置有气囊,该气囊通过压缩空气管道向其内充入压缩空气,之后通过若干个充气管组件向反应罐的内部鼓入压缩空气进行冷却;所述的充气管组件包括穿过内侧壁伸入到反应罐内部的管体和设置在管体端部的塞盖,其中,塞盖通过其上设置的塞柱与管体滑动配合连接,在塞盖上环绕塞柱设置有环形密封胶套,且环形密封胶套内圈直径与管体端部的外径相等,从而使环形密封胶套箍在管体端部;在管体内紧贴其内侧壁设置有带连接弹簧的固定挡环,连接弹簧的自由端与塞柱的自由端连接,且在连接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塞盖和环形密封胶套将管体的端部封闭;在塞柱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其轴向平行的主气道以及若干与主气道连通的排气孔,主气道一端与管体内部连通,另一端封闭,排气孔的自由端贯穿塞柱的侧壁,在管体的端部侧壁上设置有与排气孔数量对应的透气孔,且这些透气孔被环形密封胶套封闭;在气囊内的压缩空气推动塞柱克服连接弹簧的弹力向管体端部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排气孔与透气孔对应接通,且此时环形密封胶套将透气孔暴露出来,以使气囊内的压缩空气经管体、主气道、排气孔和透气孔进入到反应罐内,对其内的物料进行快速降温。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反应罐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机架,在该固定机架上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的出风口与压缩空气管道连通。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内侧壁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本技术的再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塞柱与管体为间隙配合,以便于塞柱在管体内滑动。本技术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为,所述搅拌轴上沿其高度方向分布有至少一组的搅拌叶片,每一组搅拌叶片均包括至少三根叶杆,这些叶杆位于环绕搅拌轴轴体上分布的竖状槽内,且每根叶杆的顶部均与其对应的竖状槽的顶部铰接,底部设置有弧形叶片。本技术上一优选实施方案的进一步细化方案为,所述弧形叶片的中轴线与叶杆的中轴线平行,且两者的连接点位于弧形叶片的一侧,在搅拌轴轴体上设置有搅拌叶片组数相对应的环状切槽,每个环状切槽与一组搅拌叶片中的所有竖状槽均连通,从而使该组搅拌叶片中的弧形叶片处于该环状切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反应罐内通过安装电热丝,实现了对其内豆渣的加热功能,同时,将反应罐设置成双层中空结构,并在夹层中安装气囊,再将气囊通过若干充气管组件向罐体内充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对反应罐内的豆渣进行急速降温冷却,以便于进行氧化脱色反应,从而提高了双氧水的氧化脱色效果,也降低了双氧水的用量;2)本技术的充气管组件管体端部设置有塞盖和在其内滑动且与塞盖连接的塞柱将其密封,从而防止水或者豆渣进入到管体内将其堵塞,这个塞盖和塞柱通过连接弹簧固定在管体端部,在气囊内通入压缩空气时,压缩空气推动塞柱移动,从而将塞柱内的主气道、排气孔和管体上的透气孔连通,使压缩空气进入到反应罐内,而在停止通入压缩空气后,塞柱和塞盖在连接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缩回,从而使主气道、排气孔和透气孔形成的贯通气道断开,防止水沿透气孔进入到充气管组件内;3)本技术为了豆渣的溶解效果以及氧化时反应的充分,本技术设置了搅拌轴,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是由若干根带弧形叶片的叶杆构成,这些叶杆铰接在轴体上的竖状槽内,在自然状态下,受重力影响,叶杆是处于竖状槽内的,不会对加入豆渣是构成影响,而一旦搅拌轴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这些叶杆在离心力作用下会脱离竖状槽支起,进而对豆渣进行翻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反应罐侧壁结构示意图;图3为充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搅拌轴上叶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叶杆和弧形叶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侧壁,101、外侧壁,102、内侧壁,2、气囊,3、电加热丝,4、充气管组件,401、管体,402、塞柱,403、排气孔,404、塞盖,405、环形密封胶套,406、透气孔,407、主气道,408、连接弹簧,409、固定挡环,5、搅拌轴,501、竖状槽,502、环状切槽,503、弧形叶片,504、叶杆,6、排料口,7、豆渣进料斗,8、氧化剂注入管,9、注水管,10、压缩空气管道,11、鼓风机,12、固定机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如图1-4所示,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中用到的豆渣氧化脱色反应罐,该反应罐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带动的搅拌轴5,顶部设置有豆渣进料斗7、注水管9和氧化剂注入管8,其底部设置有带控制阀板的排料口6,所述的控制阀板实际上就是控制阀,只是其中的通道比较大,从而便于豆渣通过;在反应罐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丝3,电加热丝3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中用到的豆渣氧化脱色反应罐,该反应罐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带动的搅拌轴(5),顶部设置有豆渣进料斗(7)、注水管(9)和氧化剂注入管(8),其底部设置有带控制阀板的排料口(6),在反应罐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丝(3),其特征在于:该反应罐的侧壁(1)为外侧壁(101)和内侧壁(102)形成的中空夹层结构,且在两者的夹层内设置有气囊(2),该气囊(2)通过压缩空气管道(10)向其内充入压缩空气,之后通过若干个充气管组件(4)向反应罐的内部鼓入压缩空气进行冷却;所述的充气管组件(4)包括穿过内侧壁(102)伸入到反应罐内部的管体(401)和设置在管体(401)端部的塞盖(404),其中,塞盖(404)通过其上设置的塞柱(402)与管体(401)滑动配合连接,在塞盖(404)上环绕塞柱(402)设置有环形密封胶套(405),且环形密封胶套(405)内圈直径与管体(401)端部的外径相等,从而使环形密封胶套(405)箍在管体(401)端部;在管体(401)内紧贴其内侧壁设置有带连接弹簧(408)的固定挡环(409),连接弹簧(408)的自由端与塞柱(402)的自由端连接,且在连接弹簧(408)处于自由状态时,塞盖(404)和环形密封胶套(405)将管体(401)的端部封闭;在塞柱(40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其轴向平行的主气道(407)以及若干与主气道(407)连通的排气孔(403),主气道(407)一端与管体(401)内部连通,另一端封闭,排气孔(403)的自由端贯穿塞柱(402)的侧壁,在管体(401)的端部侧壁上设置有与排气孔(403)数量对应的透气孔(406),且这些透气孔(406)被环形密封胶套(405)封闭;在气囊(2)内的压缩空气推动塞柱(402)克服连接弹簧(408)的弹力向管体(401)端部运动到极限位置时,排气孔(403)与透气孔(406)对应接通,且此时环形密封胶套(405)将透气孔(406)暴露出来,以使气囊(2)内的压缩空气经管体(401)、主气道(407)、排气孔(403)和透气孔(406)进入到反应罐内,对其内的物料进行快速降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纤维粉生产中用到的豆渣氧化脱色反应罐,该反应罐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带动的搅拌轴(5),顶部设置有豆渣进料斗(7)、注水管(9)和氧化剂注入管(8),其底部设置有带控制阀板的排料口(6),在反应罐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的电加热丝(3),其特征在于:该反应罐的侧壁(1)为外侧壁(101)和内侧壁(102)形成的中空夹层结构,且在两者的夹层内设置有气囊(2),该气囊(2)通过压缩空气管道(10)向其内充入压缩空气,之后通过若干个充气管组件(4)向反应罐的内部鼓入压缩空气进行冷却;所述的充气管组件(4)包括穿过内侧壁(102)伸入到反应罐内部的管体(401)和设置在管体(401)端部的塞盖(404),其中,塞盖(404)通过其上设置的塞柱(402)与管体(401)滑动配合连接,在塞盖(404)上环绕塞柱(402)设置有环形密封胶套(405),且环形密封胶套(405)内圈直径与管体(401)端部的外径相等,从而使环形密封胶套(405)箍在管体(401)端部;在管体(401)内紧贴其内侧壁设置有带连接弹簧(408)的固定挡环(409),连接弹簧(408)的自由端与塞柱(402)的自由端连接,且在连接弹簧(408)处于自由状态时,塞盖(404)和环形密封胶套(405)将管体(401)的端部封闭;在塞柱(40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与其轴向平行的主气道(407)以及若干与主气道(407)连通的排气孔(403),主气道(407)一端与管体(401)内部连通,另一端封闭,排气孔(403)的自由端贯穿塞柱(402)的侧壁,在管体(401)的端部侧壁上设置有与排气孔(403)数量对应的透气孔(406),且这些透气孔(406)被环形密封胶套(405)封闭;在气囊(2)内的压缩空气推动塞柱(402)克服连接弹簧(408)的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玉红丁明洁周津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金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