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木林专利>正文

改良的管形锁按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4991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形锁按钮装置。它主要是在内盖板内设置一限位片,在内侧转轴的上、下壁设置定位孔及限位缺槽,还在内侧转轴内套设一传动筒,该传动筒前侧衔接一按钮,且该按钮凸出在内侧把手中间,该传动筒中间的上、下两侧具有两相对的透孔及穿孔,又在该透孔及穿孔间设置可上、下动作的掣动片,该掣动片上侧具有凸出部,而下侧具有一抵杆。从而,可避免将人反锁在门外的现象。(*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形锁按钮装置。目前,一般常用于门锁上的锁具,大致有管形锁及圆柱形锁两种,其中,管形锁的结构设计特征在于管形锁的锁栓与锁具中间的传动构件本体系呈一完整的管体,而圆柱形锁的锁栓乃与传动构件本体呈卡勾的分离连动状态,因此,就两者在强度上的比较,其管形锁具有较佳的防盗功效,因此,对于较注重住家安全的消费者,其管形锁乃是较能符合需求的选择。其管形锁的构造主要包含,一设置在室内的内侧把手,一设置在室外的外侧把手及一位于门板内且可带动锁栓伸缩的传动构件本体所构成,其管形锁可借旋转内、外侧把手带动传动构件本体,而达到启闭门扇的目的、且在内侧把手上具有一旋钮,可供使用者可在室内拨转旋钮来设定门锁在闭锁状态。但是,上述管形锁的旋钮无法借旋转内侧把手来解除其闭锁设定,因此使用者若忘记解除闭锁状态,而且又忘记带钥匙的情况下,即由室内出去,则会被反锁在门外。鉴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管形锁按钮装置,它是以一可借旋转室内把手解除闭锁状态的按钮结构来取代;该管形锁的内侧把手中间具有一凸出的按钮,按钮尾端衔接一穿设于内侧转轴内的传动筒,该传动筒中间具有一可上下动作的掣动片,在传动筒尾端具有两卡端;在需设定闭锁时,可由室内按压按钮,则该传动筒的掣动片即深入卡于内侧转轴内,且尾端的卡端同时插入位于锁具中央的限位片,使得外侧转轴无法转动,而在旋转内侧把手时,其内侧转轴即使传动筒的掣动片解除卡合状态,且传动筒尾端的卡端脱离限位片,使得按钮浮起,因此锁具得以借旋转内侧把手解除闭锁设定,提供使用者免于被反锁的顾虑。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典型实施例分解图;图2本技术典型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3本技术典型实施例传动筒的局部剖视图;图4本技术典型实施例非闭锁状态侧剖视图;图5本技术典型实施例闭锁状态侧视图;图6本技术典型实施例传动筒的卡端卡在限位片两限位槽的端视图;图7本技术典型实施例传动筒的掣动片向上凸出卡于内侧转轴定位孔的示意图8本技术典型实施例传动筒的掣动片被内侧转轴内壁向下推抵的示意图;图9本技术典型实施例传动筒的掣动片的抵杆沿限位缺槽侧壁的动作示意图。图中10、锁栓11、枢转孔20、外侧把手30、内侧把手31、透孔40、外盖板41、扭转轴 42、螺设杆43、螺设杆 50、内盖板51、空心圆柱52、空心圆柱53、圆孔531、凸缘 60、内侧转轴61、凸块62、垫圈63、C型环 64、夹孔65、凸片66、扭转弹簧661、抵端 67、扭转片 671、穿孔672、弧形槽 673、抵片 68、定位孔 69、限位缺槽691、缩段 70、限位片71、圆孔72、限位槽80、传动筒 801、抵块 81、按钮82、凸缘83、透孔84、穿孔 85、掣动片 851、凸出部852、抵杆 853、方形孔 854、圆孔 855、扶片86、弹簧条 87、卡端 88、咬合片 881、方形孔882、缺槽 89、抵压弹簧本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该管形锁主要包含一可锁固在门框的管形锁栓10、一外侧把手20及一内侧把手30所构成。其锁栓10位于锁具的中央,在锁栓10中间具一枢转孔11。其外侧把手20枢接于外盖板40上,于外盖板40内侧中间具有与外侧把手20连动的一方形扭转轴41,该扭转轴41穿过锁栓10的枢转孔11并与内侧把手30连动,供内侧把手30及外侧把手20可借旋转来控制锁栓10伸缩;在扭转轴41的上、下两侧具有两个螺设杆42、43。其内侧把手30连接于内侧转轴60上,并枢接于内盖板50中间的圆孔53间,圆孔53的上下侧设置空心圆柱51、52,其对应于外盖板40的螺设杆42、43,供以螺丝旋合。内盖板50的圆孔53内缘具有一环绕的凸缘531,另外,环绕于内侧转轴60中间的侧缘具有数个凸块61,其供内侧转轴60穿设于圆孔53内,且其凸块61抵于凸缘531的侧边,在凸缘531的另一侧,内侧转轴60套设一垫圈62,且其外侧转轴60在垫圈62外设置两相对的夹孔64上,并以一C形环63夹掣固定于夹孔64上,使内侧转轴60固定枢设于内盖板50上。内侧转轴60于前端的上侧具有一定位孔68,可配合参考图9所示,相对于定位孔68下方具有一限位缺槽69,该限位缺槽69于内侧转轴60的端缘形成一宽度较小的缩段691;再者,内侧转轴60延伸于内盖板50内侧部分套设一扭转弹簧66,扭转弹簧66具有两个供抵于空心圆柱51、52侧边的抵端661,且内侧转轴60于尾端延伸出两凸片65;在内盖板50内具有一形的扭转片67,扭转片67中间具有一供扭转轴41穿设的穿孔671,在穿孔671两侧设置两相对的弧形槽672,而于扭转片67的上下两侧弯摺出两纵向的抵片673,其内侧转轴60的两凸片65伸入扭转片67的两弧形槽672内,而该扭转片67的抵片673抵于扭转弹簧66的两抵端661,使内侧转轴60形成一旋转后会回复其位置。内盖板50内侧横向设置一拱起的限位片70,该限位片70中间具有一圆孔71,该圆孔71两侧扩张出两限位槽72。其内侧转轴60内套设一传动筒80,传动筒80前侧衔接一按钮81,按钮81侧缘形成一环绕的凸缘82,而其内侧手把30在中间形成一圆形的透孔31,其按钮81凸出于透孔31,而凸缘82则抵于透孔31的内侧。请配合参考图3所示,其传动筒80于中间上方设置一透孔83,相对于透孔83下方设置一穿孔84,在透孔83及穿孔84间,设置一掣动片85,掣动片85上侧设置一凸出部851,于下侧设置一抵杆852,中间具有一方形孔853,于方形孔853上设置一圆孔854,而掣动片85的两侧形成两扶片855传动筒80于后侧上端设置一向上抵压的弹簧条86,其弹簧条86的前端穿于掣动片85的圆孔84,使掣动片85具有一向上抵压的力量。请配合参考图1及图3所示,其传动筒80于尾端设置两凸出的卡端87,在两卡端87间卡掣一咬合片88,该咬合片88中间具有一与扭转轴41契合的一方形孔881,咬合片88两侧具有两个供定位于卡端87上的缺槽882,于传动筒80里侧内缘有三个向内凸起的抵块801,传动筒80内于三个抵块801及咬合片88间穿设一抵压弹簧89。藉上述的结构特征,请配合参考图4及图9所示,本实施在非闭锁状态时,其传动筒80的咬合片88被抵压弹簧89向外抵压于扭转片67上,而传动筒80另一端的按钮81凸出于内侧把手30中间的透孔31,且其传动筒80中间的掣动片85被内侧转轴60的内壁向下推抵,使其掣动片85的抵杆852向下凸出穿孔84,并伸于内侧转轴60的限位缺槽69的缩段691间;此时,使用者转动外侧把手20带动扭转轴41动作,即可使锁栓10动作而开锁;而于旋转内侧把手30时,因其传动筒80的掣动片85的抵杆852卡掣于内侧转轴60的限位缺槽69的缩段691间,所以其传动筒80亦随内侧转轴60转动,而其传动筒80前的咬合片88即带动扭转轴41动作,亦可使锁栓10动作而开锁。请参考图5及图7所示,其门锁于按下内侧把手30的按钮81时,其传动筒80中间掣动片85的凸出部851即凸出于传动筒80的透孔83,并对应嵌入内侧转轴60的定位孔68,请参考图6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管形锁按钮装置主要包含一内侧把手、一外侧把手及一管形锁,其中内、外侧把手连接内、外转轴而枢接在内、外盖板上,外侧把手内具有一扭转轴,又该扭转轴枢接在锁栓中,且与内侧把手连接,其特征是:在内盖板内设置一限位片,该限位片中间具有限位槽,在内侧转轴的上、下壁设置相对应的定位孔及限位缺槽,还在该限位缺槽内侧转轴的端缘具有一缩段;在内侧转轴内套设一传动筒,该传动筒前侧衔接一按钮,且该按钮凸出在内侧把手中间;传动筒尾端具有两凸出的卡端,该传动筒中间的上、下两侧具有两相对的透孔及穿孔,又在该透孔及穿孔间设置可上、下动作的掣动片,该掣动片的上侧具有凸出部,而下侧具有抵杆;在传动筒尾端设置一咬合片,该咬合片中间具有与扭转轴配合的方形孔,又咬合片两侧具有与卡端配合的两缺槽,在传动筒内具有三个向内凸起的抵块,传动筒内的三个抵块及咬合片间穿设抵压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木林
申请(专利权)人:沈木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