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木林专利>正文

连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640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动锁,其由底板、上摆动片、中滑动片、下摆动片及上盖板、中盖板、下盖板组成的连动装置,与辅助锁体、长把手锁体组成,其中上摆动片与上锁闩连动,下摆动片与长把手锁体连动,而于底板上对应中滑动片数导槽处,各形成突钩、上突出片,而于底板与各盖板间并以上下抵柱限位,使上摆动片、中滑动片及下摆动片间的作动空间永保持一定,使各连动元件的作动在完全无阻滞的情况下进行。(*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动锁。为切实达到防盗的功能,一般于门处除了装设必备的锁具外,尚配合辅助锁的设置,希望通过二道以上的锁栓,具备更佳的防盗效果,然而以往的锁具与辅助锁均采用分离式的设计,因此屋内的人欲开门时,须分别开启辅助锁及锁具,以致存在操作较麻烦的困扰,且在紧急状况下,如遭遇火灾时,屋内的人可能因须开启二道门锁,而耽误了时间。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曾申请台湾专利第七五二○三八二○号″联动锁″一案,该联动锁是于喇叭锁体与辅助锁体的转轴间设置下凸轮片、滑片、上凸轮片及支撑盘,当旋转喇叭锁体时,即同时带动下凸轮片旋转,经下凸轮片将滑片往上推动,进而使滑片推动上凸轮片旋转,而因上凸轮片与辅助锁体的转轴固设一体,故通过连动即可使辅助锁体开启,因此,仅须一个旋转动作即可同时开启二锁体,故能提供一操作简便,且能缩短门开启时间的结构;而该案的结构不仅早已获得专利,且实际的物品广为消费者所接受。唯于实际物品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其所具备的连动功效虽极为显着,然于操作的过程中,极易产生作动元件卡掣及不顺畅的现象,使得连动锁的使用功效降低,为便于了解,特以附图说明图10的分解图说明请参看图10所示,该连动锁是由前盖板80、后盖板81配合,而使上凸轮片82、滑片83及下凸轮片84定位于前后盖板80、81间,并配合上下螺栓85、86穿过适当处的穿孔,而锁固于辅助锁体90及喇叭锁体91适当处的螺孔901、911处,而前后盖板80、81间则以相互卡掣的方式组成一体,并使辅助锁体90的卡栓902穿过后盖板81而与上凸轮片82连动,喇叭锁体91的转轴912也穿过后盖板81而与下凸轮片84连动,当旋转喇叭锁体91而欲同时开启辅助锁体90时,即带动下凸轮片84旋转,进而推动滑片83往上作动,再经滑片83推动上凸轮片82旋转,并通过上凸轮片82同时带动辅助锁体90旋转而呈开启状态;然此结构在目前操作过程中即有以下的困扰存在(1)滑片的作动不顺畅当下凸轮片旋转以通过侧边的驱动弧面将滑片往上顶掣时,因其施力点是位于转轴的中心处,而抗力点位于侧边处,故会加诸于滑片扭力,而因滑片与前后盖板间的相对关系,为确保滑片作动的顺畅,即会于两侧形成适当间隙,但如此一来,加诸于滑片的扭力即会因两侧之间隙,导致滑片略产生偏斜摆动的情形,一者无法顺畅地将上凸轮片往上推动,二者易使滑片产生卡掣而无法顺畅作动。(2)各连动元件易受卡掣限位为确保上凸轮片、滑片、下凸轮片间的作动顺畅,于前后盖板间即会形成适当的空间供上凸轮、滑片、下凸轮片作不同方位的作动,然因前后盖板间的相对位置并无法特定,即无任何定位的结构来使二者间的距离永保持一定,因此当螺栓穿过盖板及连动元件,而欲锁体锁固时,若迫紧力过大时,即会使前后盖板间的距离因无限位结构而导致缩减,此距离一旦缩减,即会影响上凸轮片、滑片、下凸轮片间的作动,甚至在组装不当下,易产生连动元件卡死的情形。故由上述可知,目前连动锁的结构,虽可藉各连动元件的配合,而达到连动的目的,然在整体结构的相对设计上,尚有须待改良之处,方可避免上述的困扰,因此,本创作者乃藉助多年来研发锁具的经验,特设计出本技术『连动锁』,希望以本技术的设计,提供一种更具实用性的连动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动锁,使中滑动片具有依循的导轨,使其上下作动更加顺畅,并以上、中、下盖板的架高设计,使上摆动片、中滑动片、下摆动片可无障碍地作动,因而操作更加顺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连动锁,该连动锁由底板、上摆动片、中滑动片、下摆动片及盖板组成的连动装置,与辅助锁体、长把手锁体配合组成连动锁,其中连动装置容置于一固定外壳内,其中上摆动片、中滑动片、下摆动片位于底板与盖板之间,而上摆动片与辅助锁体的旋钮连动,下摆动片与内侧长把手连动,其特征在于底板中央两侧设有突钩,突钩前端为卡掣面,后端为定位端,而突钩下方中央处形成上突出片,而于中滑动片对应突钩及上突出片处各形成贯穿的导槽,使中滑动片以导槽与突钩、上突出片配合,而有依循的导轨,另盖板由上盖板、中盖板及下盖板组成,三盖板均为架高的设计,下盖板得以覆盖下摆动片并与底板固结一体,且于下盖板与底板间设有限位的下抵柱,而中盖板得与穿出中滑动片的突钩配合卡掣面形成卡掣支撑,另上盖板则覆盖上摆动片并与底板固结一体,且于上盖板与底板间设有限位的上抵柱,藉此使上摆动片、中滑动片、下摆动片于厚度永保持一定的空间内作动。在上述的连动锁中上、下抵柱的两端可各形成小径部,中央为大径部,而上盖板及下盖板对应处各形成定位孔及弧孔,底板对应处形成上、下定位孔,藉小径部与孔的卡掣,而使上、下盖板与底板间的距离永保持一定;上摆动片周缘可具有对应的主推弧及副推弧,而中滑动片上端两侧各形成具弧面的突出部,中央处为连续弧面的设计,当旋转内侧长把手时,使突出部推掣主推弧,及至副推弧与连续弧面接触时,复使连续弧面推动副推弧,使上摆动片朝顺时针方向旋转;中滑动片的下端可形成往中央渐降的斜面,而下摆动片的上端也形成往中央渐降的斜面,于上锁状态时,斜面相互顶掣;上、下盖板两侧可形成侧边,并以锁固方式使上、下盖板与底板固设一体;下摆动片的两侧可形成弧孔,藉弧孔可供下抵柱及螺栓穿掣定位;上摆动片的主推弧与副推弧间可形成供上抵柱穿掣的空间;突钩可具有一凹槽供中盖板定位,内侧为与中滑动片配合的定位端,且外侧卡掣面即位于突钩前端处,经卡掣面顶掣中盖片,即形成中作动空间;底板上端可形成舌部,而配合固定外壳上端形成的凹点,使其上端得以定位,下端则配合桥状突出部与咬舌、弹簧的配合,与固定外壳下端的方形孔配合卡掣。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设计即具备以下的功效(1)中滑动片的作动顺畅、无阻滞本技术的中滑动片上,形成数个导槽,其中中央导槽可与上突出片及顶掣片相配合,两侧导槽可与突钩相配合,因此使中滑动片的上下移动均有导轨可依循,再者配合下摆动片与中滑动片以斜面支撑顶掣的设计,使推掣过程中的扭力降至最低,因此以本技术的改进,一者可使顺畅无阻滞地将上摆动片往上推掣,二者使中滑动片不易产生卡掣、作动不顺畅的情形,因此可增加各结构间的连动功效。(2)各连动元件间不易受到卡掣限位本技术通过上盖板、中盖板、下盖板均为架高的设计,再配合上下抵柱的限位,及突钩、上突出片、下突出片、顶掣片、横顶掣片,各相关的设计,使此架高的状态永保持一定,完全不会因螺栓的锁固而改变其距离,因此使上摆动片、中滑动片及下摆动片,均在一定厚度的作动空间内作动,不管是上摆动片、下摆动片的旋转动作,或是中滑动片的上下移位动作,均可顺畅地进行,完全不会产生迟滞或卡死的现象,因此,本技术的设计,即可使上摆动片、中滑动片及下摆动片确实达到连动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本技术连动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连动锁连动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动锁的操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连动锁的操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连动锁的操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连动锁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连动锁的横向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连动锁的横向剖视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动锁,该连动锁由底板、上摆动片、中滑动片、下摆动片及盖板组成的连动装置,与辅助锁体、长把手锁体配合组成连动锁,其中连动装置容置于一固定外壳内,其中上摆动片、中滑动片、下摆动片位于底板与盖板之间,而上摆动片与辅助锁体的旋钮连动,下摆动片与内侧长把手连动,其特征在于:底板中央两侧设有突钩,突钩前端为卡掣面,后端为定位端,而突钩下方中央处形成上突出片,而于中滑动片对应突钩及上突出片处各形成贯穿的导槽,使中滑动片以导槽与突钩、上突出片配合,而有依循的导轨,另盖板由上盖板、中 盖板及下盖板组成,三盖板均为架高的设计,下盖板覆盖下摆动片并与底板固结一体,且于下盖板与底板间设有限位的下抵柱,而中盖板与穿出中滑动片的突钩配合卡掣面形成卡掣支撑,另上盖板则覆盖上摆动片并与底板固结一体,且于上盖板与底板之间设有限位的上抵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木林
申请(专利权)人:沈木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