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秉然专利>正文

双制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96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制锁,其特征是:包括在锁体设有号码锁机构和钥匙锁机构; 该锁体由顶壳与底壳所组成,在顶壳内设有一上容置空间,另一侧为一上枢接座,在底壳内有一下容置空间,另一侧为一下枢接座,该顶壳与底壳相连固接,该顶壳内面有多数上槽孔,该底壳内面设有多数下槽孔; 该号码锁机构由多数号码轮与一定位片所组成,各号码轮分别具有一数字轮与一卡掣轮,该数字轮外端面具有等分的标号,该数字轮的内端面具有突点,周边具有纹路,该数字轮有中心孔,该卡掣轮外端面具有凹洞,内端面具有单向定点式卡突部,该卡掣轮设有中心孔,各号码轮分通过转轴接于锁体内对应的上、下槽孔间,定位片中设有各卡突部嵌入的导引沟,各转轴上套有一弹簧,该定位片另一端顶接位于锁体内的弹性件; 该钥匙锁机构由一内筒、一外筒与一锁心组成,该外筒嵌含于该壳体的上、下枢接座间,该外筒具有一定位沟,该号码锁机构通过定位片的侧边嵌卡于外筒的定位沟,该外筒内套设的内筒的内部含有锁心,该外筒的外端接有握持头为突伸出顶壳的上枢接座,该握持头端面设有钥匙孔,该外筒内端突伸出底壳的下枢接座,另接设有一随外筒转动的锁舌。(*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双制锁,特别是指一种同时具有号码锁与钥匙锁两种制动结构的双制锁。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制锁,通过在一锁体上同时设有号码锁与钥匙锁两种锁制机构,只要具有其中一种解除锁制的号码或钥匙,即可进行解锁的动作,达到使用更能轻易方便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制锁,其特征是包括在锁体设有号码锁机构和钥匙锁机构;该锁体由顶壳与底壳所组成,在顶壳内设有一上容置空间,另一侧为一上枢接座,在底壳内有一下容置空间,另一侧为一下枢接座,该顶壳与底壳相连固接,该顶壳内面有多数上槽孔,该底壳内面设有多数下槽孔;该号码锁机构由多数号码轮与一定位片所组成,各号码轮分别具有一数字轮与一卡掣轮,该数字轮外端面具有等分的标号,该数字轮的内端面具有突点,周边具有纹路,该数字轮有中心孔,该卡掣轮外端面具有凹洞,内端面具有单向定点式卡突部,该卡掣轮设有中心孔,各号码轮分通过转轴接于锁体内对应的上、下槽孔间,定位片中设有各卡突部嵌入的导引沟,各转轴上套有一弹簧,该定位片另一端顶接位于锁体内的弹性件;该钥匙锁机构由一内筒、一外筒与一锁心组成,该外筒嵌含于该壳体的上、下枢接座间,该外筒具有一定位沟,该号码锁机构通过定位片的侧边嵌卡于外简的定位沟,该外筒内套设的内筒的内部含有锁心,该外筒的外端接有握持头为突伸出顶壳的上枢接座,该握持头端面设有钥匙孔,该外筒内端突伸出底壳的下枢接座,另接设有一随外筒转动的锁舌。该弹性件为弹簧。本技术的特色在于号码锁机构是以相配合连动的定位片产生间接对锁舌的控制,不影响钥匙锁机构直接对锁舌的控制。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卡掣轮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卡掣轮的背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于号码锁未盖底壳时的后视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解扣转动号码轮时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6的完全解锁后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钥匙锁部分的前视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的解扣时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9完全解锁后的立体示意图。号码锁机构2是由多数号码轮20与一定位片30所组成,各号码轮20分别具有一数字轮21与一卡掣轮22,数字轮21外端面具有等分的标号23,仅能露出一个的标号23于对应的透孔10处,数字轮21的内端面具有多数突点212,周边具有纹路25,使纹路25的部分露出于顶壳11的多数侧孔19,并由侧孔19处转动数字轮21,数字轮21有中心孔211。卡掣轮22外端面具有多数凹洞221,卡掣轮22内端面具有单向定点式卡突部24,卡掣轮22有一中心孔221,各号码轮20分别通过一转轴26穿过数字轮21的中心孔211及卡掣轮22的中心孔221后,转轴26的两端分别枢接于锁体1内对应的上槽孔17和下槽孔18间,当然,上槽孔17可以不设,直接使转轴26与顶壳11一体制成。数字轮21的内端面以突点212嵌于卡掣轮22内端面的卡掣轮22的凹洞222,使数字轮21经相接触面而带动卡掣轮22同步转动,各转轴26上套有一弹簧27,于卡掣轮22中心孔221上具有一内突缘223,如图4所示,以抵靠弹簧27的一端,弹簧27的另一端抵于底壳12的内面。定位片30为架设在相对于卡掣轮22的卡突部24处,即于定位片30中设有一导引沟31,导引沟31让各卡突部24嵌入,卡突部24为圆周去除两缺角241后形成,且缺角241的一端有一勾状缘242,如图5所示,定位片30的导引沟31中各具有圆洞32,以对应于卡掣轮22的周边,也就是使卡突部24能于圆洞32中转动,当定位片30移动时,允许如条状的卡突部24滑向导引沟31处,此时,卡掣轮22与数字轮21均无法再转动。定位片30的一端伸至枢接座15、16的外筒41处,另一端顶接位于锁体1内的一弹性件33,弹性件33为一弹簧,其顶持着定位片30的一顶抵片35处,使其维持于号码轮20可转动的状态。其动作如图6-图8所示,直接以内筒42带动小螺帽491所定位的锁舌49转动。参阅图9-图11所示,钥匙锁机构4由一外筒41、一内筒42与一锁心43组成,外筒41嵌含于壳体1的上、下枢接座15、16间,外筒41具有一定位沟44,号码锁机构2通过定位片30的定位侧边34嵌卡于外筒41的定位沟44,外筒41内套设的内筒42内部含有锁心43,外筒41上至少有一扣槽45,本实施例所示为一对扣槽,等分设置。内筒42有至少一突块46,突块46由锁心43控制伸缩移动,以突块46插于扣槽45处,以锁心43将内、外筒41、42死锁,外筒41不产生转动,外筒41外端接有一握持头47,握持头47为突伸出至顶壳11的上枢接座15外,于握持头47端面有一钥匙孔48,外筒41内端亦突伸出至底壳12的下枢接座16外方,另接设有一锁舌49,锁舌49随外筒41而转动,通过钥匙40经锁心43使内筒42对外筒41产生分离的动作,使锁舌49随外筒41的转动而旋转,即展开锁的解扣的动作,亦可反向转成锁合的动作。其动作图如图9至图11所示。亦能通过一组正确的号码,调整各号码轮使号码轮组允许定位片30产生滑动,即以握持头47转动解除定位片30对外筒41卡制,使锁舌49随外筒41转动,展开解扣的动作,亦可转回握持头47至原位,再转动号码轮让其不允许定位片产生滑动,形成锁合的动作,因此以号码锁或钥匙锁均能独自产生锁舌的离合功用。且能将锁体1以一大锁帽161锁接于适当位置处,如皮箱等物品。综上所述的结构,本技术运用定位片配合外筒的设计,使任何种类的平面式号码锁与钥匙锁都能搭配使用,就是说,定位片与外筒的搭配,完成号码锁的解锁与卡定的作用;外筒与内筒、锁心的搭配,完成钥匙锁的解锁与卡定的作用,两者分别独立,各别实施,另外,本技术的锁舌可以搭配钥匙锁的内筒实施,即能有许多型态,同样地,锁体的外观也能有不同的变化,而且,本技术的号码锁能提供有重设号码的功用,为位于图8的完全解锁的状态,此时号码轮上弹簧的抵压力较小,又可自由转动,运用卡掣轮与数字轮间的弹性,利用强迫转动的方式,使其能加以变号,如此能提高使用的保密性,所以能提供很好的使用性,为一完全与传统结构不同的构造。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图式,凡根据本技术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与近似结构,皆应包含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双制锁,其特征是包括在锁体设有号码锁机构和钥匙锁机构;该锁体由顶壳与底壳所组成,在顶壳内设有一上容置空间,另一侧为一上枢接座,在底壳内有一下容置空间,另一侧为一下枢接座,该顶壳与底壳相连固接,该顶壳内面有多数上槽孔,该底壳内面设有多数下槽孔;该号码锁机构由多数号码轮与一定位片所组成,各号码轮分别具有一数字轮与一卡掣轮,该数字轮外端面具有等分的标号,该数字轮的内端面具有突点,周边具有纹路,该数字轮有中心孔,该卡掣轮外端面具有凹洞,内端面具有单向定点式卡突部,该卡掣轮设有中心孔,各号码轮分通过转轴接于锁体内对应的上、下槽孔间,定位片中设有各卡突部嵌入的导引沟,各转轴上套有一弹簧,该定位片另一端顶接位于锁体内的弹性件;该钥匙锁机构由一内筒、一外筒与一锁心组成,该外筒嵌含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秉然
申请(专利权)人:杨秉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