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秉然专利>正文

双制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550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制锁,主要包括锁体,锁体一端面为开口,开口凹设有第一、二容置槽,以接设一号码锁机构、一钥匙锁的内筒、外筒及锁舌,其特征是:在号码锁机构套盖有一定位片,该定位片的一侧边嵌卡于外筒的一定位沟上;号码锁机构具有数个号码轮通过定位轮套枢接定位于锁心杆上,该锁心杆的一端顶持于外筒周面,另一端与锁体间设有一弹簧,各号码轮接有一于锁体内的弹扣片,锁体以一外盖封盖,外盖使内筒凸伸出且接有一握持头,握持头端面设有钥匙孔;内筒周缘上设有一滑块与外筒的内沟相离合,锁心杆上设有凸子与定位轮套上的凹槽相离合,以控制定位片与外筒的离合,或经钥匙使内筒对外筒产生离合,或单独以外筒解除对锁心杆的压持。(*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双制锁,特别是指一种同时具有号码锁与钥匙锁两种制动的双制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制锁,主要包括锁体,锁体一端面为开口,开口凹设有第一、二容置槽,以接设一号码锁机构、一钥匙锁的内筒、外筒及锁舌,其特征是在号码锁机构套盖有一定位片,该定位片的一侧边嵌卡于外筒的一定位沟上;号码锁机构具有数个号码轮通过定位轮套枢接定位于锁心杆上,该锁心杆的一端顶持于外筒周面,另一端与锁体间设有一弹簧,各号码轮接有一于锁体内的弹扣片,锁体以一外盖封盖,外盖使内筒凸伸出且接有一握持头,握持头端面设有钥匙孔;内筒周缘上设有一滑块与外筒的内沟相离合,锁心杆上设有凸子与定位轮套上的凹槽相离合,以控制定位片与外筒的离合,或经钥匙使内筒对外筒产生离合,或单独以外筒解除对锁心杆的压持。本技术还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上述锁心杆的一侧号码轮端面与第一容置槽内侧面间套有第一弹簧,并顶抵至第一容置槽的侧面,各号码轮分别由一定位轮套固定于锁心杆上,另一端与钥匙锁机构的锁心相接。上述定位片上设有与号码轮同数的数槽孔,且相对应的号码轮局部穿过各槽孔,定位片上设有一对扣夹,该扣夹置于锁心杆上,定位片由锁心杆带动。上述钥匙锁机构的内筒内端周面突出设有一可伸缩移动的滑块,滑块由锁心带动,外筒的内面设有至少一导沟,滑块能随内筒进入导沟,内筒带动外筒,外筒的周面设有一定位沟,定位板的一侧边嵌入定位沟。上述第二容置槽内周面近内底处设有一贯穿孔,锁舌由锁体的贯穿孔插入,锁舌朝向锁体的端面与锁体贯穿孔内底面间接有第二弹簧。上述第一容置槽内底面接设一弹扣片,该弹扣片扣持各号码轮。上述第二容置槽内底处设有一贯穿孔,内筒的突块伸出该贯穿孔,突块的外端与锁舌相接,该锁舌为板状。上述定位轮套具有离合机构,设有号码轮能重订开锁号码的机构,外筒周缘相对于定位沟的反向处设有一凹部,凹部对正锁心杆,第一弹簧的顶持带动锁心杆移动,另在各定位轮套上设有一凹槽,在锁心杆相对应处各设有一凸子,凸子嵌入由号码轮带动的凹槽内,而定位轮套外周缘另设有与号码轮各数字相对应的嵌条,号码轮内周缘设有与各数字相对应的齿沟,该嵌条与齿沟相匹配。本技术的优点是号码锁机构配合连动的定位片可产生间接对锁舌的控制,既不影响钥匙锁机构直接对锁舌的控制,又可配合设于钥匙锁机构外筒的凹部与旋转动作达到重新订号码的功能,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解决整体制作及组合上的复杂问题,使一锁体上同时设有号码锁与钥匙锁两种锁制机构,只要具有其中一种解除锁制的号码或钥匙,都可进行解锁的动作,让使用者更能轻易地使用。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钥匙锁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5组合后未动作时的部份剖视图。图7为图5组合后旋转动作时锁心不再卡制内筒的部份剖视图。图8为图5组合后旋转动作时内筒带动锁舌移动的部份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号码锁机构的立体分解图。附图说明图10为图9组合后号码锁锁制时的立体图。图11为图9组合后号码锁解锁时的立体图。图12为图9组合后无锁制时以内筒旋转带动锁舌移动的立体图。图13为图9更改号码时的立体图。图14为本技术定位轮套与号码轮的部份立体图。图15为本技术锁心杆加设凸子的立体图。图16为单一片定位轮套与锁心杆、定位片于锁制时的剖视图。图17为单一片定位轮套与锁心杆、定位片于解锁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3,一种双制锁,主要包括一锁体1、锁舌11、号码锁机构2、定位片4、钥匙锁机构3及外盖5。其中锁体1的一端面为一开口13,且开口13凹设有第一容置槽14与第二容置槽15,于第二容置槽15内周缘近底处设有一贯穿孔16;锁舌11由贯穿孔16插入,锁舌11上设有定位槽12,锁舌11朝向锁体1的端面与锁体1贯穿孔16内底面间装有第二弹簧17。图4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贯穿孔16a设于第二容置槽15的内底面,锁舌11a呈杆状,置于贯穿孔16a的外方。参见图9、号码锁机构2置于锁体1第一容置槽14中,具有一定位片4及一锁心杆21;锁心杆21上枢接定位有数个号码轮22,其一端顶抵至第一容置槽14的侧面,另一端与钥匙锁机构3相接,且锁心杆21的一端与第一容置槽14内侧面间套有第一弹簧23。各号码轮22分别由一定位轮套24固定于锁心杆21上,且号码轮22能带动定位轮套24对锁心杆21产生离合动作。定位片4上设有与号码轮22同数的槽孔41,且各槽孔41供相对应的号码轮22局部穿过,定位片4设有一对扣夹42,并以扣夹42接于锁心杆21上,使定位片4能随锁心杆21移动,第一容置槽14内底面还接设一弹扣片25,以弹扣片25扣持各号码轮22;当号码轮22的号码正确时,以定位轮套24推动锁心杆21移动,也同时带动定位片4的移动。参见图16、定位轮套24具有离合机构,当锁心杆21被号码轮22完全解除推抵时,离合机构离开锁心杆21的限位,并且离开号码轮22的限位,使号码轮22能重新选定锁号码。如图13所示,其中对锁心杆21另一端顶持的外筒33由内筒31带动而旋转半圈,设于外筒33的一凹部35对正锁心杆21,以解除第一弹簧23对锁心杆21的顶持,参见图15、该离合机构于各定位轮套24上设有凹槽26与锁心杆21上设有的数凸子2 7相匹配,定位轮套24外周缘上设有与号码轮22各数字相对应的嵌条28,号码轮22内周缘上设有与嵌条28相对应的齿沟29,使嵌条28与齿沟29相匹配,当改变号码时,便依数字的不同使嵌条28随号码轮22旋转而定位于不同的齿沟29处,再将外筒33回转至原位,即完成重订号码的动作。参见图3、4,5、钥匙锁机构3置于锁体1的第二容置槽15中,具有一内筒32与一外筒33,外筒33呈贯通的形状,外筒33供内筒32穿过,内筒32内有一锁心31,内筒32内端面有一突块34,该突块34伸入锁舌11的定位槽12中,内筒32的内端周缘突出设有一可伸缩移动的滑块36,该滑块36由锁心31带动;外筒33的内面设有至少一导沟37,使滑块36能随内筒32转动进入导沟37中,以滑块36带动外筒33转动,外筒33的周面设有一定位沟38,该定位沟38供定位板4的一侧边43嵌入,即以定位片4对外筒33定位沟38的离合限制住内筒32的转动,使突块34伸出贯穿孔16,而以突块34与锁舌11间产生锁接状态。而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使突块34伸出贯穿孔16a,而以突块34与锁舌11a间产生锁接状态。一外盖5封盖住锁体1位于第一、二容置槽14、15的开口13端面,外盖5具有一通孔51,该通孔51供内筒32内端由此插入,且内筒32的外端接设有一握持头39,握持头39的端面设有钥匙孔30,外盖5另设有与号码轮22同数的调整窗口52,以调整窗口52使号码轮22露出。参见图6-8,当钥匙6插入钥匙孔30后可带动内筒32的锁心31转动,使内筒32的滑块36卡制于外筒33的导沟37中,使钥匙6转动二百七十度(如图7所示的状态),但不以该角度为限,也就是说以钥匙6带动锁心31转动,使内筒32能于外筒33内旋转,而此时内筒32的旋转并不带动锁舌11的移动,可以看到弹簧17没有被压缩,当如图8所示时,再度以内筒32转动时,内筒32直接使锁舌11移回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秉然
申请(专利权)人:杨秉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