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薄膜及具有该导电薄膜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645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电薄膜,其包括聚合物层,其胶层内嵌设有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在所述聚合物层,所述导电网格和所述电极引线相互绝缘。桥接层,层叠于所述聚合物层上,所述桥接层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并实现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的搭接部。通过搭接部连接的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其连接更加可靠,增加导电性能。此外,还揭示一种具有该导电薄膜的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薄膜及具有该导电薄膜的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更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薄膜及具有该导电薄膜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既具有高的导电性,又对可见光有很好的透光性的优良性能的导电薄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经成功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触控面板、电磁波防护、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透明表面发热器及柔性发光器件等领域中。传统的触摸屏一般采用掺锡氧化铟(IndiumTinOxides,ITO)导电层。在制备ITO层时,总是不可避免的需要镀膜,图形化,电极银引线制作。且在ITO图形化的时候需要对ITO膜进行蚀刻,这种传统的制作流程复杂且冗长,使导电层的导电性差,从而导致良品率不高。并且这种制作流程对工艺、设备要求较高,还在蚀刻中浪费大量的ITO材料,以及产生大量的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液。金属网导电薄膜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以上缺陷。金属网导电薄膜一般采用网格状设计且包括可视区和引线区,为保证可视区的透过率一般采用比较小的网格状设计,但是这样的网格线在引线区的导电能力不强。鉴于此,本技术通过改善导电薄膜以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导电薄膜以解决上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聚合物层,其层内嵌设有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在所述聚合物层,所述导电网格和所述电极引线相互绝缘;桥接层,层叠于所述聚合物层上,所述桥接层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并实现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高度为0.5μm‑1000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聚合物层,其层内嵌设有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在所述聚合物层,所述导电网格和所述电极引线相互绝缘;桥接层,层叠于所述聚合物层上,所述桥接层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并实现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高度为0.5μm-1000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层压印成型相互不连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填充导电材料后形成导电网格,所述第二凹槽填充导电材料后形成电极引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与所述导电网格的电性连接方式为点点线连接、点面连接、线线连接、线面连接或面面连接的至少一种;所述搭接部与所述电极引线的电性连接方式为点点连接、点线连接、点面连接、线线连接、线面连接或面面连接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呈网格状,所述搭接部一端搭接上若干根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所述搭接部的另一端搭接上若干根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呈点状、线状、块状、面状、网格状或条状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包括复数连接点,所述连接点连接至少一根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和至少一根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呈线状,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延伸至所述搭接部,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延伸至所述搭接部。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呈块状,所述块状搭接部部分覆盖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且部分覆盖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包括网格状,所述搭接部的网格线延伸至所述导电网格并与导电网格的网格线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冬张晟杨广舟洪莘
申请(专利权)人: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