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薄膜及具有该导电薄膜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64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电薄膜,其包括聚合物层,其胶层内嵌设有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在所述聚合物层,所述导电网格和所述电极引线相互绝缘。桥接层,层叠于所述聚合物层上,所述桥接层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并实现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的搭接部。通过搭接部连接的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其连接更加可靠,增加导电性能。此外,还揭示一种具有该导电薄膜的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薄膜及具有该导电薄膜的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更具体地讲,本技术涉及一种导电薄膜及具有该导电薄膜的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既具有高的导电性,又对可见光有很好的透光性的优良性能的导电薄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已经成功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触控面板、电磁波防护、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透明表面发热器及柔性发光器件等领域中。传统的触摸屏一般采用掺锡氧化铟(IndiumTinOxides,ITO)导电层。在制备ITO层时,总是不可避免的需要镀膜,图形化,电极银引线制作。且在ITO图形化的时候需要对ITO膜进行蚀刻,这种传统的制作流程复杂且冗长,使导电层的导电性差,从而导致良品率不高。并且这种制作流程对工艺、设备要求较高,还在蚀刻中浪费大量的ITO材料,以及产生大量的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液。金属网导电薄膜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以上缺陷。金属网导电薄膜一般采用网格状设计且包括可视区和引线区,为保证可视区的透过率一般采用比较小的网格状设计,但是这样的网格线在引线区的导电能力不强。鉴于此,本技术通过改善导电薄膜以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导电薄膜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薄膜,其包括:聚合物层,其层内嵌设有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在所述聚合物层,所述导电网格和所述电极引线相互绝缘;桥接层,层叠于所述聚合物层上,所述桥接层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并实现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高度为0.5μm-1000μm。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层压印成型相互不连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填充导电材料后形成导电网格,所述第二凹槽填充导电材料后形成电极引线,所述搭接部通过丝印、喷墨打印、溅射或蒸镀搭接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与所述导电网格的电性连接方式为点点连接、点线连接、点面连接、线线连接、线面连接或面面连接的至少一种;所述搭接部与所述电极引线的电性连接方式为点点连接、点线连接、点面连接、线线连接、线面连接或面面连接的至少一种。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线呈网格状,所述搭接部一端搭接上若干根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所述搭接部的另一端搭接上若干根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呈点状、线状、块状、面状、网格状或条状的至少一种。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包括复数连接点,所述连接点连接至少一根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和至少一根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呈线状,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延伸至所述搭接部,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延伸至所述搭接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呈块状,所述块状搭接部部分覆盖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且部分覆盖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包括网格状,所述搭接部的网格线延伸至所述导电网格并与导电网格的网格线电性接触,所述搭接部的网格线延伸至所述电极引线并与电极引线的网格线电性接触。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呈复数条状,每条所述搭接部一端搭接至所述导电网格且另一端搭接至所述电极引线。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导电网格的高度小于所述电极引线的高度,或者,所述搭接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导电网格的高度等于所述电极引线的高度,或者,所述导电网格的高度小于所述搭接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电极引线的高度。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导电网格的宽度大于所述电极引线的宽度。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呈倒梯形,或者所述第一凹槽呈倒梯形且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为弧形壁。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一种导电薄膜,其包括:透明UV胶层,压印固化后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导电网格,所述第一凹槽内填充导电材料后形成所述导电网格;电极引线,所述第二凹槽内填充导电材料后形成所述电极引线;搭接部,覆设于所述透明UV胶层上,桥接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实现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的电性连接。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引线呈网格状,所述搭接部分别覆盖所述导电网格的若干根网格线和所述电极引线的若干根网格线。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呈点状、线状、块状、面状、网格状或条状的至少一种。一种电子设备,具有如上述所述的导电薄膜。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触控面板、电磁波防护、太阳能电池、加热膜、发光器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导电薄膜通过搭接部连接的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其连接更加可靠,增加导电性能,且工艺简单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平面示意图;图7a-7b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a-8b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a-9b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a-10b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a-17c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的各步骤的示意图;图18a-18c为本技术导电薄膜的另一种制备方法的各步骤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下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揭示一种导电薄膜,其包括:聚合物层,其层内嵌设有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在所述聚合物层,所述导电网格和所述电极引线相互绝缘;桥接层,层叠于所述聚合物层上,所述桥接层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并实现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高度为0.5μm-1000μm。本技术的导电薄膜通过层叠于聚合物层上的桥接层的搭接部实现聚合物层上的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的电性连接,工艺环保简单,连接性能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聚合物层,其层内嵌设有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在所述聚合物层,所述导电网格和所述电极引线相互绝缘;桥接层,层叠于所述聚合物层上,所述桥接层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并实现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高度为0.5μm‑1000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聚合物层,其层内嵌设有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在所述聚合物层,所述导电网格和所述电极引线相互绝缘;桥接层,层叠于所述聚合物层上,所述桥接层包括分别连接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并实现所述导电网格和电极引线电性连接的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的高度为0.5μm-1000μ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层压印成型相互不连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填充导电材料后形成导电网格,所述第二凹槽填充导电材料后形成电极引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与所述导电网格的电性连接方式为点点线连接、点面连接、线线连接、线面连接或面面连接的至少一种;所述搭接部与所述电极引线的电性连接方式为点点连接、点线连接、点面连接、线线连接、线面连接或面面连接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呈网格状,所述搭接部一端搭接上若干根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所述搭接部的另一端搭接上若干根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呈点状、线状、块状、面状、网格状或条状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包括复数连接点,所述连接点连接至少一根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和至少一根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呈线状,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延伸至所述搭接部,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延伸至所述搭接部。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呈块状,所述块状搭接部部分覆盖所述导电网格的网格线且部分覆盖所述电极引线的网格线。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包括网格状,所述搭接部的网格线延伸至所述导电网格并与导电网格的网格线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冬张晟杨广舟洪莘
申请(专利权)人: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