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引物、试剂盒以及PCR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35555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引物、试剂盒和PCR检测方法,特点是包括正向引物ITS1‑F和反向引物ITS1‑R,正向引物ITS1‑F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反向引物ITS1‑R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试剂盒包括5×FastPfu Buffer 4μl,2.5mMdNTPs2μl,5μM正向引物ITS1‑F 0.8μl,5μM反向引物ITS1‑R 0.8μl,FastPfu聚合酶0.4μl,DNA模板10ng,补ddH2O至20μl,其检测方法包括样品DNA提取,PCR扩增以及琼脂糖电泳结果分析,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A PCR Detection Primer, Kit and PCR Method for Toxic Lettu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CR detection primer, kit and a PCR detection method for lettuce poisoning, characterized by including forward primer ITS1 F and reverse primer ITS1 R, forward primer ITS1 F sequence as shown in SEQ ID NO1, reverse primer ITS1 F sequence as shown in SEQ ID NO1, reverse primer ITS1 R sequence as shown in SEQ ID NO1, its kit includes 5 *FastPfu Buffer 4 muffer 4 mul, 2.5mmdMdNTPs2mul, 5 mutPfu MdNT2MNTPs2mul, 5 Mumu forward primer ITS1 ITS1 5 The detection methods include sample DNA extr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and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re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引物、试剂盒以及PCR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毒莴苣检测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毒莴苣的毒莴苣的PCR检测引物、试剂盒以及PCR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毒莴苣(LactucaserriolaL.)又名刺莴苣,属菊科莴苣属的一类杂草,是2007年新列入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杂草之一。毒莴苣原产于欧洲,1860年传入北美,目前主要分布在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地,在我国的新疆部分地区、昆明、沈阳及杭州等地有局部分布,近年来在宁波港区也有零星发现。由于毒莴苣全株有毒,混杂于蔬菜中极易引起人畜中毒,而且毒莴苣是一种高光效植物植株高大,易在入侵地形成群落优势种,毒莴苣主要以种子进行繁殖,每株最大结实量达52700粒,种子具冠毛,可以借助水力、风力进行远距离传播。因此做好对毒莴苣的检验检疫工作,是阻止或延缓其在我国传播、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第一道防线。毒莴苣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有毒杂草,不但能严重危害粮食作物的生产安全,而且易引起人畜中毒,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形态特征、危害性、生态、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9年发布了毒莴苣检疫鉴定标准,为该类杂草的鉴定提供了依据;郭水良(2006)等对检疫性杂草毒莴苣的光合特征及其入侵地群落学生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物种是一种高光效植物,比入侵性杂草一年蓬、野塘蒿稍低,但比藜、北美车前、山莴苣等高,而且毒莴苣的光合作用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孙立彦等(2000)对山莴苣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莴苣染色体数目2n=18,核型为“2B”型,在进化过程中处于比较进化的地位,为山莴苣良种选育和植物分类提供了细胞学依据。毕志明等(1996)从多裂山莴苣的根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1β-13-二氢莴苣内酯乙酸酯和胡萝卜甙具显著的细胞毒活性;梁照文等(2015)对毒莴苣及其近似种进行了EST-SSR标记的开发,搜索到SSR位点1465个,发现重复基元598种,构建了11个毒莴苣及其近似种的系统发育树。目前,国内外对于莴苣属杂草的研究主要集中一些国内分布较广的山莴苣、北山莴苣等杂草的遗传分类地位、危害性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DNA分子标记技术是利用一个或少数几个DNA片段对地球上现有物种进行识别和鉴定的一项新技术,为近年来进展最迅速的学科前沿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物种的种类鉴定工作中,而毒莴苣及其近似种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还处于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毒莴苣的PCR检测引物、试剂盒以及PCR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1、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引物,包括正向引物ITS1-F和反向引物ITS1-R,所述的正向引物ITS1-F的序列为SEQIDNO1所示:TAACAAGGTTTCCGTAGGTG,所述的反向引物ITS1-R的序列为SEQIDNO2所示:TATCCGTTGCCGAGAGTC。2、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试剂盒,包括5×FastPfuBuffer4μl,2.5mMdNTPs2μl,5μM正向引物ITS1-F0.8μl,5μM反向引物ITS1-R0.8μl,FastPfu聚合酶0.4μl,DNA模板10ng,补ddH2O至20μl,所述的正向引物ITS1-F的序列为:TAACAAGGTTTCCGTAGGTG,所述的反向引物ITS1-R的序列为TATCCGTTGCCGAGAGTC。3、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DNA模板提取(2)建立扩增体系将5×FastPfuBuffer4μl,2.5mMdNTPs2μl,5μM正向引物ITS1-F0.8μl,5μM反向引物ITS1-R0.8μl,FastPfu聚合酶0.4μl,DNA模板10ng,补ddH2O至20μl,所述的正向引物ITS1-F的序列为:TAACAAGGTTTCCGTAGGTG,所述的反向引物ITS1-R的序列为TATCCGTTGCCGAGAGTC;(3)扩增反应将步骤(2)建立的扩增体系进行扩增反应,于95℃5minutes1个循环;95℃30seconds、55℃30seconds、72℃45seconds共27个循环;72℃10minutes;10℃保温;(4)结果分析PCR扩增结束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分子量为300bp的蛋白条带即为毒莴苣产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引物、试剂盒以及PCR检测方法,首次设计了毒莴苣的特异性引物,公开了其rDNA-ITS区PCR的扩增检测方法。该引物组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这与引物本身的质量(如长度、GC含量)、退火温度等因素直接有关。整个检测过程使用普通的常用PCR反应体系扩增试剂盒,不需要复杂仪器设备,只需普通PCR仪即可完成,尤其适合设备资源配置简单的口岸实验室开展现场快速筛查,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PCR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一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引物,包括正向引物ITS1-F和反向引物ITS1-R,其中正向引物ITS1-F的序列为SEQIDNO1所示:TAACAAGGTTTCCGTAGGTG,反向引物ITS1-R的序列为SEQIDNO2所示:TATCCGTTGCCGAGAGTC。具体实施例二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试剂盒,包括5×FastPfuBuffer4μl,2.5mMdNTPs2μl,5μM正向引物ITS1-F0.8μl,5μM反向引物ITS1-R0.8μl,FastPfu聚合酶0.4μl,DNA模板10ng,补ddH2O至20μl,所述的正向引物ITS1-F的序列为:TAACAAGGTTTCCGTAGGTG,所述的反向引物ITS1-R的序列为TATCCGTTGCCGAGAGTC。具体实施例三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DNA模板提取:采用高效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Hi-DNAsecurePlantKit)提取毒莴苣样品DNA;(2)建立扩增体系将5×FastPfuBuffer4μl,2.5mMdNTPs2μl,5μM正向引物ITS1-F0.8μl,5μM反向引物ITS1-R0.8μl,FastPfu聚合酶0.4μl,DNA模板10ng,补ddH2O至20μl,所述的正向引物ITS1-F的序列为:TAACAAGGTTTCCGTAGGTG,所述的反向引物ITS1-R的序列为TATCCGTTGCCGAGAGTC;(3)扩增反应将步骤(2)建立的扩增体系进行扩增反应,于95℃5minutes1个循环;95℃30seconds、55℃30seconds、72℃45seconds共27个循环;72℃10minutes;10℃保温;(4)结果分析PCR扩增结束后,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采用普通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离心柱型)回收分子量为300bp的蛋白条带送测序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为毒莴苣,其基因序列如下SEQIDNO3所示:CCCGTAGGGAGTCTTGTCGAcCCTGCAGGCA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引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向引物ITS1‑F和反向引物ITS1‑R,所述的正向引物ITS1‑F的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TAACAAGGTTTCCGTAGGTG,所述的反向引物ITS1‑R的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TATCCGTTGCCGAGAG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引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向引物ITS1-F和反向引物ITS1-R,所述的正向引物ITS1-F的序列为SEQIDNO1所示:TAACAAGGTTTCCGTAGGTG,所述的反向引物ITS1-R的序列为SEQIDNO2所示:TATCCGTTGCCGAGAGT。2.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5×FastPfuBuffer4μl,2.5mMdNTPs2μl,5μM正向引物ITS1-F0.8μl,5μM反向引物ITS1-R0.8μl,FastPfu聚合酶0.4μl,DNA模板10ng,补ddH2O至20μl,所述的正向引物ITS1-F的序列为:TAACAAGGTTTCCGTAGGTG,所述的反向引物ITS1-R的序列为TATCCGTTGCCGAGAGTC。3.一种毒莴苣的PCR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炜赵雷徐颖于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