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三纵群洞地下车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551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层三纵群洞地下车站,其包括均建造在地面下的出站层、进站层以及站台层,且所述出站层、进站层以及站台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出站层连通地面站房的地面层;所述进站层连通地面站房的的地下层;且所述站台层包括至少一条供列车运行的隧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下火车站是一种“三层三纵”的群洞结构,由此可减小洞室跨度,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施工安全;同时,群洞布局还有利于运营安全,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A Three-storey Three-Longitudinal Group Tunnel Underground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ree-storey three-longitudinal group cave underground station, which comprises an outbound layer, an inbound layer and a platform layer all built under the ground, and the outbound layer, an inbound layer and a platform layer are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in turn; the outbound layer connects the ground layer of the ground station building; the inbound layer connects the underground layer of the ground station building; and the platform layer comprises at least one supply row; Tunnels where cars run. The underground railway sta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 group cave structure of \three layers, three lengths\, which can reduce the span of the cavern,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on, and benefit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group cavern layout is also beneficial to the operation safety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三纵群洞地下车站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层三纵群洞地下车站。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地下火车站主要采用明挖法施工,但由于地下环境复杂,尤其是在山岭等地区,其施工难度大,且容易影响地下地质环境,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如何在进行地下火车站建造时进行有效、且安全的车站布局是极其重要的问题,但目前在地下火车站的建造中,尚无既能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难度,又能保证线路高效运营,便于线路管理的布局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地下车站,其是一种“三层三纵”的群洞结构,由此可减小洞室跨度,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施工安全;同时,群洞布局还有利于运营安全,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层三纵群洞地下车站,其包括均建造在地面下的出站层、进站层以及站台层,且所述出站层、进站层以及站台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出站层连通地面站房的地面层;所述进站层连通地面站房的的地下层;且所述站台层包括至少一条供列车运行的隧道。优选的,所述出站层包括:出站扶梯;出站通道,其通过所述出站扶梯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面层;出站通道扶梯,其连接所述出站通道以及站台层,用于供人员从站台层进入出站通道;设备区,其设置在所述出站通道的一侧/两侧,用于放置火车站运转相关设备;以及第一疏散楼梯间,其中设置有第一疏散楼梯,且所述第一疏散楼梯的一端连通所述出站通道,另一端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面层。优选的,设置在所述出站通道同侧的出站通道扶梯至少有两个,且所述设备区位于同侧的、相邻两所述出站通道扶梯之间。优选的,所述出站层还包括:出站楼梯,所述出站通道通过所述出站楼梯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面层;和/或,出站通道楼梯,其连接所述出站通道以及站台层,用于供人员从站台层进入出站通道。优选的,所述进站层包括:进站扶梯;进站通道,其通过所述进站扶梯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下层;进站通道扶梯,其连接所述进站通道以及站台层,用于供人员从进站通道进入站台层;以及第二疏散楼梯间,其中设置有第二疏散楼梯,且所述第二疏散楼梯的一端连通所述进站通道,另一端连通所述出站层和/或地面站房的地面层。优选的,设置在所述进站通道同侧的进站通道扶梯至少有两个。优选的,所述进站层还包括:进站楼梯,所述进站通道通过所述进站楼梯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下层;和/或,进站通道楼梯,其连接所述进站通道以及站台层,用于供人员从进站通道进入站台层。优选的,所述供列车运行的隧道包括:左到发线隧道、右到发线隧道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正线隧道;所述左到发线隧道、右到发线隧道均用于列车停靠和旅客上下车;所述中间正线隧道用于过站不停车的列车行驶通过。优选的,所述中间正线隧道有若干条。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地下车站采用“三层三纵”的群洞结构布局,由此减小了洞室跨度,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施工安全;同时,群洞布局为防灾救援及疏散提供了分区管理条件,中夹岩体可有效阻隔火灾或烟气蔓延,有利于运营安全,且减小了开挖量,可充分利用岩体支撑作用减少了支护强度,降低了工程造价;此外,群洞布局可以避免不同方向的客流相互干扰,有利于客流高效有序流动,提高运营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地下车站的纵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地下车站的横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出站层的平面布置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进站层的平面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地下车站包括均建造在地面下(优选山岭地区的地面下)的出站层1、进站层2以及站台层3,且所述出站层1、进站层2以及站台层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出站层1连通地面站房的地面层4;所述进站层2连通地面站房的的地下层5;且所述站台层3包括至少一条供列车运行的隧道,优选的,所述站台层3的长度为450-500m,特别优选为470m;所述供列车运行的隧道包括:左到发线隧道31、右到发线隧道32以及设置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正线隧道33,且三者相互平行、相互独立设置;其中,所述左到发线隧道31、右到发线隧道32均用于列车停靠和旅客上下车;所述中间正线隧道33可以有若干条,用于过站不停车的列车行驶通过,由此可保证不同线路之间的有序运营和客流的高效流动,避免不同方向的客流相互干扰;如图3所示,所述出站层1包括:出站扶梯13;出站通道12,其通过所述出站扶梯13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面层4;出站通道扶梯11,其连接所述出站通道12以及站台层3,用于供人员从站台层3进入出站通道12;设备区14,其设置在所述出站通道12的一侧/两侧,用于放置火车站运转相关设备;以及第一疏散楼梯间15,其中设置有第一疏散楼梯,且所述第一疏散楼梯的一端连通所述出站通道12,另一端通过疏散出入口16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面层4;优选的,设置在所述出站通道12同侧的出站通道扶梯11至少有两个,且所述设备区14位于同侧的、相邻两所述出站通道扶梯11之间;由此便于对地下空间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此外,为缓解客流,避免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所述出站层1还包括:出站楼梯,所述出站通道12通过所述出站楼梯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面层4;和/或,出站通道楼梯,其连接所述出站通道12以及站台层3,用于供人员从站台层进入出站通道;由此,正常情况下,客流可通过站台层3--出站通道扶梯11/楼梯--出站通道12--出站扶梯11/楼梯到达地面站房的地面层4,离开火车站,紧急状况下,可启用第一疏散楼梯间15,使得人员可快速通过出站通道12--第一疏散楼梯间15到达地面站房的地面层4进行疏散,减少安全隐患。类似的,如图4所示,所述进站层2包括:进站扶梯21;进站通道22,其通过所述进站扶梯21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下层5;进站通道扶梯23,其连接所述进站通道22以及站台层3,用于供人员从进站通道22进入站台层3;以及第二疏散楼梯间24,其中设置有第二疏散楼梯,且所述第二疏散楼梯的一端连通所述进站通道22,另一端连通所述出站层1和/或地面站房的地面层4;同样的,设置在所述进站通道22同侧的进站通道扶梯至少有两个;所述进站层还包括:进站楼梯,所述进站通道22通过所述进站楼梯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下层5;和/或,进站通道楼梯,其连接所述进站通道22以及站台层3,用于供人员从进站通道进入站台层3,以此缓解客流;由此,正常情况下,客流可通过地面站房的地下层5--进站扶梯21/楼梯--进站通道22--进站通道扶梯23/楼梯到达站台层3候车,紧急状况下,可启用第二疏散楼梯间24,使得人员可快速通过进站通道22--第二疏散楼梯间24到达地面站房的地面层4进行疏散,减少安全隐患,或者先达到出站层1,再通过出站层1达到地面站房的地面层4,实现分流,避免拥堵。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地下火车站采用“三层三纵”的群洞结构布局,由此减小了洞室跨度,降低了施工难度,有利于施工安全;同时,群洞布局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层三纵群洞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建造在地面下的出站层、进站层以及站台层,且所述出站层、进站层以及站台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出站层连通地面站房的地面层;所述进站层连通地面站房的地下层;且所述站台层包括至少一条供列车运行的隧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三纵群洞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建造在地面下的出站层、进站层以及站台层,且所述出站层、进站层以及站台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出站层连通地面站房的地面层;所述进站层连通地面站房的地下层;且所述站台层包括至少一条供列车运行的隧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站层包括:出站扶梯;出站通道,其通过所述出站扶梯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面层;出站通道扶梯,其连接所述出站通道以及站台层,用于供人员从站台层进入出站通道;设备区,其设置在所述出站通道的一侧/两侧,用于放置火车站运转相关设备;以及第一疏散楼梯间,其中设置有第一疏散楼梯,且所述第一疏散楼梯的一端连通所述出站通道,另一端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面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出站通道同侧的出站通道扶梯至少有两个,且所述设备区位于同侧的、相邻两所述出站通道扶梯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站层还包括:出站楼梯,所述出站通道通过所述出站楼梯连通所述地面站房的地面层;和/或,出站通道楼梯,其连接所述出站通道以及站台层,用于供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刚曹永刚赵勇俞祖法韩志伟蔡珏蒋伟平陈红念乔俊飞李汶京岳岭赵琳刘建友陈学峰马福东王瑾何佳徐治中于晨昀张斌刘方张宇宁王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