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328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包括动力传输装置、扣圈击打装置、间歇驱动装置、自动送料装置和机架,动力传输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扣圈击打装置安装在靠近动力传输装置一端的机架内部,自动送料装置安装在机架的另一端;所述动力传输装置通过传送带与扣圈击打装置相连并为其提供动力,所述间歇驱动装置连接在扣圈击打装置和自动送料装置之间,并为自动送料装置提供间歇动力。该装置提高了能量的传递和利用效率,简化扣圈的动作,减少在完成扣圈过程中运动零件的数目,让更高比例的能源用于做有用功,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并且,能够快速准确的将扣式电池所需的密封垫圈扣入进极壳中,优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A Fast Clasp Device for Button Battery Pol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ast buckling device for the button battery pole shell, which comprises a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 buckle hitting device, an intermittent driving device,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and a rack. Th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rack, the buckle hitting device is installed in the rack near one end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he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is install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rack. The transmission device is connected and powered by a conveyor belt with a buckle hitting device, the intermittent driving devic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buckle hitting device and the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and provides intermittent power for the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The device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transmission and utilization, simplifies the action of the buckle, reduces the number of moving parts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buckle, enables a higher proportion of energy to be used for useful work, and reduces the cost of equipment. Moreover, it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buckle the sealing gasket needed by button batteries into the polar shell, optimize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
本技术涉及扣式电池制造设备
,具体是一种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
技术介绍
扣式电池因其体积小,容量大等优点成为了电子产品中电路板供电的主要电源。但在扣式电池将密封垫圈扣入进极壳的这一生产工序中仍然缺少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很多制造厂依旧以人工扣圈的方式实现,劳动量大,人工成本高。虽然有一些自动扣圈机器,现有的一些扣圈装置也存在着效率低下,系统庞大结构复杂的缺点。因此,提供一种效率高且结构较为简单的适用于扣式电池自动扣圈的装置,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申请人检索的范围内,发现与本技术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紧密相关的专利文献有:申请号为CN201210580090.7的一种纽扣电池阴极自动扣圈装置的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于纽扣电池扣圈的自动化设备替代了人工扣圈的生产方式。但所述的技术方案结构复杂、生产率较低,且由于缺少必要的定位装置,造成扣圈失误率较高等不足之处;申请号为CN201210583179.9的一种纽扣电池阴极自动扣圈机所述的技术方案,机构相对简单,但该方案中也没有必要的定位装置,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零件间的干涉,且部分零件结构异型生产工艺性差,故可能影响到实际使用的可靠性;申请号为CN201310738750.4的一种纽扣电池极壳扣圈机构所述的技术方案和申请号为CN201410213798.8的一种纽扣电池负极扣圈装置所述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完成快速自动扣圈,但大量应用气动装置,系统较为复杂,设备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提供这一种适用于扣式电池快速扣圈的自动化装置,能够快速准确的将扣式电池所需的密封垫圈扣入进极壳中,优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传输装置、扣圈击打装置、间歇驱动装置、自动送料装置和机架,所述动力传输装置、扣圈击打装置、间歇驱动装置和自动送料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动力传输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扣圈击打装置安装在靠近动力传输装置一端的机架内部,自动送料装置安装在机架的另一端;所述动力传输装置通过传送带与扣圈击打装置相连并为其提供动力,所述间歇驱动装置连接在扣圈击打装置和自动送料装置之间,并为自动送料装置提供间歇动力;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步进电机、一号齿皮带轮、传送带、二号齿皮带轮,步进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顶盖上,其输出轴连接并驱动一号齿皮带轮,一号齿皮带轮和二号齿皮带轮通过传送带相连,且二号齿皮带轮连接并驱动扣圈击打装置;所述扣圈击打装置固定在机架内,包括轨道导筒、导槽圆柱筒、推杆导筒、推力弹簧、击打推杆、轴承、垫圈和端盖,轨道导筒固定在机架上,导槽圆柱筒安装在轨道导筒的内部且其一端穿过轨道导筒与二号齿皮带轮的内部通过键相连,导槽圆柱筒的该端与轨道导筒之间安装有轴承,轴承通过垫圈和端盖固定在导槽圆柱筒上;导槽圆柱筒的另一端通过与间歇驱动装置的间歇接触为其提供间歇的动力,推杆导筒等分分布在导槽圆柱筒的等分导槽中,其突出端在轨道导筒的曲线轨道中;推力弹簧安装在推杆导筒中,其一端顶住推杆导筒底部,另一端顶住击打推杆的一端;击打推杆的一端套装在推杆导筒内,其另一端在推杆导筒外部且在推杆导筒的直线轨道上;所述间歇驱动装置固定在机架上,且两端分别连接扣圈击打装置和自动送料装置,包括往复推杆、回拉弹簧、活动导杆、棘轮活动爪、棘轮、棘轮止回爪和止回爪弹簧,往复推杆整体类似“L”型,连接在机架上,其一端的末端与导槽圆柱筒面向自动送料装置一侧的突起由于其偏心作用而间歇接触,另一端连接活动导杆,同时往复推杆内侧突起圆柱连接回拉弹簧,而回拉弹簧另一侧连接在机座的相应突起圆柱上,活动导杆与棘轮活动爪和棘轮连接,棘轮的轴连接自动送料装置,棘轮止回爪与棘轮的棘齿接触,止回爪弹簧套在棘轮止回爪上且一端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自动送料装置连接在机架上,包括上齿皮带轮、固定轴承板、带槽传送带、传送带外壳、下齿皮带轮、轴承、传动轴、端盖和垫圈,上齿皮带轮通过键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通过轴承在机架和固定轴承板间定位;轴承套在轴承固定板上端孔中,通过垫圈和端盖进行固定;下齿皮带轮通过键与棘轮的轴连接,棘轮的轴穿过下齿皮带轮套装在固定轴承板下端孔中,末端通过垫圈和端盖进行固定;带槽传送带套在上齿皮带轮和下齿皮带轮的外周上,其外侧套有传送带外壳,传送带外壳由相似的两瓣组成,通过螺栓连接,其一侧传送带外壳上下两侧有开口用于扣式电池及垫圈输入和输出,固定轴承板通过螺栓竖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机架包含机盖、机座、作用击打推杆、回弹弹簧和击打顶帽,机盖和机座通过螺栓连接,作用击打推杆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击打顶帽,作用击打推杆套在机座的对应导槽内,回弹弹簧连接在作用击打推杆和击打顶帽之间,且套在机座对应导槽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主要表现在:一、提高扣圈速度,尽可能地减少扣圈的子运动数量,保证扣圈的动作的连续性,使得扣圈的速率达到100次/每分钟甚至更高。二、提高能量的传递和利用效率,简化扣圈的动作,减少在完成扣圈过程中运动零件的数目,提高能量的传递效能,让更高比例的能源用于做有用功,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三、扣圈装置的结构要更为紧凑。通过简化扣圈运动的动作,尽可能地减少执行子系统的组件或元件数量,使得执行系统的结构更为紧凑,降低设备的造价。四、尽可能避免使用气动或液压软件,避免产生电气液耦合系统,尽可能简化设备控制方法,进而也可以控制设备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是图2沿C-C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扣圈击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间歇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自动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机架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机架的正视图;图9是图8沿K-K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导槽圆柱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的一种实现例的间歇驱动装置和机座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1—动力传输装置,2—扣圈击打装置,3—间歇驱动装置,4—自动送料装置,5—机架,11—步进电机,12—齿皮带轮,13—传送带,14—齿皮带轮,21—轨道导筒,22—导槽圆柱筒,23—推杆导筒,24—推力弹簧,25—击打推杆,26—轴承,27—垫圈,28—端盖,31—往复推杆,32—回拉弹簧,33—活动导杆,34—棘轮活动爪,35—棘轮,36—棘轮止回爪,37—止回棘爪回复弹簧,41—上齿皮带轮,42—固定轴承板,43—带槽传送带,44—传送带外壳,45—下齿皮带轮,46—轴承,47—传动轴,48—端盖,49—垫圈,51—机盖,52—机座,53—作用击打推杆,54—回弹弹簧,55—击打顶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实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传输装置、扣圈击打装置、间歇驱动装置、自动送料装置和机架,所述动力传输装置、扣圈击打装置、间歇驱动装置和自动送料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动力传输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扣圈击打装置安装在靠近动力传输装置一端的机架内部,自动送料装置安装在机架的另一端;所述动力传输装置通过传送带与扣圈击打装置相连并为其提供动力,所述间歇驱动装置连接在扣圈击打装置和自动送料装置之间,并为自动送料装置提供间歇动力;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步进电机、一号齿皮带轮、传送带、二号齿皮带轮,步进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顶盖上,其输出轴连接并驱动一号齿皮带轮,一号齿皮带轮和二号齿皮带轮通过传送带相连,且二号齿皮带轮连接并驱动扣圈击打装置;所述扣圈击打装置固定在机架内,包括轨道导筒、导槽圆柱筒、推杆导筒、推力弹簧、击打推杆、轴承、垫圈和端盖,轨道导筒固定在机架上,导槽圆柱筒安装在轨道导筒的内部且其一端穿过轨道导筒与二号齿皮带轮的内部通过键相连,导槽圆柱筒的该端与轨道导筒之间安装有轴承,轴承通过垫圈和端盖固定在导槽圆柱筒上;导槽圆柱筒的另一端通过与间歇驱动装置的间歇接触为其提供间歇的动力,推杆导筒等分分布在导槽圆柱筒的等分导槽中,其突出端在轨道导筒的曲线轨道中;推力弹簧安装在推杆导筒中,其一端顶住推杆导筒底部,另一端顶住击打推杆的一端;击打推杆的一端套装在推杆导筒内,其另一端在推杆导筒外部且在推杆导筒的直线轨道上;所述间歇驱动装置固定在机架上,且两端分别连接扣圈击打装置和自动送料装置,包括往复推杆、回拉弹簧、活动导杆、棘轮活动爪、棘轮、棘轮止回爪和止回爪弹簧,往复推杆整体类似“L”型,连接在机架上,其一端的末端与导槽圆柱筒面向自动送料装置一侧的突起由于其偏心作用而间歇接触,另一端连接活动导杆,同时往复推杆内侧突起圆柱连接回拉弹簧,而回拉弹簧另一侧连接在机座的相应突起圆柱上,活动导杆与棘轮活动爪和棘轮连接,棘轮的轴连接自动送料装置,棘轮止回爪与棘轮的棘齿接触,止回爪弹簧套在棘轮止回爪上且一端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自动送料装置连接在机架上,包括上齿皮带轮、固定轴承板、带槽传送带、传送带外壳、下齿皮带轮、轴承、传动轴、端盖和垫圈,上齿皮带轮通过键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通过轴承在机架和固定轴承板间定位;轴承套在轴承固定板上端孔中,通过垫圈和端盖进行固定;下齿皮带轮通过键与棘轮的轴连接,棘轮的轴穿过下齿皮带轮套装在固定轴承板下端孔中,末端通过垫圈和端盖进行固定;带槽传送带套在上齿皮带轮和下齿皮带轮的外周上,其外侧套有传送带外壳,传送带外壳由相似的两瓣组成,通过螺栓连接,其一侧传送带外壳上下两侧有开口用于扣式电池及垫圈输入和输出,固定轴承板通过螺栓竖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机架包含机盖、机座、作用击打推杆、回弹弹簧和击打顶帽,机盖和机座 通过螺栓连接,作用击打推杆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击打顶帽,作用击打推杆套在机座的对应导槽内,回弹弹簧连接在作用击打推杆和击打顶帽之间,且套在机座对应导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式电池极壳快速扣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传输装置、扣圈击打装置、间歇驱动装置、自动送料装置和机架,所述动力传输装置、扣圈击打装置、间歇驱动装置和自动送料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动力传输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扣圈击打装置安装在靠近动力传输装置一端的机架内部,自动送料装置安装在机架的另一端;所述动力传输装置通过传送带与扣圈击打装置相连并为其提供动力,所述间歇驱动装置连接在扣圈击打装置和自动送料装置之间,并为自动送料装置提供间歇动力;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步进电机、一号齿皮带轮、传送带、二号齿皮带轮,步进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顶盖上,其输出轴连接并驱动一号齿皮带轮,一号齿皮带轮和二号齿皮带轮通过传送带相连,且二号齿皮带轮连接并驱动扣圈击打装置;所述扣圈击打装置固定在机架内,包括轨道导筒、导槽圆柱筒、推杆导筒、推力弹簧、击打推杆、轴承、垫圈和端盖,轨道导筒固定在机架上,导槽圆柱筒安装在轨道导筒的内部且其一端穿过轨道导筒与二号齿皮带轮的内部通过键相连,导槽圆柱筒的该端与轨道导筒之间安装有轴承,轴承通过垫圈和端盖固定在导槽圆柱筒上;导槽圆柱筒的另一端通过与间歇驱动装置的间歇接触为其提供间歇的动力,推杆导筒等分分布在导槽圆柱筒的等分导槽中,其突出端在轨道导筒的曲线轨道中;推力弹簧安装在推杆导筒中,其一端顶住推杆导筒底部,另一端顶住击打推杆的一端;击打推杆的一端套装在推杆导筒内,其另一端在推杆导筒外部且在推杆导筒的直线轨道上;所述间歇驱动装置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檀润华刘力萌刘伟张金璞张换高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