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侧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265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侧顶机,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支架上的滚床、滑轨、顶伸架、第一电机、皮带、从动轮、传动轴、凸轮、气缸、压臂、第二电机和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设于滚床一侧并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运转及停止提供电气信号,第一电机给气缸提供驱动力,气缸连接所述压臂,第二电机通过皮带、从动轮、传动轴驱动凸轮旋转,凸轮的底部设有顶升件,顶升件用于顶起顶伸架,顶伸架沿着滑轨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侧顶机进行车身的下线工作,避免了工人直接从输送线上下线车身的安全隐患,减小劳动强度,而且下线效率高,侧顶机结构设计合理,降低故障率,节省时间和成本。

A New Side Top Mach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ew type side-top machine, which includes a support, a roller, a slide rail, a top-extension frame, a first motor, a belt, a driven wheel, a transmission shaft, a cam, a cylinder, a press arm, a second motor and a photoelectric sensor. The photoelectric sensor is located on the side of the roller and provides electrical signals for the operation and stop of the first motor and the second motor. The first motor provides the cylinder with an electric signal. The driving force is connected by the cylinder to the press arm, and the second motor drives the cam to rotate through a belt, a driven wheel and a transmission shaft. The bottom of the cam is provided with a jack-up, which is used to Jack the jack-up bracket, and the jack-up bracket moves along the slide rail.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side-top machine is used for the off-line work of the body, which avoids the hidden safety hazards of workers directly getting off-line from the conveyor line,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has high off-line efficiency,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side-top machine, reduces the failure rate, saves time and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侧顶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输送下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侧顶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身输送基本通过工人直接从输送线上下线车身,劳动强度大,而且下线效率低。现有的新型侧顶机结构设计不合理,若出现故障,会影响整条输送线的工作,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侧顶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新型侧顶机,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滚床、滑轨、顶伸架、第一电机、皮带、从动轮、传动轴、凸轮、气缸、压臂、第二电机和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于所述滚床一侧并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运转及停止提供电气信号,所述第一电机给所述气缸提供驱动力,所述气缸连接所述压臂,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皮带、所述从动轮、所述传动轴驱动所述凸轮旋转,所述凸轮的底部设有顶升件,所述顶升件用于顶起所述顶伸架,所述顶伸架沿着所述滑轨运动。上述新型侧顶机,其中,所述顶升件为滚轮。上述新型侧顶机,其中,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地脚支座。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新型侧顶机进行车身的下线工作,避免了工人直接从输送线上下线车身的安全隐患,减小劳动强度,而且下线效率高,新型侧顶机结构设计合理,降低故障率,节省时间和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新型侧顶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区的放大图;图3示出了图2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新型侧顶机包括支架1、以及设于支架1上的滚床2、滑轨3、顶伸架4、第一电机5、皮带6、从动轮7、传动轴8、凸轮9、气缸10、压臂11、第二电机12和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设于滚床2一侧并为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2的运转及停止提供电气信号,第一电机5给气缸10提供驱动力,气缸10连接压臂11,第二电机12通过皮带6、从动轮7、传动轴8驱动凸轮9旋转,凸轮9的底部设有顶升件13,顶升件13用于顶起顶伸架4,顶伸架4沿着滑轨3运动。本技术方案中,顶升件13为滚轮,支架1的底部设有地脚支座14。另外,在滚床2的一侧和滑轨3上也设有滚轮15。当载有车身的滑撬完全进入此工位的滚床2后,光电传感器发送到位信号,滚床上的第一电机5停止运转,固定于滚床支架1上的气缸10夹紧,由气缸10上的压臂11实现滑撬的精确定位。此时,固定于支架1上的第二电机12开始运转,通过皮带6传动带动与从动轮7花键连接的传动轴8旋转,从而使凸轮9由最低点向最高点转动,由顶升件13(滚轮)将顶伸架4顶起(滚轮可以减少摩擦,滑轨具有导向作用),顶伸架4在上升过程中与车身底板接触后将车身顶起与滑撬分离,直至凸轮9到达最高点,第二电机12制动,气缸10将压臂11打开,第一电机5开始继续运转,使滑撬继续向下一工位运动,滑撬完全离开此工位后,第一电机5停止运转,第二电机12开始继续运转,凸轮9从最高点下落至最低点,顶伸架4回落至起始位置,再由外围设备将车身从顶伸架4上卸下,整个工位进入下一循环。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利用新型侧顶机进行车身的下线工作,避免了工人直接从输送线上下线车身的安全隐患,减小劳动强度,而且下线效率高,新型侧顶机结构设计合理,降低故障率,节省时间和成本。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侧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滚床、滑轨、顶伸架、第一电机、皮带、从动轮、传动轴、凸轮、气缸、压臂、第二电机和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于所述滚床一侧并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运转及停止提供电气信号,所述第一电机给所述气缸提供驱动力,所述气缸连接所述压臂,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皮带、所述从动轮、所述传动轴驱动所述凸轮旋转,所述凸轮的底部设有顶升件,所述顶升件用于顶起所述顶伸架,所述顶伸架沿着所述滑轨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侧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设于所述支架上的滚床、滑轨、顶伸架、第一电机、皮带、从动轮、传动轴、凸轮、气缸、压臂、第二电机和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设于所述滚床一侧并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运转及停止提供电气信号,所述第一电机给所述气缸提供驱动力,所述气缸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君吉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