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兆嘉专利>正文

山区重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162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山区重力车,包括支架、调整滑板和车厢,所述支架内部前后侧壁上安装有内衬板,所述支架内部左侧设置有调整滑板,所述卡槽套设在导向轨上的防坠器外侧,所述调整滑板左侧的滑动轮对应的支架内部左侧壁以及调整板右侧的滑动轮对应的内衬板左侧壁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架底部所在的主基座位置处左侧安装有第二提升机,所述轨道槽内部安装有防坠器,所述支架底部所在的主基座位置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一提升机,所述提升底仓内设置有车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架、调整滑板和车厢,解决了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翻山越岭,浪费时间,浪费体力的问题。

Mountain Gravity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untainous gravity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n adjusting slide board and a carriage. The inner front and rear side walls of the bracket are provided with an inner lining board, the inner left side of th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ing slide board, the chuck slot is sleev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anti-falling device on the guide rail, the inner left side wall of the bracket corresponding to the sliding wheel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adjusting slide board and the inner lining board corresponding to the sliding wheel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A sliding chute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wall, and a second hoist is install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main base seat where the bottom of the bracket is located, and an anti-falling device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track chute. The first hoist is symmetrically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base seat where the bottom of the bracket is located, and a carriage is arranged in the hoisting silo. By setting brackets, adjusting skateboards and carriages,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inconvenient traffic, mountain crossing, waste of time and physical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区重力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备
,具体为山区重力车。
技术介绍
社会发展很快,各种交通工具应用而生,但在一些偏远的山区,交通十分不便,去一个地方需要翻山越岭,浪费时间,浪费尽力,山区的孩子为了求学每天需要翻越几座大山,翻山越岭大的路上往往险象丛生,一不留神就会掉落至山底,为了方便学生或人们出行,当地人在上体上架设钢铁栏架,但防护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山区重力车,解决了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翻山越岭,浪费时间,浪费体力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山区重力车,包括支架、调整滑板和车厢,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且支架底部均固定有主基座,所述支架内部前后侧壁上安装有内衬板,所述支架内部左侧设置有调整滑板,所述调整滑板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槽,所述调整滑板上的卡槽对应的支架内侧壁上固定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上安装有防坠器,所述卡槽套设在导向轨上的防坠器外侧,所述调整滑板前端左右两侧以及调整滑板后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动轮,所述调整滑板左侧的滑动轮对应的支架内部左侧壁以及调整板右侧的滑动轮对应的内衬板左侧壁上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轮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支架底部所在的主基座位置处左侧安装有第二提升机,所述第二提升机右侧所在的主基座上固定有第二转向轮B,所述支架顶部左侧固定有第二转向轮A,所述支架内侧的内衬板与内衬板之间设置有提升底仓,所述提升底仓前端左右两侧以及提升底仓后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滑块,所述提升底仓前后两端的滑块对应的内衬板内侧壁位置处竖向设置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内部安装有防坠器,所述滑块设置在轨道槽内的防坠器内侧,所述支架底部所在的主基座位置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一提升机,所述第一提升机内侧所在的主基座上固定有第一转向轮B,所述支架内侧壁上的内衬板顶部固定有第一转向轮A,所述提升底仓右侧安装有屏蔽门,所述提升底仓内设置有车厢,所述车厢底部四角设置有行进轮,所述车厢底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激光测速仪,所述车厢侧壁上设置有安全门,所述安全门所在的车厢侧壁位置处右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车厢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承重板A和承重板B,所述承重板A和承重板B中部均横向设置有插孔,所述承重板A和承重板B上的的插孔内设置有锁杆,所述承重板B右侧壁上安装有液压缸A,所述液压缸A上的推杆与锁杆右端相连,所述承重板A前端面中部安装有液压缸B,所述承重板A中部以及缩杆左侧均纵向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前端与液压缸B上的推杆相连。优选的,所述主基座外侧设置有斜拉基座,且支架顶部通过斜拉索与斜拉基座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二提升机上的钢索依次绕过第二转向轮B下表面和第二转向轮A上表面与调整滑板上端相连,所述第一提升机上的钢索依次绕过第一转向轮B的下表面和第一转向轮A的上表面与提升底仓前后两端相连。优选的,所述支架上的调整滑板与调整滑板之间通过钢索相连,且调整滑板与调整滑板之间的钢索上安装有滑轮,且滑轮下部连接有挂钩,所述车厢顶部的锁杆安插在滑轮下部的挂钩上。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第一提升机、第二提升机、行进轮、液压缸A和液压缸B电性连接。(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山区重力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山区设置基地并搭设支架,基地甲上的支架与基地上的支架之间通过钢索进行连接,钢索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架内的调整滑板上,在使用时支架上的调整滑板可在第二提升机的作用下调好高度,使得钢索之间的车厢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钢索轨道下滑,在激光测速仪以及控制面板电脑信息处理器的帮助下,第二提升机会小范围调整滑板高度,使车厢刚好到达另一基地乙上方,使用操作简单,安全。(2)本专利技术在导向轨上安装有防坠器,在轨道槽内部安装有防坠器,可防止第一提升机和第二提升机出现意外时调整滑板和提升底仓坠落。(3)本专利技术车厢通过第一提升机提升至支架上的钢索下方,车厢顶部的锁止机构采用液压缸推动锁杆的形式,锁杆外端通过限位杆进行限位固定,安全系数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架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A处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B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的C处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升底仓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升底仓和车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车厢顶部锁止机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车厢切面图。图中:1、支架;2、滑轮;3、钢索;4、挂钩;5、斜拉索;6、斜拉基座;7、主基座;8、车厢;9、内衬板;10、第一提升机;11、第二提升机;12、第二转向轮A;13、调整滑板;14、第二转向轮B;15、导向轨;16、滑槽;17、滑动轮;18、提升底仓;19、第一转向轮A;20、第一转向轮B;21、防坠器;22、滑块;23、轨道槽;24、安装座;25、屏蔽门;26、承重板A;27、锁杆;28、承重板B;29、插孔;30、液压缸A;31、限位杆;32、限位孔;33、液压缸B;34、控制面板;35、安全门;36、行进轮;37、激光测速仪;38、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山区重力车,包括支架1、调整滑板13和车厢8,支架1设置有两个,且支架1底部均固定有主基座7,主基座7外侧设置有斜拉基座6,且支架1顶部通过斜拉索5与斜拉基座6相连,提高了支架1的稳固性,支架1内部前后侧壁上安装有内衬板9,支架1内部左侧设置有调整滑板13,调整滑板13上下调整支架1与支架1之间的钢索3倾斜角度,调整滑板13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槽38,调整滑板13上的卡槽38对应的支架1内侧壁上固定有导向轨15,导向轨15上安装有防坠器21,防坠器21可在调整滑板13出现意外坠落时对其进行卡死锁止,卡槽38套设在导向轨15上的防坠器21外侧,调整滑板13前端左右两侧以及调整滑板13后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动轮17,减小调整滑板13与支架1内侧壁和内衬板9内侧壁之间的摩擦,调整滑板13左侧的滑动轮17对应的支架1内部左侧壁以及调整板右侧的滑动轮17对应的内衬板9左侧壁上均设置有滑槽16,滑动轮17设置在滑槽16内,支架1底部所在的主基座7位置处左侧安装有第二提升机11,第二提升机11右侧所在的主基座7上固定有第二转向轮B14,支架1顶部左侧固定有第二转向轮A12,第二提升机11上的钢索3依次绕过第二转向轮B14下表面和第二转向轮A12上表面与调整滑板13上端相连,支架1内侧的内衬板9与内衬板9之间设置有提升底仓18,提升底仓18前端左右两侧以及提升底仓18后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滑块22,提升底仓18前后两端的滑块22对应的内衬板9内侧壁位置处竖向设置有轨道槽23,轨道槽23内部安装有防坠器21,滑块22设置在轨道槽23内的防坠器21内侧,防坠器21可在提升底仓18出现坠落时对其进行卡死防止意外发生,支架1底部所在的主基座7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山区重力车,包括支架(1)、调整滑板(13)和车厢(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设置有两个,且支架(1)底部均固定有主基座(7),所述支架(1)内部前后侧壁上安装有内衬板(9),所述支架(1)内部左侧设置有调整滑板(13),所述调整滑板(13)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槽(38),所述调整滑板(13)上的卡槽(38)对应的支架(1)内侧壁上固定有导向轨(15),所述导向轨(15)上安装有防坠器(21),所述卡槽(38)套设在导向轨(15)上的防坠器(21)外侧,所述调整滑板(13)前端左右两侧以及调整滑板(13)后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动轮(17),所述调整滑板(13)左侧的滑动轮(17)对应的支架(1)内部左侧壁以及调整板右侧的滑动轮(17)对应的内衬板(9)左侧壁上均设置有滑槽(16),所述滑动轮(17)设置在滑槽(16)内,所述支架(1)底部所在的主基座(7)位置处左侧安装有第二提升机(11),所述第二提升机(11)右侧所在的主基座(7)上固定有第二转向轮B(14),所述支架(1)顶部左侧固定有第二转向轮A(12),所述支架(1)内侧的内衬板(9)与内衬板(9)之间设置有提升底仓(18),所述提升底仓(18)前端左右两侧以及提升底仓(18)后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滑块(22),所述提升底仓(18)前后两端的滑块(22)对应的内衬板(9)内侧壁位置处竖向设置有轨道槽(23),所述轨道槽(23)内部安装有防坠器(21),所述滑块(22)设置在轨道槽(23)内的防坠器(21)内侧,所述支架(1)底部所在的主基座(7)位置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一提升机(10),所述第一提升机(10)内侧所在的主基座(7)上固定有第一转向轮B(20),所述支架(1)内侧壁上的内衬板(9)顶部固定有第一转向轮A(19),所述提升底仓(18)右侧安装有屏蔽门(25),所述提升底仓(18)内设置有车厢(8),所述车厢(8)底部四角设置有行进轮(36),所述车厢(8)底部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激光测速仪(37),所述车厢(8)侧壁上设置有安全门(35),所述安全门(35)所在的车厢(8)侧壁位置处右侧安装有控制面板(34),所述车厢(8)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安装座(24),所述安装座(24)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承重板A(26)和承重板B(28),所述承重板A(26)和承重板B(28)中部均横向设置有插孔(29),所述承重板A(26)和承重板B(28)上的的插孔(29)内设置有锁杆(27),所述承重板B(28)右侧壁上安装有液压缸A(30),所述液压缸A(30)上的推杆与锁杆(27)右端相连,所述承重板A(26)前端面中部安装有液压缸B(33),所述承重板A(26)中部以及缩杆左侧均纵向设置有限位孔(32),所述限位孔(32)内设置有限位杆(31),所述限位杆(31)前端与液压缸B(33)上的推杆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山区重力车,包括支架(1)、调整滑板(13)和车厢(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设置有两个,且支架(1)底部均固定有主基座(7),所述支架(1)内部前后侧壁上安装有内衬板(9),所述支架(1)内部左侧设置有调整滑板(13),所述调整滑板(13)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卡槽(38),所述调整滑板(13)上的卡槽(38)对应的支架(1)内侧壁上固定有导向轨(15),所述导向轨(15)上安装有防坠器(21),所述卡槽(38)套设在导向轨(15)上的防坠器(21)外侧,所述调整滑板(13)前端左右两侧以及调整滑板(13)后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动轮(17),所述调整滑板(13)左侧的滑动轮(17)对应的支架(1)内部左侧壁以及调整板右侧的滑动轮(17)对应的内衬板(9)左侧壁上均设置有滑槽(16),所述滑动轮(17)设置在滑槽(16)内,所述支架(1)底部所在的主基座(7)位置处左侧安装有第二提升机(11),所述第二提升机(11)右侧所在的主基座(7)上固定有第二转向轮B(14),所述支架(1)顶部左侧固定有第二转向轮A(12),所述支架(1)内侧的内衬板(9)与内衬板(9)之间设置有提升底仓(18),所述提升底仓(18)前端左右两侧以及提升底仓(18)后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滑块(22),所述提升底仓(18)前后两端的滑块(22)对应的内衬板(9)内侧壁位置处竖向设置有轨道槽(23),所述轨道槽(23)内部安装有防坠器(21),所述滑块(22)设置在轨道槽(23)内的防坠器(21)内侧,所述支架(1)底部所在的主基座(7)位置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一提升机(10),所述第一提升机(10)内侧所在的主基座(7)上固定有第一转向轮B(20),所述支架(1)内侧壁上的内衬板(9)顶部固定有第一转向轮A(19),所述提升底仓(18)右侧安装有屏蔽门(25),所述提升底仓(18)内设置有车厢(8),所述车厢(8)底部四角设置有行进轮(36),所述车厢(8)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兆嘉
申请(专利权)人:苏兆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