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源热泵用原生污水取水泵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00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源热泵用原生污水取水泵坑,包括泵坑主体,所述泵坑主体包括一次沉池、二次沉池、三次沉池和原生污水提取泵坑,其中,所述一次沉池、所述二次沉池和所述三次沉池的顶部均设有质检口,三个所述质检口均通过水泥盖板密封,所述一次沉池、所述二次沉池和所述三次沉池的内部均纵向设有与所述质检口对应设置的若干塑钢踏步,所述一次沉池、所述二次沉池、所述三次沉池和所述原生污水提取泵坑依次连接且连接端处均设有沉池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级沉池,能够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充分过滤,有效防止管路堵塞及设备污染,且方便人工检修及清淤,结构稳定,实用性强。

A Pump Pit for Intake of Primary Sewage for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imary sewage intake pump pit for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pump pit. The main body of the pump pit includes a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a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a tertiary sedimentation tank and a primary sewage extraction pump pit. The top of the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the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and the tertiary sedimentation tank are all provided with a quality inspection port, and the three quality inspection ports are sealed by a cement cover plate. The interior of the primary clarifier, the secondary clarifier and the tertiary clarifier are longitudinally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plastic steel steps corresponding to the quality inspection port. The primary clarifier, the secondary clarifier, the tertiary clarifier and the primary sewage extraction pump pit are connected sequentially and the entrance of the clarifier is arranged at the connecting end.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a multi-stage sedimentation tank, which can fully filter the impurities in the sewage, effectively prevent pipeline blockage and equipment pollution, and is convenient for manual maintenance and silt removal, with stable structure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源热泵用原生污水取水泵坑
本技术涉及泵坑
,具体为一种污水源热泵用原生污水取水泵坑。
技术介绍
原生污水中大尺寸杂物大量存在,如塑料袋、纸壳、木棍、钢铁制品,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杂物等,必须经过特殊的泵坑设计处理掉这些大的杂物,配合专用的换热设备,使污水源热泵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而现有的泵坑过滤效果差,易造成管路堵塞及设备污染,且不方便清淤。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源热泵用原生污水取水泵坑,解决了原生污水取水泵坑过滤效果差以及不便人工清淤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源热泵用原生污水取水泵坑,包括泵坑主体,所述泵坑主体包括一次沉池、二次沉池、三次沉池和原生污水提取泵坑,其中,所述一次沉池、所述二次沉池和所述三次沉池的顶部均设有质检口,三个所述质检口均通过水泥盖板密封,所述一次沉池、所述二次沉池和所述三次沉池的内部均纵向设有与所述质检口对应设置的若干塑钢踏步,所述一次沉池、所述二次沉池、所述三次沉池和所述原生污水提取泵坑依次连接且连接端处均设有沉池入口,所述一次沉池、所述二次沉池和所述三次沉池的内部均设有与所述沉池入口上下分别对应设置的沉积物阻挡墙和悬浮物阻挡墙,所述一次沉池、所述二次沉池和所述三次沉池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沉池入口相匹配的过滤格栅,所述原生污水提取泵坑的内部设有若干连接有出水管的水泵。优选的,所述一次沉池上且对应所述沉池入口的端部设有连接进水管的进水口,所述一次沉池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进水口相匹配的闸门。优选的,所述一次沉池的内部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所述闸门驱动轴的轴导架。优选的,所述过滤格栅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一次沉池、所述二次沉池和所述三次沉池与相应的所述沉积物阻挡墙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沉积物阻挡墙的高度为600mm。优选的,所述一次沉池、二次沉池和三次沉池的体积比例为2:1:0.9(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源热泵用原生污水取水泵坑,通过设置一次沉池、二次沉池和三次沉池与原生污水泵坑依次连接,配合在每个沉池入口设置的过滤格栅,能够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多级有效过滤,有效防止管路堵塞及设备污染,同时,通过上下对应设置于沉池入口处的沉积物阻挡墙和悬浮物阻挡墙,沉积物阻挡墙的设置能够在检修时,闸门关闭后,水泵开启时,污水液面在1米以下,方便人工清淤,悬浮物阻挡墙的设置能够阻挡漂浮在各沉池内污水上部的杂质,有效防止污水上部杂物进入下一沉池;本技术采用多级沉池,能够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充分过滤,有效防止管路堵塞及设备污染,且方便人工检修及清淤,结构稳定,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次沉池、二次沉池和三次沉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泵坑主体;2、一次沉池;3、一次沉池;4、三次沉池;5、原生污水提取泵坑;6、质检口;7、水泥盖板;8、塑钢踏步;9、沉池入口;10、沉积物阻挡墙;11、过滤格栅;12、水泵;13、进水管;14、进水口;15、闸门;16、轴导架;17、悬浮物阻挡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源热泵用原生污水取水泵坑,包括泵坑主体1,所述泵坑主体1包括一次沉池2、二次沉池3、三次沉池4和原生污水提取泵坑5,一次沉池2、二次沉池3和三次沉池4的体积比例为2:1:0.9,其中,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顶部均设有质检口6,三个所述质检口6均通过水泥盖板7密封,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内部均纵向设有与所述质检口6对应设置的若干塑钢踏步8,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所述三次沉池4和所述原生污水提取泵坑5依次连接且连接端处均设有沉池入口9,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内部均设有与所述沉池入口9上下分别对应设置的沉积物阻挡墙10和悬浮物阻挡墙17,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沉池入口9相匹配的过滤格栅11,所述原生污水提取泵坑5的内部设有若干连接有出水管的水泵12。具体来说,所述一次沉池2上且对应所述沉池入口9的端部设有连接进水管13的进水口14,所述一次沉池2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进水口14相匹配的闸门15;所述一次沉池2的内部设有若干用于固定所述闸门15驱动轴的轴导架16;所述过滤格栅11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与相应的所述沉积物阻挡墙10的外壁上,所述固定件可为螺钉或安装销;所述沉积物阻挡墙10的高度为600mm。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沉积物阻挡墙10还可设置在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内部且靠近所述沉池入口9的一侧任意位置,其高度为600mm亦可起到便于清淤的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二次沉池3和三次沉池4的体积应小于一次沉池2的体积,能够节省材料,减小施工成本。具体应用时,通过设置一次沉池2、二次沉池3和三次沉池4与原生污水泵坑5依次连接,配合在每个沉池入口9设置的过滤格栅11,能够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多级有效过滤,有效防止管路堵塞及设备污染,同时,通过上下对应设置于沉池入口9处的沉积物阻挡墙10和悬浮物阻挡墙,沉积物阻挡墙10的设置能够在检修时,闸门15关闭后,水泵12开启时,污水液面在1米以下,方便人工清淤,悬浮物阻挡墙17的设置能够阻挡漂浮在各沉池内污水上部的杂质,有效防止污水上部杂物进入下一沉池。综上可得,本技术采用多级沉池,能够对污水中的杂物进行充分过滤,有效防止管路堵塞及设备污染,且方便人工检修及清淤,结构稳定,实用性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源热泵用原生污水取水泵坑,包括泵坑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坑主体(1)包括一次沉池(2)、二次沉池(3)、三次沉池(4)和原生污水提取泵坑(5),其中,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顶部均设有质检口(6),三个所述质检口(6)均通过水泥盖板(7)密封,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内部均纵向设有与所述质检口(6)对应设置的若干塑钢踏步(8),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所述三次沉池(4)和所述原生污水提取泵坑(5)依次连接且连接端处均设有沉池入口(9),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内部均设有与所述沉池入口(9)上下分别对应设置的沉积物阻挡墙(10)和悬浮物阻挡墙(17),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沉池入口(9)相匹配的过滤格栅(11),所述原生污水提取泵坑(5)的内部设有若干连接有出水管的水泵(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源热泵用原生污水取水泵坑,包括泵坑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坑主体(1)包括一次沉池(2)、二次沉池(3)、三次沉池(4)和原生污水提取泵坑(5),其中,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顶部均设有质检口(6),三个所述质检口(6)均通过水泥盖板(7)密封,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内部均纵向设有与所述质检口(6)对应设置的若干塑钢踏步(8),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所述三次沉池(4)和所述原生污水提取泵坑(5)依次连接且连接端处均设有沉池入口(9),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内部均设有与所述沉池入口(9)上下分别对应设置的沉积物阻挡墙(10)和悬浮物阻挡墙(17),所述一次沉池(2)、所述二次沉池(3)和所述三次沉池(4)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沉池入口(9)相匹配的过滤格栅(11),所述原生污水提取泵坑(5)的内部设有若干连接有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微张月王善红张华北高晓军徐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世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