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防止盗贼钢钎撬门体、凿洞撬拉条和技术性开锁作案的卷帘门锁。A,它是在道槽设置有卡口、挂钩的锁钩板,在门体边沿设置有高桩螺钉,拐头锁舌的锁舌盒,形成挂钩与螺钉挂接,拐头舌推入卡口卡死的锁定方式。拐头舌呈90度拐弯,其拐头从盒体后侧壁伸出,尾端通过转向臂、拉条等与主锁体连接连动。B,在道槽设有孔洞、挂钩的锁孔板,在门体两边固定的锁体上设高桩螺钉,锁体有孔,内有梭杆,另设一插拴,门体关闭,锁板孔与锁体孔自行对准,以插栓穿插,梭杆卡死锁定。AB型均采用模孔对码锁芯,绝对防盗。(*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卷帘门锁具。目前,公知的卷帘门锁是由锁体、锁芯、齿轮、锁板、锁条等组成。以钥匙插入锁芯作360度正反旋转,驱动锁条和与之连接的长栓条向两端作伸(长)缩(短)运动,来达到门体的锁定与开启。这种长(栓条总长度)超宽(即左右道槽卡子的距离)的锁定方式,实践证明,存在一定的弊端,使锁定后的门体得不到严密牢固的控制,左右摆幅过大。一般在10-20毫米左右。当人为地将门体摆向一边时,另一边栓条的有效拴入长度将相应减短,加之大跨幅的金属门体及栓条在盗贼用钢钎铁棍撬门时的横向压力下,不可避免的自然弯曲、缩短、栓条(栓入长度较短的一端)就轻易滑脱,造成门体的失控开启,是当前卷帘门失盗的主要原因所在。其二,采取以栓条直接向两端伸长插入道槽卡钉或孔洞的锁定方式,容易被盗贼在铝质门边撬缺口,或凿洞方式,伸入工具将栓条撬弯、退脱,造成门体失控。其三,该锁采用的传统的一字锁芯和十字锁芯,能以配制钥匙或技术性手段开启,特别是在防御当前社会上普遍流传的无匙开锁技术作案上,显得无能为力。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类新型的卷帘门锁具,它不仅能完成对门体的锁定,而且在盗贼钢钎撬门体,凿洞撬锁条的情况下,保证门体不至失控(与道槽脱落)开启,同时还将有效的防止盗贼的任何工具(如万能钥匙等)性开锁作案,特别是当今社会上流传的无匙开锁(即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仅凭专用工具和技巧就能快速地打开各种锁具)技术作案。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A型锁)在卷帘门两侧道槽下端,设置(固定)一个上有斜坡滑道,中部有卡口,下端有挂钩,略逞三角型的锁钩板。在与锁钩板位置对准的门体(门体逞关闭状态时)两边边沿设置(固定)一个与之配合的锁定装置锁舌盒。锁舌盒后壁有一个作高桩固定的挂接螺钉,盒内有一个可作水平推拉运动的拐头锁舌(与舌身呈90度直角拐变的),拐头部分从盒体侧壁条方口伸出,其尾端通过盒体中的转向臂,长拉条与固定在门体下端中心主锁体的上锁条连接。主锁体为长方体,上端设上锁条,下端设下锁条,一左一右的从锁体两头伸出,上下锁条的尾段为齿条,与安装在锁体中的轮齿啮合,齿轮轴伸出锁体的两端设有手柄,上锁条中段下方有一开启(定位)缺口,和一个锁定(定位缺口)该锁采用本人专利技术的模孔对码锁芯(见《专利技术专刊公报》第15卷第2号47页,在本申请文件中,不再作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的详细说明),该锁芯呈方体型。安装在上锁条下方,其锁芯舌可作伸缩(升降)运动,随上锁条的左、右移动交替地顶住开启缺口或锁定缺口。当卷帘门体下降到位时,固定在门体两边沿锁舌盒上的高桩挂接螺钉在锁钩板,斜坡滑道的校正下准确无误地进入到锁钩板挂钩内,锁舌盒上的拐头锁舌,正好对准锁钩板卡口,此时,将钥匙插入主锁体的钥匙插口(不转动),手动(扳)齿轮手柄,锁条向锁体内收缩,与此同时,与锁条连动的拐头锁舌在转向臂的作用下逆向向两端伸出,推入锁铜板卡口,此时拔出钥匙,拐头锁舌即被固定定位,完成门体的锁定。以此反向操作即完成门体的开启。B型锁,首先在卷帘门两边道槽下端设置(固定)一个上端为斜坡滑道,中部有孔洞,下端是挂钩的略呈三角型的锁孔板。锁体为左右型,结构对称,分别固定在门体两沿与锁孔板时对应位置。锁体为长方体,前段为实心后段为空腔,实心段背面有一作高桩固定的挂接螺钉,平面有一插栓孔,前端面上方有一直通空腔的梭杆孔,与插栓孔形成半含合十字交差,即梭杆孔横向通过插栓孔上方四分之一处,梭杆孔内装一尖头梭杆,其中段下方有一开启缺口和—锁定缺口,后段为齿条与安装在空腔内的齿轮啮合,齿轮轴伸出锁体的两端固定有手柄,梭杆下方的空腔中装有方体型的模孔对码锁芯,其锁芯舌顶住梭杆的开启缺口或锁定缺口。另设置一根,前端为尖头,中段有两道横向半圆槽,后端有大盖帽执手的圆柱体插栓。当卷帘门体关闭下降到位时,锁体上的挂接螺钉,在锁孔板斜坡滑道的校正下,准确无误地进入锁孔板挂钩内。此时,锁孔板的孔洞与锁体上的插栓孔正好对准。将插栓插入,穿过两孔到位,(插栓孔中心下方的弹簧定位销将插栓定位坑顶住定位),再扳动手柄将梭杆前推,穿过插栓半圆元槽,将插栓栓住,拔出钥匙即完成门体的锁定。(左右两锁须分别操作)。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因为采取上述方案,门体锁定后,锁舌盒(固定在门体两侧边沿)上的挂接螺位于锁钩板(固定在左右槽上)挂钩中,被锁钩板挂钩左、右、下、内(有锁舌盒挡住),外(有挂接螺钉的大盖帽挡住),五方控制(卡死)唯一的上方,由拐头锁舌(推入锁钩板卡口)卡死。这样锁定后的门体就被锁钩板左、右、上、下、内、外六个方位的全方位控制(卡死),形成与道槽的机械式连接。所以再遇盗贼用钢钎铁棍之类撬门体时,不存在任何失控脱落开启的可能,其二,由于采取主锁体上下锁条向体内收缩,通过锁舌盒内的转向臂将拐头锁舌逆向推入锁钩板卡口,所以,若盗贼在门体边沿凿缺口或孔洞,伸入工具撬锁条(或长拉条)时,其拐头锁舌不仅不会退缩滑脱,反而越撬卡入越深、越紧。B型锁,门体锁定后,是固定在门体两侧边沿锁体上的插栓孔,与固定在道槽上的锁孔板插孔对准,以插栓穿过,形成门体与道槽穿销式的机械连接,所以在盗贼用钢钎铁棍之类撬门体时,门体决不会失控开启。其三,由于该A型B型锁均采用模孔对码锁芯,该锁芯的独特结构和开启原理(见《专利技术专利公报》第15卷第2号),其具备的无任何方式能制出能开启它的工具(如当今的万能钥匙等)和无任何技术性手段能将它开启的特殊性能。所以,它们将有效地防止技术手段作案,特别是当今的无匙开锁技术作案。以上主要三点,针对性的回避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A型锁)锁钩板形状图。图2是本技术(A型锁)锁舌盒构造图和锁定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A型锁)主锁体构造图。图4是本技术(A型锁)锁芯工作状态局部图。图5是本技术(B型锁)锁孔板形状图。图6是本技术(B型锁)锁体构造俯视图和锁定状态示意图。在图1中,1.锁钩板 2.安装孔 3.斜坡滑道 4.卡口(即横缺口) 5.挂钩(即仰缺口) 6.锁舌盒(总成)7.拐头锁舌 8.挂接螺钉 9.长方口 10.转向臂 11.连接条 12.长拉条 13.门体 14.道槽 15.A型锁主锁体(总成) 16.上锁条 17.锁定缺口 18.开启缺口 19.齿轮 20.齿轮轴 21.手柄 22.下锁条 23.锁芯(总成)24.锁心舌 25.钥匙插口 26.弹簧 27.钥匙 28.前锁头 29.后锁头 30.锁孔板 31.锁孔板安装孔 32.锁孔板挂钩 33.插孔 34.锁孔板斜坡滑道 35.B型锁锁体 36.锁体实心段 37.锁体空腔 38.锁体插栓孔 39.梭杆孔 40.梭杆 41.前缺口(开启缺口) 42.后缺口(锁定缺口) 43.插栓 44.前半圆槽 45.后半圆槽47.46、定位坑 48.执手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锁钩板(1)为整块件冲压成的高、低两层面,高层面为长方形,上下各有一个安装孔(2),低层面下段有一个挂钩(5)即仰缺口,中段有一个卡口(4)即横缺口,上端为三角形,其斜边为斜坡滑道(3),在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帘门保险锁,在锁体外壳中,装有锁芯,齿轮,上锁条,下锁条,齿轮与上下锁条尾段的齿条啮合,上下锁条的另一端分别从锁体一左一右伸出,其特征是:(A型)首先设置一个上有斜坡滑道中段有卡口,下端有挂钩,略呈三角型的锁钩板和一个与之配合的锁舌盒,锁舌盒后侧壁有一作高桩固定的挂接螺钉,盒内装一拐头锁舌,与舌身呈90°直角拐弯的拐头部分从盒体后壁长条口伸出,其尾端与盒内安装的转向臂上端活动连接。主锁体内安装一方体型的模孔对锁芯,齿轮轴伸出锁体的两端装有手柄,(B型)锁有一个上端为斜坡滑道,中段有一孔洞,下端是挂钩略呈三角型的锁孔板,锁体前实心段背面有一作高桩固定的挂螺钉,平面有插拴孔,前端面上方有一直通锁体后段空腔的梭杆孔,内装一尖头圆柱体梭杆,其尾段为齿条与齿轮啮合,空腔中装一模孔对码锁芯,插栓为尖头圆柱体,中段有前后两道横向半圆槽,后段是大盖执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国维,
申请(专利权)人:廖国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