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096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为六片式透镜结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本光学成像镜头通过各透镜采用合理的面形结构以及光学参数的最佳化范围组合,优化配置第一透镜物侧面的面型并限制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和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的关系,能够具有大光圈、高像素、高分辨率、大视场角等特性,能够在提供良好成像品质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成像镜头的总长度,达到轻薄化,并且镜头头部小型化,能够满足应用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快发展,移动轻便型的电子设备得到了迅速普及,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行车记录仪以及运动相机等,这同时推动了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摄像模块相关技术的蓬勃发展。而移动轻便型电子设备具有轻薄化的发展趋势,这使得对应用在电子设备上的摄像模块小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半导体制作工艺技术的精进,感光器件的尺寸在缩小,相适应地,装载在摄像模块中的光学成像镜头厚度更薄、尺寸更小,成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发展要求。另外,对于一些电子设备,比如智能手机采用超窄边框、无边框的全面屏设计,要求摄像模块使用的光学镜头头部尺寸更小。现有技术中,轻薄型的光学成像镜头多采用四片式或者五片式透镜结构,但该类结构的透镜组在屈折力分配、像差像散校正、敏感度分配等方面具有局限性,无法进一步满足更高规格的成像要求。因此,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在具有良好的成像品质的前提下有效地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达到轻薄化,并且镜头头部小型化,是本领域的迫切需求。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每一透镜具有朝向物方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方的像侧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并满足以下条件式: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每一透镜具有朝向物方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方的像侧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并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并满足以下条件式:1<SAG11/CT1min<5;0.3<SD11/SD62<0.5;其中,SAG1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于光轴的水平位移距离,CT1min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之间的最小距离,SD1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SD62表示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像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1<(R41-R42)/(R41+R42)≤5,其中R41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2表示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满足以下条件式:0.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肖怡王义龙刘涵肖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