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成像镜头的需求日渐增加。一般成像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为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TPor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进步,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成像镜头逐渐往高像素方向发展,因此对成像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传统搭载于便携设备上的成像镜头,多采用三片或四片式透镜结构,然而,由于便携设备不断朝像素提升方向发展,并且终端消费者对大光圈的需求不断增加,例如微光与夜拍功能,以及消费者对广视角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例如前置镜头的自拍功能。但是,设计低长度、大光圈的成像镜头常面临产生更多像差致使周边成像质量随之劣化以及制造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进光量与增加光学成像镜头的视角,同时能兼顾微型化光学成像镜头的衡平设计,便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解决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镜头,其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件、第二透镜件、第三透镜件、第四透镜件、第五透镜件及影像感测器;所述第一透镜件包括朝向物面侧的第一表面与朝向像面侧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透镜件且包括朝向物面侧的第三表面及朝向像面侧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透镜件且包括朝向物面侧的第五表面及朝向像面侧的第六表面;所述第四透镜件且包括朝向物面侧的第七表面及朝向像面侧的第八表面;所述第五透镜件且包括朝向物面侧的第九表面及朝向像面侧的第十表面;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8.3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7.18 US 62/5337241.一种成像镜头,其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到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件、第二透镜件、第三透镜件、第四透镜件、第五透镜件及影像感测器;所述第一透镜件包括朝向物面侧的第一表面与朝向像面侧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透镜件且包括朝向物面侧的第三表面及朝向像面侧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三透镜件且包括朝向物面侧的第五表面及朝向像面侧的第六表面;所述第四透镜件且包括朝向物面侧的第七表面及朝向像面侧的第八表面;所述第五透镜件且包括朝向物面侧的第九表面及朝向像面侧的第十表面;所述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8.3<CT34/CT45<15.7;0.12<T2<0.22;0.13<T4<0.21;其中,CT34为所述光轴上所述第六表面与所述第七表面之距离,CT45为所述光轴上所述第八表面与所述第九表面之距离,T2为第二透镜件的第三表面于所述光轴上的位置与第四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投影至所述光轴上的位置之距离,T4为第四透镜件的第七表面于所述光轴上的位置至第八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投影至所述光轴上的位置之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还满足条件式:0.48<CT3/CT2<0.53;其中,CT2为第二透镜件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件的中心厚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第具负光焦度的六透镜件,所述第六透镜件位于所述第五透镜件的像侧与所述影像感测器之间,所述第六透镜件包括面向物侧的第十一表面及面向像侧的第十二表面,所述成像镜头还满足条件式:0.21<D/T0<0.26;其中,D为第六透镜件的第十二表面的表面最高点在光轴上的投影与成像面在光轴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T0为第一透镜件第一表面至第六透镜件第十二表面在光轴上的距离距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还满足条件式:0.2<|F1+F2+F4|/|F3+F5+F6|<0.47;其中,F1为第一透镜件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件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件的焦距,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琬茜,
申请(专利权)人:富晋精密工业晋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