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179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通过优化预制梁纵筋在梁柱后浇区的锚固方式,将预制梁内中间梁底纵筋在梁柱后浇区机械连接,预制梁内侧梁底纵筋锚固在梁柱后浇区,预制柱纵筋分布在柱截面的中部位置和角部位置,并保证预制柱纵筋不与预制梁纵筋发生碰撞,从而能够有效减小预制柱截面,便于构件的加工制作,降低构件制作成本,并使预制柱重量降低,简化预制构件的起吊和安装流程,便于安装,节约工期和时间成本,另外,预制柱截面积减小,还能够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提升建筑使用品质。

A Fabricated Reinforcement Arrangement Structure in Beam-column Joint Zo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ssembly type steel bar arrangement structure in beam-column joint area. By optimizing the anchoring mode of prefabricated beam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in post-pouring area of beam-column, the bottom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of the middle beam in prefabricated beam is mechanically connected in post-pouring area of beam-column, the inner bottom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of prefabricated beam is anchored in post-pouring area of beam-column,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of prefabricated column is distributed in the middle and corner of column sect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of prefabricated column is not matched with that of the longitudinal reinforce The collision of longitudinal bars of prefabricated beam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ross section of prefabricated columns, facilitate the processing and fabrication of components, reduce the cost of component fabrication, reduce the weight of prefabricated columns, simplify the lifting and installation process of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facilitate installation, save time and time costs. In addition, the reduc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area of prefabricated columns can als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use area of buildings and enhance the use of building products.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由于其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因此装配式建筑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装配式建筑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及规模高速发展。当前,由于装配式相关规范和图集存在部分不完善和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制约装配式建筑技术快速发展。其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中,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规范中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为保证预制构件吊装,梁柱节点区钢筋不碰撞,将预制柱1钢筋分布在四角,中间区域预留给预制梁底纵筋锚固,但是若采取该预制柱1纵筋布置方案,会导致以下几点问题:(1)预制柱1截面增加,浪费资源,增加构件制作成本;(2)预制柱1截面增加,预制构件重量加大,提高预制构件吊装难度;(3)预制柱1截面增加,减少建筑有效使用面积,降低建筑使用品质。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梁柱钢筋排布结构致使预制柱截面大、构件制作成本高等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其能有效的减小预制柱横截面积,便于构件的加工制作,节约构件制作成本,并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包括预制柱以及分设在所述预制柱左右两侧的两个预制梁,所述预制柱内竖向设有多个中部纵筋和角部纵筋,各所述中部纵筋在所述预制柱内居中且前后对称设置,所述预制梁内设有中间梁底纵筋和设在所述中间梁底纵筋两侧的侧梁底纵筋,两个所述预制梁的所述中间梁底纵筋均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且在所述梁柱后浇区机械连接,一个所述预制梁的所述侧梁底纵筋横向伸入所述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所述梁柱后浇区,另一个所述预制梁的所述侧梁底纵筋在所述预制梁靠近所述预制柱的一端内向所述中间梁底纵筋方向弯折后横向伸入于所述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所述梁柱后浇区,两个所述预制梁同一侧的两个所述侧梁底纵筋间隔设置,且所述侧梁底纵筋位于所述中部纵筋与所述角部纵筋之间,所述中间梁底纵筋位于前后两侧的所述中部纵筋之间。优选地,两个所述预制梁的所述中间梁底纵筋通过一级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优选地,两个所述预制梁同一侧的两个所述侧梁底纵筋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优选地,所述预制柱内前后两侧的所述中部纵筋之间的间距不小于90mm,所述中部纵筋与所述角部纵筋的间距不小于90mm,所述角部纵筋距离所述预制柱边缘的间距不小于60mm。优选地,所述侧梁底纵筋通过贴边焊锚固在所述梁柱后浇区。优选地,在所述侧梁底纵筋的弯折处设有用于防止所述预制梁混凝土开裂的附加钢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包括预制柱以及分设在预制柱左右两侧的两个预制梁,预制柱内竖向设有多个中部纵筋和角部纵筋,各中部纵筋在预制柱内关于预制柱的中线前后对称设置,预制梁内设有中间梁底纵筋和设在中间梁底纵筋两侧的侧梁底纵筋,两个预制梁的中间梁底纵筋均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且在梁柱后浇区机械连接,一个预制梁的侧梁底纵筋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梁柱后浇区,另一个预制梁的侧梁底纵筋在预制梁靠近预制柱的一端内向中间梁底纵筋方向弯折后横向伸入于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梁柱后浇区,两个预制梁同一侧的两个侧梁底纵筋间隔设置,且侧梁底纵筋位于中部纵筋与角部纵筋之间,中间梁底纵筋位于前后两侧的中部纵筋之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通过优化预制梁纵筋在梁柱后浇区的锚固方式,将预制梁中间梁底纵筋在梁柱后浇区机械连接,预制梁侧梁底纵筋锚固在梁柱后浇区,预制柱纵筋分布在柱截面的中部位置和角部位置,并保证预制柱内纵筋不与预制梁内的梁底纵筋发生碰撞,从而能够有效减小预制柱截面,便于构件的加工制作,降低构件制作成本,并使预制柱重量降低,简化预制构件的起吊和安装流程,便于安装,节约工期和时间成本,另外,预制柱截面积减小,还能够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提升建筑使用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规范中预制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预制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预制柱1、预制梁2、中部纵筋3、角部纵筋4、中间梁底纵筋5、侧梁底纵筋6、一级机械连接接头7、附加钢筋8。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其能有效的减小预制柱横截面积,便于构件的加工制作,节约构件制作成本,并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预制柱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包括预制柱1以及分设在预制柱1左右两侧的两个预制梁2,其中,预制柱1内竖向设有多个中部纵筋3和角部纵筋4,各中部纵筋3在预制柱1内关于预制柱1的中线前后对称设置,各预制梁2内均设有中间梁底纵筋5和设在中间梁底纵筋5两侧的侧梁底纵筋6,两个预制梁2的中间梁底纵筋5均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且在梁柱后浇区机械连接,一个预制梁2的侧梁底纵筋6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梁柱后浇区,另一个预制梁2的侧梁底纵筋6在预制梁2靠近预制柱1的一端内向中间梁底纵筋5方向弯折后横向伸入于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梁柱后浇区,两个预制梁2同一侧的两个侧梁底纵筋6间隔设置,且侧梁底纵筋6位于中部纵筋3与角部纵筋4之间,中间梁底纵筋5位于前后两侧的中部纵筋3之间。为方便理解,可以将分设在预制柱1左右两侧的两个预制梁2分别记为左预制梁2和右预制梁2,则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中,左预制梁2的中间梁底纵筋5的右端和左预制梁2的中间梁底纵筋5的左端均伸入梁柱后浇区且在梁柱后浇区机械连接,右预制梁2的侧梁底纵筋6左端可以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梁柱后浇区,左预制梁2的侧梁底纵筋6右端可以向中间梁底纵筋5方向弯折后再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梁柱后浇区,且左预制梁2和右预制梁2同一侧的两个侧梁底纵筋6间隔设置。当然,也可使左预制梁2的侧梁底纵筋6右端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梁柱后浇区,并使右预制梁2的侧梁底纵筋6左端向中间梁底纵筋5方向弯折后再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梁柱后浇区,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通过优化预制梁2纵筋在梁柱后浇区的锚固方式,将预制梁2中间梁底纵筋5在梁柱后浇区机械连接,一侧预制梁2内侧梁底纵筋6弯折后再伸入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梁柱后浇区,预制柱1内纵筋分布在柱截面的中部位置和角部位置,并保证其不与预制梁2的梁底纵筋发生碰撞,从而能够减小预制柱1截面,便于构件的加工制作,降低构件制作成本,并使预制柱1重量降低,简化预制构件的起吊和安装流程,便于安装,节约工期和时间成本,另外,预制柱1截面积减小,还能够增加建筑有效使用面积,提升建筑使用品质。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两个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以及分设在所述预制柱左右两侧的两个预制梁,所述预制柱内竖向设有多个中部纵筋和角部纵筋,各所述中部纵筋在所述预制柱内关于所述预制柱的中线前后对称设置,所述预制梁内设有中间梁底纵筋和设在所述中间梁底纵筋两侧的侧梁底纵筋,两个所述预制梁的所述中间梁底纵筋均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且在所述梁柱后浇区机械连接,一个所述预制梁的所述侧梁底纵筋横向伸入所述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所述梁柱后浇区,另一个所述预制梁的所述侧梁底纵筋在所述预制梁靠近所述预制柱的一端内向所述中间梁底纵筋方向弯折后横向伸入于所述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所述梁柱后浇区,两个所述预制梁同一侧的两个所述侧梁底纵筋间隔设置,且所述侧梁底纵筋位于所述中部纵筋与所述角部纵筋之间,所述中间梁底纵筋位于前后两侧的所述中部纵筋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梁柱节点区钢筋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以及分设在所述预制柱左右两侧的两个预制梁,所述预制柱内竖向设有多个中部纵筋和角部纵筋,各所述中部纵筋在所述预制柱内关于所述预制柱的中线前后对称设置,所述预制梁内设有中间梁底纵筋和设在所述中间梁底纵筋两侧的侧梁底纵筋,两个所述预制梁的所述中间梁底纵筋均横向伸入梁柱后浇区且在所述梁柱后浇区机械连接,一个所述预制梁的所述侧梁底纵筋横向伸入所述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所述梁柱后浇区,另一个所述预制梁的所述侧梁底纵筋在所述预制梁靠近所述预制柱的一端内向所述中间梁底纵筋方向弯折后横向伸入于所述梁柱后浇区,并锚固在所述梁柱后浇区,两个所述预制梁同一侧的两个所述侧梁底纵筋间隔设置,且所述侧梁底纵筋位于所述中部纵筋与所述角部纵筋之间,所述中间梁底纵筋位于前后两侧的所述中部纵筋之间。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涛刘威裴少帅林闪宇娄天张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