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状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21509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棒状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材料的化学式表示为NiO/α‑Fe2O3,为棒状结构,其纳米棒的直径为140‑170nm,纳米棒粗细均匀。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硝酸镍、硝酸铁以及草酸为原料,以去离子水和乙二醇为溶剂,按比例配成反应溶液,在100‑160℃恒温保持8‑16h进行水热反应,经洗涤,干燥,煅烧,得到棒状结构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该材料对100ppm丙酮的最大响应值为290,且具有较低的检测温度280℃。本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节能环保、物质均一稳定且应用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状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并将其用于检测丙酮气体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丙酮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丙酮在给我们带来生活和工业生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巨大隐患。丙酮发生泄漏后,低浓度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目前检测丙酮的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催化转化间接测量法、光解和电场电离测量法。但是,这些方法通常操作复杂,分析速度慢,并且仪器成本高,不利于推广。相比之下,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选择性好、制备简单、廉价等优点,因此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氧化镍(NiO)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价值的p型半导体,其禁带宽度为3.6~4.0eV,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和催化性能,在催化剂、锂离子电池、磁性材料、气体传感器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赤铁矿(α-Fe2O3)是典型的n型半导体,带隙为2.2eV,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裂解、锂离子电池和气敏传感器等领域。目前,单一的材料很难满足不同形式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技术逐渐趋于多元化,对于p型金属氧化物(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钴等)和n型金属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铟、赤铁矿等)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个体结合在一起制备出纳米复合物。与单一组分的物质相比,纳米复合材料可通过两组分的协同效应,综合发挥各组分间协同效能,这是任何一种材料都不具备的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针对纳米复合材料已经有很多研究,例如,文献FangJ,ZhuY,WuD,etal.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2017,252:1163-1168中,Fang等人通过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出NiO/SnO2异质结薄膜,并测试其复合材料对乙醇的气敏性能,但该方法制备过程复杂且反应条件苛刻。文献WangC,ChengX,ZhouX,etal.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2014,6(15):12031-12037中,Wang等人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出分层球状NiO/α-Fe2O3纳米复合材料,并测试该复合物对甲苯的气敏性能。但该方法需要两步水热,过程较复杂,并且水热反应温度较高,且测试性能温度较高,气敏性能较差。目前,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棒状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并应用于丙酮气体检测领域的研究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棒状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检测丙酮气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NiO/α-Fe2O3复合物前驱体,再经过高温煅烧,得到棒状结构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棒状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该复合材料为纳米棒状结构,纳米棒的直径为140-170nm,纳米棒粗细均匀,呈现多孔结构。该产品在检测丙酮气体中展现出较好的气敏性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棒状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室温下,分别将硝酸镍和硝酸铁加入到溶剂中,磁力搅拌30-60min,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草酸,继续搅拌30-60min,得到反应液;反应液中Ni2+/Fe3+摩尔比为1-3:1,其中镍离子的含量是0.064-0.098mol/L;草酸的含量是0.04-0.15mol/L;所述的溶剂是水与乙二醇按2-8:3比例配成的溶液。B:将步骤A得到的反应液转移至反应釜中,于100-160℃恒温保持8-16h进行水热反应;冷却到室温,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和乙醇反复洗涤2-7次,于40-100℃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烘干6-12h。C:将步骤B得到的样品置于真空气氛管式炉中,在空气气氛中,以1-5℃/min的升温速率,300-450℃下煅烧1-4h,以1-5℃/min的速率降温至室温,得到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本专利技术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棒状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而现有制备该物质的方法均为两步水热法,因此节省了制备步骤。该方法利用NiO生长的方向性使得α-Fe2O3纳米球沿棒状结构生长,合成出棒状复合气敏材料。与其它结构的材料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棒状结构纳米复合气敏材料具有取向性高、比表面积大以及孔隙率高等优势。该棒状纳米复合气敏材料的应用,将适量的样品涂在带有银-钯插指电极的氧化铝基片的表面,制成气敏测试元件,然后将元件放在气敏测试仪中进行丙酮气体的检测,根据材料在空气和丙酮气体中电阻的不同,测得气敏响应值。结果显示: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对100ppm丙酮的气敏响应值为290,且最佳反应温度为280℃。与其他材料相比,其具有较低的检测温度以及较高的气敏响应值。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首次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棒状结构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该方法操作简单、节能环保、物质均一稳定、工艺可控性高。2.制备的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对于检测丙酮气体展现出“气敏响应值高、灵敏度高、反应温度低”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制备的复合材料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照片,a为实施例1、b为实施例2、c为实施例3。图2是实施例1复合材料样品的扫描电镜(SEM)照片。图3是实施例1复合材料样品的透射电镜(TEM)照片。图4是实施例2复合材料样品的透射电镜(TEM)照片。图5是实施例3复合材料样品的透射电镜(TEM)照片。图6是应用例中复合材料对100ppm丙酮的气敏响应图,a为实施例1、b为实施例2、c为实施例3。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A:室温下,称取0.582g硝酸镍和0.808g硝酸铁加入到含有20ml去离子水和30ml乙二醇的烧杯中,磁力搅拌30min,然后向溶液中加入0.174g草酸,继续搅拌30min。B:将步骤A得到的溶液转移至50mL反应釜中,放在恒温干燥箱中120℃保持12h。然后冷却到室温,将沉淀用蒸馏水和乙醇反复洗涤3次后放置于60℃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烘干12h。C:将步骤B得到的样品置于真空气氛管式炉中,在空气气氛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450℃下煅烧2h,以5℃/min的降温速率降至室温,得到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产品经X-射线衍射(见图1)鉴定为NiO与α-Fe2O3组成的复合材料,通过SEM扫描电镜图(见图2)和TEM透射电镜图(见图3)观察出产品为棒状结构,纳米棒的直径约为167nm。实施例2A:室温下,称取0.815g硝酸镍和0.485g硝酸铁加入到含有30ml去离子水和40ml乙二醇的烧杯中,磁力搅拌40min,然后向溶液中加入0.241g草酸,继续搅拌40min。B:将步骤A得到的溶液转移至100mL反应釜中,放在恒温干燥箱中140℃保持14h。然后冷却到室温,将沉淀用蒸馏水和乙醇反复洗涤4次后放置于60℃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烘干12h。C:将步骤B得到的样品置于真空气氛管式炉中,在空气气氛中,以4℃/min的升温速率,350℃下煅烧3h,以4℃/min的降温速率降至室温,得到NiO/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棒状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室温下,分别将硝酸镍和硝酸铁加入到溶剂中,磁力搅拌30‑60min,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草酸,继续搅拌30‑60min,得到反应液;反应液中Ni2+/Fe3+摩尔比为1‑3:1,其中镍离子的含量是0.064‑0.098mol/L;草酸的含量是0.04‑0.15mol/L;所述的溶剂是水与乙二醇按2‑8:3比例配成的溶液;B:将步骤A得到的反应液转移至反应釜中,于100‑160℃恒温保持8‑16h进行水热反应;冷却到室温,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和乙醇反复洗涤2‑7次,于40‑100℃的恒温鼓风干燥箱中烘干6‑12h;C:将步骤B得到的样品置于真空气氛管式炉中,在空气气氛中,以1‑5℃/min的升温速率,300‑450℃下煅烧1‑4h,以1‑5℃/min的速率降温至室温,得到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状NiO/α-Fe2O3复合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室温下,分别将硝酸镍和硝酸铁加入到溶剂中,磁力搅拌30-60min,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草酸,继续搅拌30-60min,得到反应液;反应液中Ni2+/Fe3+摩尔比为1-3:1,其中镍离子的含量是0.064-0.098mol/L;草酸的含量是0.04-0.15mol/L;所述的溶剂是水与乙二醇按2-8:3比例配成的溶液;B:将步骤A得到的反应液转移至反应釜中,于100-160℃恒温保持8-16h进行水热反应;冷却到室温,过滤,将沉淀用蒸馏水和乙醇反复洗涤2-7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华张凯川韩冬梅顾福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