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人工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1081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用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人工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纳米珍珠层粉、聚己内酯(PCL)‑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共聚物作为主要原料,利用气体致孔剂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人工骨,所得人工骨孔径均匀且平均孔径小,孔隙率高,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人工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生物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人工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人工合成的骨替代材料即人工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不受供体来源的限制,且材料能够根据不同需要改变。理想的人工骨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①生物向生物相容性好;②可降解,且降解产物对人体无害,材料降解速度与新生骨的功能发挥尽可能相匹配;③同时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④良好的可塑形;⑤较高且均匀的孔隙率;⑥一定的力学强度。1992年,法国的Lopez首先发现珍珠层具有诱导成骨的作用,此后的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具有骨诱导和骨传导活性。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种材料的降解过程较长,这主要与珍珠层材料的理化性质及形态大小有关。而珍珠层的生物降解主要是建立在非特异性的理化溶解方式上,通过活性细胞介导的吸收方式降解有限。随着材料学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制备的人工骨随之诞生,有学者采用纳米珍珠层粉制备人工骨,由于纳米粒子所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特点,其降解性能得到的相应的提高。汤勇智(2009)等用纳米珍珠层粉和消旋聚乳酸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的人工骨,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纳米珍珠层粉、聚己内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的人工骨,主要由以下组分制成:纳米珍珠层粉、聚己内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珍珠层粉与聚己内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的重量比为10:1~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骨,其特征在于,聚己内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由聚己内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制备而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骨,其特征在于,共聚物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分数为5%~2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骨,其特征在于,聚己内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为将N-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己内酯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交联剂,在室温下搅拌至溶液无浑浊;将所得溶液浇铸在平板上,室温下挥干溶剂成膜,35~5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粉碎,即得,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丙酮中的一种或几种。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京尼平、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戊二醛中的一种或几种。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七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