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器元件进行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了保正电器元件的工作性能,需要对电器元件进行散热处理,因此用于电器元件的散热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热源部件,在现有的用于电器元件的散热装置中,还都是使用加散热片的空气自然冷却、风扇强制的风冷、水循环强制的水冷和装散铝热片,由于需要加装大体积的冷却部件,从而对电器元件进行间接的冷却散热,现在还没有一种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利用内部介质的自燃循环和冷媒的自身特性,达到散热的目的,满足对电器元件的贴附冷却,提高了电器元件的散热效果和寿命。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及其应用,因此满足对电器元件的贴附冷却,提高了电器元件的散热效果和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为贴附在电器元件上的上板、设置为与上板联接并且在上板上容纳散热介质的附件装置。由于设计了上板和附件装置,通过上板,实现了与电器元件的连接,通过附件装置,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为贴附在电器元件上的上板(1)、设置为与上板(1)联接并且在上板(1)上容纳散热介质的附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为贴附在电器元件上的上板(1)、设置为与上板(1)联接并且在上板(1)上容纳散热介质的附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散热介质覆盖在热量发生区间的方式把用于支撑的上板(1)和用于容纳的附件装置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按照管道容纳散热介质的方式把附件装置与上板(1)联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附件装置设置为下板(2)并且下板(2)设置为与上板(1)覆盖式分布,在上板(1)和下板(2)之间设置有缝隙体(97)并且在上板(1)和下板(2)的周边设置有环绕压制部(91),在上板(1)和下板(2)上设置有与缝隙体(97)连通的嘴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上板(1)和下板(2)之间的缝隙体(97)的高度设置为0.3-1.2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上板(1)和下板(2)分别设置有条状片状体并且在上板(1)和下板(2)的左侧面部设置有耳部(96),在上板(1)和下板(2)的上侧面部设置有齿形部(92)并且在上板(1)和下板(2)的端面部设置有环形台阶部(95),上板(1)的环形台阶部(95)设置为与下板(2)的环形台阶部(95)压制式联接,在上板(1)的齿形部(92)和下板(2)的齿形部(92)之间设置有嘴部,耳部(96)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齿形部(92)设置为条形片状体,环形台阶部(95)的内外轮廓线设置为矩形;或,在上板(1)和下板(2)的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条形压制部(93)和片形压制部(94)并且条形压制部(93)设置为沿上板(1)和下板(2)的竖向方向间隔分布,片形压制部(94)设置为沿上板(1)和下板(2)的横向方向间隔分布并且片形压制部(94)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电器元件联接,条形压制部(93)之间的缝隙体(97)设置为与上板(1)和下板(2)之间的嘴部连通,条形压制部(93)的轮廓线设置为长条矩形并且条形压制部(93)之间的缝隙体(97)设置为呈扁平管状体分布,片形压制部(94)的轮廓线设置为正方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微通道的散热装置,其特征是:在上板(1)和下板(2)上设置有第一散热部(13)、第二散热部(16)、第三散热部(19)、第四散热部(23)和第五散热部(26)并且第一散热部(13)、第二散热部(16)、第三散热部(19)、第四散热部(23)和第五散热部(26)设置为沿上板(1)的横向中心线和下板(2)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第一散热部(13)设置为环绕耳部(96)上并且在第一散热部(13)、第二散热部(16)、第三散热部(19)、第四散热部(23)和第五散热部(26)中分别设置有条形压制部(93)和片形压制部(94),在第一散热部(1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嘴部(11)和第二嘴部(12)并且环绕压制部(91)设置为分布在第一散热部(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