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065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储胶槽、第二储胶槽、沿第一储胶槽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推胶器、沿第二储胶槽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推胶器、与第一储胶槽连通的第一涂胶器、以及与第二储胶槽连通的第二涂胶器。第一涂胶器包括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且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之间相邻的四个顶点构成梯形形状,第二涂胶器以纺织品为对称面与第一涂胶器呈镜像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大载荷机织结构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承载纱线抽拔、结构脱散、纱线滑移等现象,由此提供准确的实验测试数据,表征大载荷机织结构纺织品的梯形撕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测试
,特别是涉及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纺织品由于其自身在性能方面的优势,如轻质高强、耐疲劳、耐冲击性能等,越来越多地从传统的服用转移到产业用纺织品中。传统的服用纺织品主要追求衣物的舒适性、美观性和可设计性,而对力学性能要求较低,而产业用纺织品尤其是土工用纺织品的使用环境相当恶劣,力学损伤是主要的失效形式。因此,对产业用纺织品尤其是土工用纺织品力学性能的测量和评价显得尤其重要。相比传统的服用纺织品,土工用纺织品的承载能力强得多,因此针对服用纺织品的传统撕裂性能测试仪的量程通常无法满足土工用纺织品撕裂性能的测量。土工用纺织品的强伸性能测试多采用如万能材料试验机等重型材料使用的强伸性能测试设备。机织结构纺织品主要采用相互垂直的经纬纱相互交织而成,而土工用纺织品多采用合成纤维加工制备,纤维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在大载荷的测试条件下,很容易出现纱线抽拔和滑移的现象。这种纱线的滑移和抽拔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导致实验数据失真,影响对纺织品强伸性能的评价。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及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其可以有效解决大载荷机织结构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承载纱线抽拔、结构脱散、纱线滑移等现象。提供准确的实验测试数据,表征大载荷机织结构纺织品的梯形撕裂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储胶槽、第二储胶槽、沿第一储胶槽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推胶器、沿第二储胶槽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推胶器、与第一储胶槽连通的第一涂胶器、以及与第二储胶槽连通的第二涂胶器;所述第一涂胶器包括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所述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且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之间相邻的四个顶点构成梯形形状;所述第二涂胶器以纺织品为对称面与第一涂胶器呈镜像对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传输纺织品的传送带、相对设置的压辊和至少一个电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储胶槽中储存的胶体材料为丙烯酸、环氧或聚氨酯,所述第二储胶槽中储存的胶体材料为改性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长底边长度为60mm~65mm,所述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短底边长度为23mm~27mm,所述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厚度为73mm~77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长底边长度为62.5mm,所述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短底边长度为25mm,所述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厚度为75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涂胶器与第二涂胶器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解决大载荷机织结构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承载纱线抽拔、结构脱散、纱线滑移等现象,由此提供准确的实验测试数据,表征大载荷机织结构纺织品的梯形撕裂性能;本技术在第一涂胶器与第二涂胶器相对的两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由此可以提高胶体材料在纺织品表面的均匀涂覆性;本技术在纺织品第一面及第二面的表侧均放置隔离材料,然后对纺织品进行加热和/或加压,可以使胶体渗透进入纺织品内部产生相互作用而固化;本技术将第一储胶槽中储存的胶体材料及第二储胶槽中储存的胶体材料溶于丙酮中,可以提高胶体材料对纺织品的浸润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涂胶器或第二涂胶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右涂胶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或第二右涂胶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图1所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该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储胶槽2、第二储胶槽3、沿第一储胶槽2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推胶器4、沿第二储胶槽3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推胶器5、与第一储胶槽2连通的第一涂胶器6、以及与第二储胶槽3连通的第二涂胶器7,第一涂胶器6与第二涂胶器7相对设置;第一涂胶器6包括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且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之间相邻的四个顶点构成梯形形状;第二涂胶器7包括第二左涂胶器与第二右涂胶器,第二涂胶器以纺织品为对称面与第一涂胶器呈镜像对称。第二左涂胶器与第二右涂胶器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且第二左涂胶器与第二右涂胶器之间相邻的四个顶点构成梯形形状。具体地,第一储胶槽2与第二储胶槽3中均储存有胶体材料,第一储胶槽2中放置A胶,主要成分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环氧、聚氨酯等,第二储胶槽3中放置B胶,主要成分是改性胺或其他硬化剂。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包括用于传输纺织品的传送带、相对设置的压辊和至少一个电机,优选电机为两个,包括第一电机1与第二电机12,其中第一电机1控制第一推胶器4与第二推胶器5的移动。第一推胶器4伸入第一储胶槽2中,可以在第一电机1的作用下沿第一储胶槽2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可匀速推动第一储胶槽2中的A胶进入第一涂胶器6,即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中,同时,第二推胶器5伸入第二储胶槽3中,可以在第一电机1的作用下沿第二储胶槽3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可匀速推动第二储胶槽3中的B胶进入第二涂胶器7,即第二左涂胶器与第二右涂胶器。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涂胶器或第二涂胶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涂胶器6包括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且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之间相邻的四个顶点构成梯形形状。第二涂胶器包括第二左涂胶器与第二右涂胶器,第二涂胶器以纺织品为对称面与第一涂胶器呈镜像对称。例如,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俯视形状为直角梯形,且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斜腰位于相邻侧,第一左涂胶器的斜腰、第一右涂胶器的斜腰、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短底边的延伸线、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长底边的延伸线之间构成一个梯形图形。同样的,第二左涂胶器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储胶槽、第二储胶槽、沿第一储胶槽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推胶器、沿第二储胶槽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推胶器、与第一储胶槽连通的第一涂胶器、以及与第二储胶槽连通的第二涂胶器;所述第一涂胶器包括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所述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且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之间相邻的四个顶点构成梯形形状;所述第二涂胶器以纺织品为对称面与第一涂胶器呈镜像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储胶槽、第二储胶槽、沿第一储胶槽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一推胶器、沿第二储胶槽延伸方向移动的第二推胶器、与第一储胶槽连通的第一涂胶器、以及与第二储胶槽连通的第二涂胶器;所述第一涂胶器包括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所述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的形状均为四边形,且第一左涂胶器与第一右涂胶器之间相邻的四个顶点构成梯形形状;所述第二涂胶器以纺织品为对称面与第一涂胶器呈镜像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传输纺织品的传送带、相对设置的压辊和至少一个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品梯形撕裂性能测试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胶槽中储存的胶体材料为丙烯酸、环氧或聚氨酯,所述第二储胶槽中储存的胶体材料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萍王洪伟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欣楠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