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层岩溶泉减压防渗蓄水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46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层岩溶泉减压防渗蓄水设施,包括建设在表层岩溶带中的混凝土蓄水池,插入表层岩溶带中的雨季出水管,雨季出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的池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蓄水池外层的碎石反滤层,垂直于混凝土蓄水池底壁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碎石反滤层的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直接封闭泉口后安装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两季出水管、碎石反滤层等建设混凝土蓄水池的开采利用方式,在雨季快速蓄水,在旱季也能及时将表层岩溶带内的泉水导入蓄水池中,有效防止了表层岩溶泉的渗透流失,提高了表层岩溶泉的利用率,解决了人畜的饮水困难。为解决类似干旱缺水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层岩溶泉减压防渗蓄水设施
本技术涉及蓄水池
,具体涉及一种表层岩溶泉减压防渗蓄水设施。
技术介绍
表层岩溶带是地表强烈岩溶化过程的产物,为表层碳酸盐岩各种岩溶个体形态和微形态组合构成的不规则带状的岩溶带,表层岩溶带对岩溶水的调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入渗补给量;二是延缓降雨后雨水在岩溶水系统停留的时间,并形成了表层岩溶泉。表层岩溶带的发育强度主要受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地貌、水动力条件、土层及植被覆盖情况等因素影响。表层岩溶带对岩溶水的调蓄功能大小主要与表层岩溶带的结构、岩层产状、地表覆盖情况和降雨性质有关。大气降水是表层岩溶泉的唯一补给源,表层岩溶泉具有补给途径短,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是一种超渗产流。国内外对表层岩溶泉的利用一般采取直接引流或在其下游建水库、坝塘、水池的技术开发方案,其建造成本较高,设计、建设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且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些表层岩溶泉出水量并不大,在旱季无法有效的将泉水直接引用或引入水库、坝塘、水池,亟待提出一种直接在泉口上开采利用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表层岩溶泉减压防渗蓄水设施,直接封闭泉口后安装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两季出水管、碎石反滤层、混凝土蓄水池等在表层岩溶泉口上直接开采利用的方式。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表层岩溶泉减压防渗蓄水设施,包括建设在表层岩溶带中的混凝土蓄水池,插入所述表层岩溶带中的雨季出水管,所述雨季出水管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的池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蓄水池外层的碎石反滤层,垂直于混凝土蓄水池底壁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碎石反滤层的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所述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设置在表层岩溶泉口上。“T”型的两季出水管(即旱季、雨季)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碎石反滤层伸入表层岩溶带内,所述两季出水管的管口设置在表层带中相对弱岩溶带上方,所述两季出水管“T”型的两个进水口竖直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蓄水池内,“T”型的两个进水口上端是雨季进水口,下端是旱季进水口,在所述旱季进水口上设置有阀门。所述两季出水管上的雨季进水口和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进水口均高于混凝土蓄水池的最高蓄水位。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所述混凝土蓄水池内壁上设置有楼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直接封闭泉口后安装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两季出水管、碎石反滤层等建设混凝土蓄水池的开采利用方式,使蓄水池成为有地下水补给的“活水”,水质不易变质,改善了饮水条件,同时防止表层岩溶泉水位季节性变化形成“气爆”毁坏蓄水池,在雨季快速蓄水,在旱季也能及时将表层岩溶带内的泉水导入蓄水池中,有效防止了表层岩溶泉的渗透流失,提高了表层岩溶泉的利用率,解决了人畜的饮水困难,为解决类似干旱缺水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思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表层结构模式图。上图中:1-混凝土蓄水池,2-表层岩溶带,3-碎石反滤层,4-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5-雨季出水管,6-两季出水管,601-旱季进水口,602-雨季进水口,7-阀门,8-表层带中相对弱岩溶带,9-楼梯,10-最高蓄水位,11-灰岩层,12-雨季地下水径流,13-旱季地下水径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表层岩溶泉的出露与岩性、构造、土层及植被覆盖情况等关系密切。岩性及其构造对表层岩溶泉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植被和土壤的存在,对表层泉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如图1图2所示,一种表层岩溶泉减压防渗蓄水设施,包括建设在表层岩溶带2中的混凝土蓄水池1,在表层岩溶带2下层是灰岩层11。混凝土蓄水池1上口敞开,池口高于地面0.5m,规模为深6m,长约15m,宽12m,容积1000m3。混凝土蓄水池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为C20,池壁、底厚均为25cm。插入所述表层岩溶带2中的4寸雨季出水管5,所述雨季出水管5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的池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外层的50cm厚起渗流作用、抗压作用的碎石反滤层3,垂直于混凝土蓄水池1底壁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碎石反滤层3的1寸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所述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设置在表层岩溶泉口上,防止表层岩溶泉水位因雨季时,季节性变化形成“气爆”毁坏蓄水池。“T”型的1寸两季出水管6(即旱季、雨季)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碎石反滤层3伸入表层岩溶带2内,所述两季出水管6的管口设置在表层带中相对弱岩溶带8上方,所述两季出水管6“T”型的两个进水口竖直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内,“T”型的两个进水口上端是雨季进水口602,“T”型的两个进水口下端是旱季进水口601,在所述旱季进水口601上设置有阀门7。所述两季出水管6上的雨季进水口602和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进水口均高于混凝土蓄水池1的最高蓄水位10。由于整个混凝土蓄水池1处于表层岩溶带2内,旱雨季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变化较大,为防止表层岩溶带2在雨季充水,地下水的侧压力、底部扬压力过大使混凝土蓄水池1遭到破坏,分别在底部,侧部设置厚50cm的碎石反滤层3,并在底部、侧部安装1寸的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两季出水管6,作为进水管使用,使部份地下水进入混凝土蓄水池1,使混凝土蓄水池1成为有补给的“活水”,水质不易变质。在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内壁上设置有楼梯9,方便清理蓄水池和取水。如图2所示,雨季地下水量充足,地下水在表层带中相对弱岩溶带8上下均有流量形成雨季地下水径流12,当旱季时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只在表层带中相对弱岩溶带8上方有流量形成旱季地下水径流13。使用时:旱季地下水量减少打开两季出水管6上旱季进水口601上的阀门7,表层岩溶泉水通过旱季进水口601向混凝土蓄水池1中补给地下水,雨季时地下水的补径条件变化较大,关闭阀门7,表层岩溶泉水通过雨季出水管5、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两季出水管6上的雨季进水口602向混凝土蓄水池1中补给地下水,通过连通原理,当水位到达最高蓄水位10时将不再向混凝土蓄水池1中进水,而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即作为进水管使用,使部份地下水进入混凝土蓄水池1,又起到排出空气减压的作用防止形成“气爆”毁坏蓄水池。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技术,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层岩溶泉减压防渗蓄水设施,包括建设在表层岩溶带(2)中的混凝土蓄水池(1),插入所述表层岩溶带(2)中的雨季出水管(5),所述雨季出水管(5)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的池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外层的碎石反滤层(3),垂直于混凝土蓄水池(1)底壁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碎石反滤层(3)的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所述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设置在表层岩溶泉口上,“T”型的两季出水管(6)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碎石反滤层(3)伸入表层岩溶带(2)内,所述两季出水管(6)的管口设置在表层带中相对弱岩溶带(8)上方,所述两季出水管(6)“T”型的两个进水口竖直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内,“T”型的两个进水口上端是雨季进水口(602),“T”型的两个进水口下端是旱季进水口(601),在所述旱季进水口(601)上设置有阀门(7),所述两季出水管(6)上的雨季进水口(602)和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进水口均高于混凝土蓄水池(1)的最高蓄水位(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层岩溶泉减压防渗蓄水设施,包括建设在表层岩溶带(2)中的混凝土蓄水池(1),插入所述表层岩溶带(2)中的雨季出水管(5),所述雨季出水管(5)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的池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外层的碎石反滤层(3),垂直于混凝土蓄水池(1)底壁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碎石反滤层(3)的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所述进水减压防渗导流管(4)设置在表层岩溶泉口上,“T”型的两季出水管(6)穿过所述混凝土蓄水池(1)、碎石反滤层(3)伸入表层岩溶带(2)内,所述两季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何绕生王波张华张文鋆高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