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92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包括无顶壁的矩形的箱体、电路板和顶板,箱体的内底壁上焊接有两个固定座,电路板螺钉固定在两个固定座的顶部,顶板螺钉固定在箱体的顶部,箱体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五个横向设置的矩形的散热孔,顶板顶部的中间位置焊接有油箱,油箱的内部盛放有冷油,顶板上开设有五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矩形孔,第一矩形孔内固定套接有散热板,五个散热板的底部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散热板的顶部延伸至油箱的内部,油箱的顶壁上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内壁上固定套接有圆形的散热管,散热管的顶部延伸至油箱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效果良好,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本技术涉及以太网交换机
,尤其涉及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技术介绍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以太网交换机设备。现有的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散热效果较差,电路板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会使电路板损毁,影响了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散热效果较差,电路板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会使电路板损毁,影响了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而提出的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包括无顶壁的矩形的箱体、电路板和顶板,所述箱体的内底壁上焊接有两个固定座,所述电路板螺钉固定在两个固定座的顶部,所述顶板螺钉固定在箱体的顶部,所述箱体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五个横向设置的矩形的散热孔,所述顶板顶部的中间位置焊接有油箱,所述油箱的内部盛放有冷油,顶板上开设有五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矩形孔,第一矩形孔内固定套接有散热板,五个所述散热板的底部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散热板的顶部延伸至油箱的内部,所述油箱的顶壁上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内壁上固定套接有圆形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顶部延伸至油箱的上方,散热管的内圈焊接有两个横向设置的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之间固定有输出端朝下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有四个搅拌叶片,所述散热管的内圈固定有风扇箱,所述风扇箱位于驱动电机的正上方,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四个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杆、弹簧和支撑板。优选的,所述散热管的顶部固定有散热网,四个所述搅拌叶片均位于油箱内的冷油的油面之下,所述风扇箱的出风口朝上。优选的,所述油箱的顶壁上开设有圆形的加油口,加油口位于油箱的一侧,加油口的内壁上螺纹套接有第一封口塞,油箱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形的出油口,出油口的内壁上螺纹套接有第二封口塞。优选的,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杆、弹簧和支撑板,所述伸缩杆焊接在箱体的底部,所述支撑板焊接在伸缩杆的底部,所述弹簧套设在伸缩杆的外圈,弹簧的顶端焊接在箱体的顶部,弹簧的底端焊接在支撑板的顶部。优选的,所述油箱的底壁上开设有五个第二矩形孔,第二矩形孔位于顶板上的第一矩形孔的正上方,所述散热板通过防水胶粘接在第二矩形孔的内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油箱内盛放有冷油,通过散热板可吸收电路板上的热量,通过油箱内的冷油可吸收散热板上的热量,即可对电路板进行有效的降温,防止电路板损毁,通过风扇箱内风扇的运转可将油箱内的冷油的热量排出,通过驱动电机的运转,带动搅拌叶片对油箱内的冷油进行搅拌,可加快冷油的散热,本技术散热效果良好,使用寿命较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箱体、2电路板、3固定座、4散热孔、5顶板、6油箱、7散热板、8伸缩杆、9弹簧、10支撑板、11驱动电机、12散热管、13散热网、14风扇箱、15搅拌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包括无顶壁的矩形的箱体1、电路板2和顶板5,箱体1的内底壁上焊接有两个固定座3,电路板2螺钉固定在两个固定座3的顶部,顶板5螺钉固定在箱体1的顶部,箱体1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五个横向设置的矩形的散热孔4,顶板5顶部的中间位置焊接有油箱6,油箱6的内部盛放有冷油,顶板5上开设有五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矩形孔,第一矩形孔内固定套接有散热板7,五个散热板7的底部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散热板7的顶部延伸至油箱6的内部,油箱6的顶壁上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内壁上固定套接有圆形的散热管12,散热管12的顶部延伸至油箱6的上方,散热管12的内圈焊接有两个横向设置的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之间固定有输出端朝下的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焊接有四个搅拌叶片15,散热管12的内圈固定有风扇箱14,风扇箱14位于驱动电机11的正上方,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四个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杆8、弹簧9和支撑板10。散热管12的顶部固定有散热网13,四个搅拌叶片15均位于油箱6内的冷油的油面之下,风扇箱14的出风口朝上,油箱6的顶壁上开设有圆形的加油口,加油口位于油箱6的一侧,加油口的内壁上螺纹套接有第一封口塞,油箱6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形的出油口,出油口的内壁上螺纹套接有第二封口塞,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杆8、弹簧9和支撑板10,伸缩杆8焊接在箱体1的底部,支撑板10焊接在伸缩杆8的底部,弹簧9套设在伸缩杆8的外圈,弹簧9的顶端焊接在箱体1的顶部,弹簧9的底端焊接在支撑板10的顶部,油箱6的底壁上开设有五个第二矩形孔,第二矩形孔位于顶板5上的第一矩形孔的正上方,散热板7通过防水胶粘接在第二矩形孔的内壁上。工作原理:散热板7与油箱6通过防水胶密封粘接,可防止油箱6内的冷油渗出,油箱6内事先盛放有冷油,电路板2工作时,通过散热板7将电路板2上的热量传输给油箱6中的冷油,油箱2中的冷油吸收散热板7上的热量后温度升高,然后通过风扇箱14内风扇的运转将油箱6中的冷油的热量排出,通过驱动电机11的运转,带动搅拌叶片15对油箱6中的冷油进行搅拌,可加快油箱6内的冷油的散热,油箱6内的冷油散热后温度降低,即可继续吸收散热板7上的热量,如此循环,即可有效的对电路板2进行降温,防止电路板2损毁,当油箱6内的冷油变质后,可取出第二封口塞,通过出油口将油箱6内变质的冷油排出,然后用第二封口塞封闭出油口,接着取出第一封口塞,通过加油口向油箱内加入新的冷油,再用第一封口塞封闭加油口即可,通过箱体1侧壁上开设的散热孔4,可对电路板2进行辅助散热,本技术散热效果良好,使用寿命较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包括无顶壁的矩形的箱体(1)、电路板(2)和顶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底壁上焊接有两个固定座(3),所述电路板(2)螺钉固定在两个固定座(3)的顶部,所述顶板(5)螺钉固定在箱体(1)的顶部,所述箱体(1)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五个横向设置的矩形的散热孔(4),所述顶板(5)顶部的中间位置焊接有油箱(6),所述油箱(6)的内部盛放有冷油,顶板(5)上开设有五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矩形孔,第一矩形孔内固定套接有散热板(7),五个所述散热板(7)的底部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散热板(7)的顶部延伸至油箱(6)的内部,所述油箱(6)的顶壁上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内壁上固定套接有圆形的散热管(12),所述散热管(12)的顶部延伸至油箱(6)的上方,散热管(12)的内圈焊接有两个横向设置的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之间固定有输出端朝下的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焊接有四个搅拌叶片(15),所述散热管(12)的内圈固定有风扇箱(14),所述风扇箱(14)位于驱动电机(11)的正上方,所述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四个支撑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网管型模组化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包括无顶壁的矩形的箱体(1)、电路板(2)和顶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底壁上焊接有两个固定座(3),所述电路板(2)螺钉固定在两个固定座(3)的顶部,所述顶板(5)螺钉固定在箱体(1)的顶部,所述箱体(1)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五个横向设置的矩形的散热孔(4),所述顶板(5)顶部的中间位置焊接有油箱(6),所述油箱(6)的内部盛放有冷油,顶板(5)上开设有五个竖向设置的第一矩形孔,第一矩形孔内固定套接有散热板(7),五个所述散热板(7)的底部延伸至箱体(1)的内部,散热板(7)的顶部延伸至油箱(6)的内部,所述油箱(6)的顶壁上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内壁上固定套接有圆形的散热管(12),所述散热管(12)的顶部延伸至油箱(6)的上方,散热管(12)的内圈焊接有两个横向设置的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之间固定有输出端朝下的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焊接有四个搅拌叶片(15),所述散热管(12)的内圈固定有风扇箱(14),所述风扇箱(14)位于驱动电机(11)的正上方,所述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四个支撑装置。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顾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火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