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导航仪及其电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9921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导航仪的电控系统,包括电路板组件和与电路板组件形成热传导配合的散热装置,电路板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路板、散热板和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其中,第一电路板与散热板之间形成热隔离,散热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热传导配合。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载导航仪。通过采用两层堆叠设置的电路板布置方案,一方面可以节省电路板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在两层电路板之间嵌入散热板以对其中安装有核心元件的电路板进行散热,可以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导航仪及其电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载电子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导航仪及其电控系统。
技术介绍
车载多媒体导航产品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显示面板及电控系统,电控系统的诸多元器件和功能模块集成在同一块电路板上,这种设计方案存在许多弊端,一方面是造成电路板的整体尺寸较大,导致车载多媒体导航产品的整体尺寸过大,进而给产品的安装适配造成困难,另一方面是各个元器件布置在同一块基板上,不能够形成良好的运行环境,比如微处理器(MCU)和功放模块都是核心部件,在产品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不及时散热的话会大大降低电控主机的运行效率,从而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载导航仪的电控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控系统布局方式占用空间大、及散热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载导航仪的电控系统,其包括电路板组件和与所述电路板组件形成热传导配合的散热装置,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路板、散热板和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其中,第一电路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形成热隔离,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热传导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通过排针排母连接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排针排母连接器包括排针和与所述排针适配的排母,所述排针和排母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优选地,所述散热板为散热铝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支撑所述散热板的支撑台面。优选地,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功放元件,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微控制单元和IC芯片,并且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罩住所述IC芯片的信号屏蔽罩。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为壳体结构,其被构造为朝向一侧隆起而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电路板组件的内腔,所述内腔的底面所对应的散热装置部分构成主散热面,所述主散热面包括分别形成有若干散热翅片的功放散热面和MCU散热面,所述MCU散热面上的散热翅片组合为MCU散热翅片组,所述MCU散热翅片组的外周与其邻近的所述功放散热面上的散热翅片之间设置有隔热间隙。优选地,所述主散热面上与所述隔热间隙所对应的位置设有若干沿所述MCU散热翅片组的外周间隔分布、且呈细长型的隔热槽。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在所述主散热面上依次平行且等距分布。优选地,所述主散热面上设有若干散热通孔,所述散热通孔分布在两所述散热翅片之间。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载导航仪,包括壳体、显示面板及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电控系统。本技术所提供的适用于车载导航仪的电控系统,通过采用两层堆叠设置的电路板布置方案,一方面可以节省电路板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在两层电路板之间嵌入散热板以对其中安装有核心元件的电路板进行散热,可以保证核心元件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另外,还通过采用将壳体与散热结构集成为一体的设计方案,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散热面积,并且在工作环境中敞露的散热表面也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车载导航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控系统中电路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控系统中电路板组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控系统中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示的散热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处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载导航仪,其安装在车辆内部的特定位置(比如车辆的中控台),通过与车辆的控制装置及其它相关设备通讯连接,从而实现例如行车信息显示、地图导航、音视频播放、倒车视频显示及即时通话等诸多应用功能。前述车载导航仪的整体形状构造可以被设计成诸多样式,以适应不同型号车辆的安装要求。作为该车载导航仪的其中一较佳示例结构,参见图1和图2,该车载导航仪大致呈长方形,具有平整的面板部分和凸起的背面结构。具体而言,该车载导航仪包括壳体100、显示面板(图未示)及电控系统,该电控系统包括电路板组件300和与该电路板组件300形成热传导配合的散热装置200,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热传导配合”具体指电路板组件300上具有散热需求的电子元器件与散热装置200形成接触的配合关系,以使电子元器件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向散热装置200实现热量转移,满足散热设计要求。具体地,电路板组件300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路板310、散热板320和与第一电路板310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330,其中,第一电路板310与散热板320之间形成热隔离,散热板320与第二电路板330之间形成热传导配合。如图1所示的,第一电路板310构成电控系统的主板结构,具有较大的元器件承载面积,本实施例中以呈矩形设置的外形结构作为示例,其中第二电路板330大约占据了一半的承载面积,并且第一电路板310上设置有诸如电源插口312、多功能插口313及用于通讯连接的线排插口314等,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列举的相关插口仅为举例,并不是对第一电路板310上功能插口的限制。散热板320是设置在第一电路板310与第二电路板330之间的,主要用于给第二电路板330上的核心元器件散热,并且第一电路板散热板320与散热板320之间的热隔离是通过在两者之间保持一定间隔实现的,从而减少两层电路板之间的热影响。结合图3,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散热板320为散热铝板,第一电路板310上设有支撑该散热板320的支撑台面316,附图中仅示出了其中一处散热板320支撑位,为了保持散热板320的位置稳定,第一电路板310上还设有其它支撑台面,而是受到视图的角度影响处于不可视状态。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台面316实际上是第一电路板310上的连接支柱的一台面,当然还可以通过其它任意适用的台面结构(比如凸台、台阶面)来对散热板320形成支撑作用,从而在第一电路板310与散热板320之间形成合适的隔热空间。并且,为了保持第一电路板310和第二电路板330之间的独立性,同时减少热量传导的影响,第一电路板310与第二电路板330之间通过排针排母连接器电连接,其中排针排母连接器包括排针331和与该排针331适配的排母311,本实施例中,排母311设置在第一电路板310上,排针331设置在第二电路板330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排母311与排针331的位置对调。如图2、3所示,排针排母连接器设置在第一电路板310较长边的一侧,从而给第一电路板310与第二电路板330之间的拆装操作提供便利。另外,为了适应本技术中两层堆叠设置的电路板布置方案的散热要求,在元器件的位置布置方案上,本实施例也作出了相应的改进,即第一电路板310上设置功放元件(比如功放管315),第二电路板330上设置微控制单元和IC芯片(图未示),通过将信号、数据处理元件布置在独立的第二电路板330上,并且配置独立散热的散热板3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导航仪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组件和与所述电路板组件形成热传导配合的散热装置,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路板、散热板和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其中,第一电路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形成热隔离,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热传导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导航仪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组件和与所述电路板组件形成热传导配合的散热装置,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路板、散热板和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其中,第一电路板与所述散热板之间形成热隔离,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热传导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通过排针排母连接器电连接,其中所述排针排母连接器包括排针和与所述排针适配的排母,所述排针和排母中之一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电路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为散热铝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支撑所述散热板的支撑台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置功放元件,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微控制单元和IC芯片,并且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罩住所述IC芯片的信号屏蔽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严来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云智易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